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祥江++侯習敏++郭志媛

當前,廉政問題有向高校蔓延的趨勢,而涉及學生教育管理服務的高校學生工作領域廉政問題備受社會、學生及其家長的關注。如何提升高校廉政建設水平,提高高校學生工作隊伍廉潔自律意識,減少或杜絕高校領導干部廉政問題發生,是擺在高校干部職工面前一項重要的課題。文章在認真分析了當前高校學生工作隊伍廉潔自律問題的基礎上,總結出包括廉政文化教育缺失等四方面導致問題發生的深層次原因,并認為應從加強廉政文化建設、深入開展廉政風險防控等四種渠道加以建設和改進,從而提高高校廉政建設水平,營造風清氣爽的高校育人環境。
隨著時代的變遷和思想觀念的轉變,高校學生工作基本內容和領域得到不斷拓展,幾乎涵蓋大學生在校期間除專業課程學習以外的所有學習、生活領域。不僅包含學生日常管理,而且涵蓋學生教育、管理、服務三位一體工作范疇,具體包括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日常生活與安全、職業生涯規劃、招生(部分高校不屬于學生工作范疇)與就業、心理健康教育與心理輔導、專業認識和教育、各類獎學金及貧困資助、班集體建設與校園文化活動等多層次、多領域、全方位、全過程、全員的學生工作內容和工作領域。
具體落實高校學生工作的重擔落在了學生工作隊伍肩上,即參與學生工作范疇內的所有工作者,其不僅僅是大學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組織管理者,更是大學生健康成長、成才的引路人。其工作特殊性導致了這支隊伍直接面對學生團體,經常近距離與學生打交道,這些工作內容大都涉及學生切身利益。比如學生獎助學金評定、獎貸助勤發放、入黨及推優等,尤其伴隨國家對高校在校大學生資助力度的不斷擴大,高額獎學金、助學金、勤工助學金、無息助學貸款等不斷出現,且金額越來越大(比如本專科國家獎學金已達8000元,研究生國家獎學金已達到2萬元),都對以高校輔導員為代表的學生工作隊伍在學生評比、推薦過程中是否公開、透明,是否依程序、依規矩辦事提出了嚴峻考驗,所涉及領域容易滋生把關不嚴、受人之托、甚至拿錢辦事等廉政風險。
因此,高校學生工作隊伍作為教書育人的主力軍,加強這支隊伍廉政文化建設顯得尤其重要。
學生工作隊伍廉政問題主要表現
通過調查發現,高校學生工作隊伍組成相對比較年輕,充滿朝氣,活潑、熱情,積極好學,當中的大部分尤其是輔導員,往往都是剛離開校園的本科生或研究生,他們更加熟悉學生思想,更有利于和學生溝通。但年輕教師在廉政風險意識、廉政思想教育方面也存在著認識不足和教育缺失的現實困境,在工作中不注重廉政思想教育、忽略廉政風險、忽視廉政文化建設的現象比較普遍,而且一旦發生廉政腐敗問題,由于和學生朝夕相處,在高校及社會將形成較大范圍的惡劣影響。
比如,近些年大學普遍擴招,學生數量增加,學生工作隊伍廉政問題也隨之增多,而涉案金額隨著國家投入的增加也越來越大,腐敗方法、手段開始呈現多樣化特點,并有逐步向基層工作人員蔓延趨勢。
腐敗案件多發,且涉案金額巨大。比如在學生獎助學金問題上,涉及學生數量多,涉案金額大。2013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數學與系統科學學院(下簡稱數學學院)黨政辦公室原主任孟江濤,在偽造虛報項目中有27萬偽造學生助學金;2012年,湖北英才科技學校校長宋明波三年虛構2188人學生名單,騙取國家助學金656萬余元;2014年,河南安陽職業技術學院學生科副科長嚴進,在近5年時間里,累積冒領386名學生合計63.2萬元國家助學金。
在學生招生錄取問題上,如北京市檢察院曾做過統計:2010至2012年查處高校腐敗案猛增,案發數上升一倍,且案件近一半涉及招生問題,“高校招生領域成為職務犯罪高發區”。該領域典型案件如:2013年,中國人民大學原招生處處長蔡榮生被捕,此人利用職務之便,收受賄賂共計1000余萬元;2003年至2007年,湖南省教育考試院原監察處副處長譚博文利用職務便利,收受賄賂279萬元,幫助71名考生通過“點招”的方式進行多所高校就讀;2004年至2006年,四川內江師范學院招生就業處處長金勇收受賄賂款206萬元,將不符合補錄條件的349名考生錄取。
