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吳文娟
竹纏繞復合材料掀起綠色發展新浪潮
◇本刊記者//吳文娟
蘇軾曾說過“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無肉使人瘦,無竹使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醫……”古往今來,看似單薄而纖細的竹子一直是文人墨客贊揚最多的植物。作為人類之友,竹子渾身是寶,不僅可食用、可觀賞,還具有較大的經濟價值,作為綠色環保的天然材料,竹材料的運用完全符合我國“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經濟的發展模式,被公認為未來社會發展中的重要新興材料。近年來,浙江鑫宙竹基復合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的竹纏繞復合材料以“綠色、環保、科技”為基礎,在浙江大地落地生根,吸引了全國乃至全世界的目光,成為林業革命新浪潮中的重要引導者。
“我國作為全球溫室氣體排放第一大國,一直面臨著巨大的減排壓力,然而很多產業的發展都以犧牲生態環境和過度消耗自然資源為代價,傳統原材料多為不能自然降解的資源,要尋找一種新能源、新材料取而代之實則不易。”國家林業局竹纏繞復合材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浙江鑫宙竹基復合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葉柃說,“竹子作為一種可再生資源,三年成材,拉伸強度高,以竹子為原料加工而成的竹纏繞復合材料具有鮮明的環境友好型特點,從原材料到制作過程都具有綠色環保、低碳節能的優良特性,利用竹纏繞復合材料將有效地避免使用傳統材料出現的能源高消耗、環境重污染等問題。”
業界曾有一句名言,“世界竹子看中國”。在國際竹藤中心產業處副處長王戈看來,中國作為世界上最主要的產竹國,竹類資源、竹林面積、竹材蓄積和產量以及竹產品對外貿易量均居世界首位,約占世界竹林總面積的1/3。然而,目前每年的竹材消耗量僅占可砍伐量的1/4左右,尚有1.1億噸竹材還未開發利用,屬于閑置資源。發展竹纏繞復合材料產業,能夠將閑置竹資源充分利用,生產制造管道、管廊、貯罐、容器、交通運輸工具、軍工裝備等多種產品,廣泛替代鋼材、水泥、塑料、玻璃鋼等傳統高能耗、重污染的工業材料,在節約大量有限礦產資源使用的同時,粗略計算還可以實現節能超過1.4億噸,相當于2013年中國能源消費總量的3.7%,減排二氧化碳3.5億噸,相當于中國二氧化碳排放總量的3.5%,對中國實現2020年節能減碳目標具有重要意義,完全符合國家“資源可再生及綜合利用、生產過程節能環保、產品可固碳儲碳”等戰略導向。
作為一種集新材料、節能環保、生物、高端裝備制造于一體的戰略性新興產業,竹纏繞復合壓力材料的出現對發展循環經濟、緩解全球能源與資源危機、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具有重大意義,加上國際上對綠色環保、節能減排項目的重視,讓這個“中國制造”的明星產品有了更為廣闊的發展前景,更有把握在未來的發展中飛速前進。“公司在未來的長遠規劃中,目標是能夠在能耗水平進一步降低的基礎上,力爭到2020年竹纏繞復合壓力材料產業能夠實現跨越式發展,預計到2020年,竹纏繞復合壓力材料年產量將達到1000萬噸。”葉柃底氣十足地說。
國家林業局總工程師封加平曾表示,加快發展竹子加工業,有利于優化農村產業結構,培育新的農村經濟增長點,提高農民經濟收入。竹纏繞復合材料的主要原材料為竹子,就竹纏繞復合壓力管而言,涉及的產業包括竹子種植、竹篾加工、管道生產等環節。然而竹子通常生長在偏遠的山區,竹產業是許多山區林農的主要經濟來源,發展竹纏繞復合壓力管成了大力發展竹產業的重要舉措,是林農增收致富的有效途徑。浙江鑫宙竹基復合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投資者賽伯樂投資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朱敏替農民算了一筆賬,在竹子種植方面,按每噸竹材800元計算,1000萬噸竹纏繞復合管需要毛竹2500萬噸,總價格為200億元。按每戶農戶可提供竹材5噸計算,即可帶動500萬農戶,戶均收入可增加4000元左右;在竹篾加工方面,年產1000萬噸竹纏繞復合壓力管項目,需耗用竹篾500萬噸,可解決75萬農村勞動力就業。按每噸竹篾價格7000元、成本2500元計算,可增加收入總計225億元,可帶動75萬農村勞動力每年收入3萬元左右;在管道生產方面,按照2萬噸竹纏繞復合壓力管生產線需要人工200名計算,則1000萬噸竹纏繞復合壓力管生產線可提供就業崗位10萬個。按照人均收入為每年6萬元計算,則可為城鎮居民增加收入60億元。此外,竹纏繞復合壓力材料生產原料豐富,原料獲取成本低,與傳統管材相比,要達到同樣的效能,竹纏繞復合管材價格僅為傳統管材的幾分之一,價格優勢明顯。
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有著中國傳統文化深厚底蘊與世代工匠精神傳承,引領“傳統竹產業革命”的竹纏繞復合材料技術,不僅在盤活中國竹林資源,發展生態林業、民生林業,實現林業精準扶貧,解決“三農”問題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并且可成為“一帶一路”戰略備選輸出技術、產業之一的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其大規模的產業化對中國乃至全球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也具有積極貢獻和重大意義。
作為在“一帶一路”中以技術輸出為主的竹纏繞復合材料技術,將有利于化解國際社會因為中國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對世界資源需求的苛責壓力,并對全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做出卓越貢獻。國家節能中心推廣處副處長高紅認為,在“一帶一路”的發展過程中,就我國而言,大多還是以產品的輸出和資金的輸出為主,真正的技術輸出并不是很多,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讓竹纏繞復合壓力管道技術走出國門,在全球廣泛應用,不僅有利于發展中國家更好地解決農業問題,有利于中國與第三世界的合作發展,還能夠讓中國技術、中國制造服務于全世界。
與此同時,鑫宙竹基復合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作為一家新興的科技型企業也始終秉持著帶動傳統企業綠色轉型升級的使命。截至目前,企業已以控股幫助的形式與中鐵建等大型企業建立了合作關系。在簽約儀式上,中鐵建十八局董事長彭仕國表示,“竹纏繞復合材料是符合國家新材料應用的標志性產品,也符合節能環保的需求。我們認識到這個產業的前途遠大,愿意配合浙江鑫宙,充分利用現有的市場優勢,與協議各方一起開發這個市場,將在未來竹纏繞管道合作上實現共贏。”

剛剛下線的管道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