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小明
【摘要】隨著中國經濟高速增長,中國信息化進程加快。新型通信系統不斷發展,短波通信受到了世界普遍重視。但是在應用過程中也受到一定的干擾,本文將對在信息化背景下短波通信抗干擾技術應用加以分析研究。
【關鍵詞】短波通信 抗干擾技術 應用
我國當前經濟持續發展,各項技術有了明顯進步,其中城市化和信息化建設發展較為突出,為我國科研教育事業的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我國的通信技術有了較大突破,作為應用廣泛的短波通信技術,一直發揮著巨大作用。
一、短波通信的發展歷史及特點
1.1發展歷史
短波通信的發展過程是波浪式的,從高到低,又從低到高。1895年馬可尼首次進行了無線電通信的嘗試并獲得了成功;在20世紀60年代,短波通信的發展受到抑制;20世紀80年代初開始,短波通信重新受到重視并得到了很好發展。目前短波通信技術已經從第二代通信技術發展到了第三代通信技術。
1.2短波通信的特點
優點:短波通信設備體積小,可進行定點或移動通信,并且維護費用較低,電路調試容易,臨時組網方便,對自然災害或者是戰爭的抗毀能力強,破壞后容易恢復,靈活性很大。缺點:通信容量較小,可以使用的頻段較窄;大氣等外在因素對其干擾嚴重;短波通信的信號傳輸不穩定。
二、短波通信的基本干擾方式
1、大氣噪音。大氣干擾是短波通信最為常見的干擾方式,因為大氣放電具有方向性,在維度較高的地區,其干擾方向隨著季節和晝夜變化而變化。
2、工業干擾。工業生產中的點火裝置、電力網等因素是造成短波通信干擾的工業干擾因素,這些因素影響程度的大小與本地噪聲的強弱和供電系統有關。
3、電臺干擾。與短波通信工作頻率相近電臺的無線電波,對短波通信同樣會造成干擾。首先因為短波通信用戶數量很多,其次是因為短波波段的頻帶本身不寬。
4、人為干擾。這種帶有目的性的干擾,在軍事應用中很普遍。常見的人為干擾方式有單頻或多頻干擾等。
三、短波通信的抗干擾技術的應用
1、自適應技術。自適應技術的作用包括兩個方面:自動調整短波通信系統中結構和參數;優化系統適應通信的傳輸環境變化的能力。它提高了系統抗干擾能力,改善了短波通信質量。工作原理是定時分析短波通信的鏈路質量,在多個信道進行掃描,在接收到對方信號后建立合適的頻率鏈路,進行通信業務傳輸。優勢在于能夠根據不同情況,切換傳輸信道,提高短波通信的抗干擾能力。
2、跳頻技術。跳頻技術可以通過實際情況不斷地更換短波通信頻率,避開受到干擾的信道,實時動態修改頻率表,保留不受干擾的頻點,刪除受到干擾的頻點。跳頻技術抵抗衰落能力很強,可以解決多路徑衰落的通信問題,直接拓展頻率帶寬。
3、差錯技術控制。差錯控制技術能夠解決數據在傳輸過程中容易出現丟包和出錯問題。根據不同的情況,形成不同的抗干擾方法,主要分為自動重發請求、前向糾錯和混合糾錯等。當接收方經過檢驗發現收到的數據存在錯誤時,通知發送方,發送方得知后可以使用此技術進行改正。這一技術可以有效保證短波通信數據的正確和完整性。
4、分集技術。短波通信信道使用情況不同,造成有的信道信號較強,有的信道信號較弱,根據不同信道的情況選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信號進行組和,補償衰落的信道損耗,這種技術就是分集技術。分集技術改善信道的傳輸質量是以不增加傳輸功率和帶寬為前提的。如果沒有這項技術,在噪聲干擾、信道情況較差時,發射機必須要發送較高的功率才可以保證正常收到鏈接。
相比其他的抗干擾技術它的優點在于可以在不增加傳輸功率和寬帶的前提下,改善無線通信信道的傳輸質量,提高傳輸質量和信噪比。
四、短波通信中抗干擾技術的發展趨勢
科學技術發展迅猛,短波通信的抗干擾技術已經取得了非常大的進展和突破。發展方向主要包括以下三個方面,首先是逐漸向著全自適應狀態發展,因為科技的發展意味著全自適應技術必將取代單一的自適應技術;其次是高速數據調制解調技術逐漸成為核心技術,因為這一技術具有傳輸速度快、利用率高等優點;最后是抗干擾技術體制向寬帶發展,這已經是一個必然的趨勢。
綜上所述,高科技信息化的來臨,使我們對于通信系統提出越來越高的要求,短波通信以其一系列的優點一直受到人們重用,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短波通信抗干擾技術取得很大進步,只有全方位利用已經取得的科技成果,不斷鉆研創新,才能在未來的通信領域取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