有向學生工作基層蔓延的趨勢。如果說招生錄取和獎助學金評定等工作不怎么涉及學生工作隊伍基層工作人員,那么,學生評優評獎、黨員發展、社團扶持等這些工作主要由輔導員等基層工作者完成,這當中涉及的廉政問題可能性質不嚴重、涉及金額小、牽涉范圍不大,但不易察覺,尤其是其就發生在學生身邊,在學生群體中造成的影響是惡劣的。
比如在高校學生評優評獎過程中,存在包括輔導員、班主任等在內的學生工作基層人員不嚴格執行相關管理規定,暗箱操作,認人唯親,收受學生或學生家長禮品、宴請或賄賂的;在發展大學生黨員過程中,不按規定執行入黨考察、審核等程序,或者故意弄虛作假,使不符合黨員標準學生混入黨組織的;在推選任命學生干部、推薦優秀表彰人選等時,不按照程序民主推薦,違反規定擅自決定人選的等等。這些看似工作中的“小問題”,其實背后往往暴露出程序不到位、規定不執行、民意不聽取、結果不信服等深層次問題,學生的“逆選拔”、“逆淘汰”時有發生,個別工作人員甚至在學生向上反映實際問題時阻撓和設置障礙,顯示出其不得人心。這些情況背后,往往和基層工作人員是否堅守廉政底線,是否牢固樹立廉政風險意識戚戚相關。諸如此類問題往往發生在最基層和學生群體具體事務中,看似“不大不小”的事情,往往打著“師生關系”的旗號,學生本人及家長主動迎奉學生管理工作者,使之容易受到腐蝕。而且這些廉政問題中,看似金額不大,但影響面卻廣,影響力大。尤其是在大學生入黨問題上,如果并非優秀的學生加入黨組織,黨在學生群體中的權威性就會喪失,學生對黨的認識會發生扭曲,將在其思想深處埋下不信任感和抵觸感,繼而對黨的領導產生懷疑,對其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產生負面影響。
高校學生工作隊伍廉政問題形成原因
高校學生工作隊伍逐漸成為高校廉政問題的高發群體,究其原因有四點:
廉政覺悟和思想認識不到位。不少人認為高校不存在廉政腐敗問題,或者高校工作者自身認為廉政問題不可能發生在自己身上,覺悟和意識不到位,對廉政政策與法規學習少,廉政意識淡薄導致其思想覺悟和意志力不堅定,在腐敗誘因發生時無法抵制,甚至在成為他人腐敗幫手后自己還不清楚。反映出這部分學生工作隊伍人員還未重視廉政教育和熏陶,不主動甚至抵觸廉政教育。究其原因,有的是怕麻煩不想學,有的是覺得離自己太遠沒必要學。思想認識上的不到位必將導致廉政問題發生概率的提高,即便主觀認為“離自己很遠”,但在面臨關鍵問題和抉擇考驗時往往亂了分寸,一錯再錯。
廉政文化教育缺失。青少年群體在進入高校之前接受文化知識和綜合素質能力等方面的教育培養,在廉政文化教育上基本為零。就此,北京外國語大學黨委副書記曹文澤曾指出:“如果一個大學生在校期間沒有接受過實實在在的、身臨其境的廉政教育和廉政文化熏陶,至少說明我們的教育缺少一門很重要的必備課,一門對其一生都可能起著根本性影響的現實課。”
而高校學生工作隊伍,尤其是輔導員隊伍中恰恰很大比例是從校園到校園,在校期間沒有或很少接受廉政教育,加上走上工作崗位后對教師廉潔自律意識不夠重視,思想教育浮于形式,造成學生工作隊伍容易淡漠廉政意識,容易滋生廉政問題。
廉政風險防控機制不健全。小平同志曾說:一個好的制度能把壞人變好,一個壞的制度能把好人變壞。嚴密的制度是避免權利違規的重要屏障。每一個反面案例都說明,缺乏權力監督和制度制約是產生廉政問題以及腐敗的主要原因。風險防控就如氣象站里各項檢測儀器,能夠預測即將到來的暴風雨,風險防控如果機制不健全,就會讓腐敗有可乘之機,最終導致“暴風雨”的突然來襲,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而風險意識和機制構建是相輔相成的,沒有風險意識也就沒有防控機制,沒有防控機制,再牢靠的風險意識也形同虛設。因此,縱觀高校學生工作隊伍近年來發生的廉政腐敗問題,“制度的籠子”沒有扎緊是重要原因,覺悟再高,沒有制度和機制作保障是不行的,但恰恰現行高校學生工作隊伍廉政風險防控機制還亟待完善,尤其通過分析廉政風險危害程度、影響范圍等,提前進行干預,減少不良動機,才能有效控制廉政問題的發生。
