摘 要:《電子技術基礎》實驗教學是高職院校理工類專業培養學生能力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壞節。本文從教學方法、教學內容以及管理制度方面進行探討,以期獲得有效的手段,提高實驗課教學的效果,從而培養出更多具有一定專業理論知識的技能人才。
關鍵詞:教學改革;實驗;教學方法;管理
高職院校理工類專業學生技能的形成是學生通過觀察、模仿、實踐的反復練習來實現。根據教學目標,學生在2年或3年內要掌握技能和達到應知應會標準,都要通過實驗教學來完成。在《電子技術基礎》實驗教學改革的過程中,筆者根據《電子技術基礎》課程特點,講究教法,合理選擇教學內容,改革實驗管理制度,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1 改革實驗教學方法
1.教師講解適當
在進行實驗教學的時候,操作是一個不可缺少的環節,而操作行為的指導基礎是理論知識,因此,教師在傳授理論知識的過程中,要善于分析講解,知識重點要由淺及深,注意主次之分,高職院校的學生特點就是知識基礎比較差,因此耐心的講解是非常必要的。在講解理論知識的過程中,教師要注意采取設置疑問、懸念的方法,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然后再對學生進行合理的啟發和引導,幫助他們自己找到問題的答案。
2.創造條件科學分組
有些高職院校,實驗條件有限,缺乏實驗器材、器材消耗過大等現象依舊比較普遍,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能夠充分發揮有利條件,克服現階段的種種困難,最大限度地滿足實驗教學的需求,為了能夠使每一個學生都得到鍛煉的機會,就應該突破以往的實驗模式,將多人分組引入課堂,教師可以將一個班級的學生分為若干組,編排順序,分批進入實驗室,課內實驗要與課外實驗有機結合,雖然這樣實驗時間延長了,但是卻使每一個學生都得到了實踐操作的機會,增強他們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在實驗設備有限的條件下,這不失為一種好的選擇。
3.耐心細心指導
實驗過程中,適當的指導也是必要的,教師應該不斷地到學生中觀察他們的實驗情況,看看他們操作是否存在錯誤,如果學生發現問題,也能夠隨時向教師咨詢,一些不愿意實驗的學生,在教師的巡視下,行為也會受到約束,教師對于這類學生,要給予他們信息,鼓勵他們進入到實驗中去,重點培養他們的實驗興趣。
2 注重實驗教學內容的選擇
1.掌握基本的操作技能
進行實驗的時候,要根據課程特點進行內容的選擇,要以培養學生的基本技能為目的,可以通過進行一些代表性強的實驗操作,來幫助學生們提高電路的分析能力,檢測方法的掌握以及各種常用儀器的操作等基本技能。
2.適當增加設計性實驗
電子技術內容比較豐富,具有多樣性與復雜性,因此在實驗中,不可避免會出現一些意外情況,尤其是一些出乎意料的實驗結果,在面對這些問題時,教師應該引導和幫助學生去分析其中原因,幫助學生提高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有助于學生獨立操作能力的提高。設計性實驗的開設為學生營造出一個用所學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環境,培養和提高了學生的創新能力和綜合素質。
3 實驗管理制度的改革
除了以上所闡述的教學內容和方法的改革之外,實驗管理制度的改革也非常重要,由于實驗教學與理論知識教學相比,內容比較復雜,學生操作過程中涉及安全問題、器材以及規范問題,等等。不管是哪一個方面內容出現問題,都有可能導致實驗的失敗,影響教學效果,甚至是威脅到人們的生命安全,因此管理改革是不可忽視的?,F階段,高職院校采用開放式管理是最為合適的,在保障各種器材和設備得到有效管理的同時,還要重視管理人員的素質培養,從而依據結果制定更加符合實際的教學計劃、教學內容,一定程度來說,它是學校和教師開展下一部分工作的指導。
作者簡介
蘇澤宇,女,火箭軍工程大學士官學院,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