高等教育變革與社會不良思潮帶來的影響。我國高等教育迅速發展,高校合并、擴招,國家投入大幅提升,投入資金增加,高校學生工作領域涉及的權、錢支配力度增大,但制度與機制保障卻沒有完善,“一把手”全全負責,基層不了解,高層難具體監督,容易誘發違規用“權”來滿足個人腰包,用“錢”買“權”的情況。而且,近年來,我國經濟快速發展,社會上享樂主義、拜金主義抬頭,“有錢能使鬼推磨”的思想侵蝕社會,高校也未能幸免,同樣出現了一系列經濟犯罪、道德失范等問題及案件,更重要的是腐敗毒瘤也潛移默化地滲入到高校,學生工作隊伍的工作性質更容易受其影響,青年學生工作隊伍更是如此,他們處于學校工作罪基層,工作量大,收入低,更易受到不良思想的侵襲。
應對措施
黨的十八大特別指出,要大力加強廉政文化建設。習近平同志多次強調,貪污腐敗問題一定要下大力氣解決,“對一切違反黨紀國法的行為,都必須嚴懲不貸,決不能手軟”。針對高等院校而言,如何更好地把學生工作隊伍的“權力”轉化為學生的“權”與“益”,這與高校學生工作隊伍廉政文化建設及教育工作緊密相聯。學生工作隊伍既要加強自身廉政意識和廉政紀律的學習,同時也要認真梳理自身工作中所涉及的廉政風險,通過思想上、制度上共同規范自身工作。
加強廉政文化熏陶,自覺守法守紀。個人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的“三觀”改造是決定領導干部能否克己奉公、秉公辦事、一心為民、兩袖清風的重要環節,個人總開關出了問題,腐敗問題也會隨之而來。因此,要加強高校廉政文化建設,讓廉政意識深入人心。要營造學法、守法的良好氛圍,讓高校學生工作隊伍中的干部與職工政治上守規矩,工作中講紀律,從個人思想根源上鞏固和加強廉潔奉公、依法辦事、勤政務實的良好作風。近年來,黨中央、國務院等部門先后出臺了一系列關于廉政建設的重要規定。要扎實深入開展黨性、黨風、黨紀主題教育活動,引導廣大學生工作隊伍增強廉潔自律意識;要通過崗位違法違紀反面案例,強化崗位風險警示教育,提高法律威嚴意識;要通過形式多樣的廉潔教育活動,例如黨員集體觀看《楊善洲》、《蘭輝》等優秀影片,樹立干部廉潔從政和人民公仆意識。
從源頭上加強反腐力度,開展廉政風險防控工作。根據中紀委十七屆五次全會關于推進廉政風險防控機制建設的要求,高校應當成立風險防控工作小組,分析權利行使規范程序和約束機制,開展包括學生工作領域在內的關鍵部門、重點領域、關鍵環節的廉政風險防控工作布控,制定具體實施方案。從學生工作個人崗位到部門科室,再到學校三個層面,開展排查、等級評估,制定相應的防腐布控措施,推動廉政工作長效機制的建立。例如對于學校學生助學金管理部門,應從助學金的申請、審核到助學金的報批、發放,將相關輔導員、審批員、財務發放崗位工作人員廉政風險職責層層落實到人,每個關鍵環節都要制定相應的管理制度,防止暗箱操作等違紀違法行為發生。
從制度上加強監管,強化紀委監察力度,嚴格考核與責任追究。要把權利關進制度的籠子。對于新時期高校學生工作管理,首先要從制度上加強廉政風險評估力度,要重點梳理學生工作領域各項工作及程序,尤其涉及人財物關鍵環節要仔細研究,把握重要廉政風險點,該修訂的制度和流程要立即修訂,該增加的監督制約機制要盡快建立,將風險點牢牢把握在控制范圍內,使不管哪一個工作人員在規定程序和制度制約下都能夠不犯或者不可能犯錯誤;其次,要加強制度規定執行過程的監督和管理,做好工作全過程記錄,并借助信息化手段及時高效加以記載,有效監督制約權力的行使,從而促使每一環節的學生工作崗位人員只能按照規定程序去行使權利,不可突破已有制度以自我意識去操作,使權利行使不再“任性”;再次,要加強紀委監督監察力度,要有鐵腕精神,對于舉報信息一查到底,對于排查出的學生工作廉政風險關鍵崗位要加強不定時、不定崗的抽查,達到“懲前毖后,治病救人”的目的,避免小問題發展成大問題,提前介入,事先提醒,有效控制風險,避免發生嚴重廉政問題的同時幫助挽救干部,尤其是非主觀意識而犯錯誤的干部。
要積極開展廉政文化活動,努力形成特有的校園廉政文化。文化雖看不見、摸不著,但其發揮出的作用往往是巨大的。擁有良好校園廉政文化素養的高校,不管是管理干部還是師生員工,都能在潛移默化中受到熏陶,在價值觀判斷、思維方式和行為準則等方面逐步凝聚廉潔自律的思想共識,廉政意識深入人心,達到從思想源頭上減少和杜絕廉政問題發生的目的。要在高校學生工作隊伍中積極開展廉政文化活動,比如廉政文化主題情景劇、廉政詩歌朗誦比賽、廉政文化征文、廉政文化微信每日一文等,努力營造高校廉政文化正能量,使高校成為學習、宣揚和建設廉政文化的結實陣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