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寶玲+張馨+薛秀煒
摘 要:我國電子商務的快速發展,使傳統行業不得不改變原有的經營模式,許多農資行業也開始走電子商務的道路。通過對我國農資市場和電子商務的背景環境、操作模式、發展現狀、發展的新業態以及展望等方面進行論述,為農資電子商務的發展提供科學的有效的服務指導。
關鍵詞:農資;電子商務;新業態
農用物資簡稱農資,一般是指在農業生產過程中用以改變和影響勞動對象的物質資料和物質條件,如農業運輸機械、生產及加工機械、農藥、種子、化肥、農膜等等。隨著農業生產水平的不斷發展,農用物資的概念也不斷擴大,現代科技方法也可稱為農用物資,而電子商務或互聯網則是現代科技的一種方法。
一、我國農資電商發展背景與環境
1.發展背景
自2002年中國加入世貿組織以來,電子商務開始真正在中國興起,尤其是近幾年來,電子商務以其開放性、低成本、高效率的優勢,已經高度滲透到生產、流通、消費等各個領域,發展速度十分迅猛,成長空間極其廣闊。去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促進農村電子商務加快發展的指導意見》,全面部署指導農村電子商務健康快速發展,為農業的“互聯網+”帶來了無限可能,而“互聯網+農業”的新模式也勢必為農業創新時代下的“新農人”創業打開了巨大空間。
2.市場分析
2015年為農資電商元年,也可以稱為是“試錯”之年。不下水焉知水之深,經過一年井噴和試錯,進入2016年,有為數不少的電商平臺已萌生退意。農資電商給農民帶來了極大便處。它除了通過互聯網把化肥、種子、農藥賣出去,還能解決農資常年生產集中使用;農資工業化規模化生產與農業種植小農經濟不對稱的矛盾。
隨著土地流轉帶來種植業的集中、規模化養殖帶來養殖行業的集中,散戶機會成本高,紛紛退出,規模戶成為主導,而農業規模戶對服務有著更高的要求,這也就帶來新的盈利模式,即農資一體化、互聯網農業服務平臺。而隨著農村居民生活消費水平以及互聯網普及率的提高,網購及電子商務開始逐漸走進農村尋常百姓家庭,并以價格低廉、支付簡單等優點迅速贏得部分農民的青睞,再加上智能手機的普及,“互聯網+農業”成為可能,農業互聯網將成為下一個風口。
二、我國農資電商操作模式
農資電商項目的操作模式實質上是整合已有的資源優質,聯合上游農資生產企業打造自主農資品牌,以優質低價的農藥、化肥、飼料等農資為主打產品,以產品及物流倉儲的成本價為產品最終的零售指導價,跳過層層代理和批發商,以農化服務網絡體系人員為主進行產品的田間推廣,以自有電商渠道以及合作電商渠道為線上資源,拉動農資產品線上需求,讓農業生產者得到價廉物美的農業生產資料。
因此,農商電商的操作模式(以B2C為主)主要分為以下幾種:
(1)網上直接采購。又稱掛牌交易,直接將農資產品以低下市場批發價或零售價的方式,在網站或商場銷售可以直接采購
(2)農資線上團購。是另外一種促銷方式,企業為了提高農資銷售量,盡快回籠資金,規定在某一時間,某一地區,以便宜價格在網上推出某一團購產品,供農資經銷商或種植大戶采購。
(3)農資限時搶購。一般用于新產品試銷或庫存拋售,企業在非常短的時間內,以低于市場批發價格甚至出廠價格在網上銷售某種農資產品
(4)農資線上競拍。農資供需雙方按照規則提出最低價格,購買者或供應者提出高價或減價,通過對輪競價后達成網上交易。
(5)粉絲營銷模式。通過建立某種開放的設計平臺,發展重視粉絲,在粉絲中培育和挖掘客戶,實現網上推廣,線下銷售。
三、我國農資電商發展現狀
農業看起來似乎離互聯網最遙遠,它的古老守舊已讓許多新生事物望而卻步,遑論互聯網這樣集高科技、現代化、時尚度于一身的虛擬之物,不過相對的,巨大的空白也意味著巨大的市場潛力。然而,與我國巨大的農資市場相比,農資的在線銷售只占很小的比重,沒有形成規模,完全沒有對原有的模式造成太大的沖擊,沒有起到優化農資市場的作用。現有的電商模式有很多優點,并且在其他行業也取得了成功,但是在農資行業卻暴露出很多不足之處。
1.固有銷售模式和消費觀念的影響
從目前看,很多農資電商的交易模式顛覆了傳統銷售模式和消費習慣,網上商務平臺交易代替了直觀的店面購物,網上支付代替了傳統的現金交易,這些形式轉變,肯定會讓消費者對產品質量、售后服務及信譽保證等產生一種看得見,摸不著的感覺。
另外,電子商務的應用對硬件的配置和使用都有較高要求,廣大農村用戶對電子產品的使用還存在較大的障礙。
2.信息基礎設施不完善
我國的電子商務起步較晚,相較于發達國家來說還有很多不足之處,特別是網絡技術和安全方面的問題表現最為明顯。尤其是農村,網絡的覆蓋率還是相對較低。
3.物流配送體系的限制
近幾年國內的城市物流配送網發展的比較快,但對于農資產品來說,尤其是化肥這種大宗物品和農藥這種危化品的物流配送,從縣城到農村的最后一公里,對企業來說仍是很難打通的。
4.用戶操作知識欠缺
農資電商要向成功最關鍵的不是產品的好壞,而是用戶是否熟悉流程,是否會使用電子商務交易平臺。當前,種植大戶、農資經銷商、家庭農場的經營管理者知識結構仍待提高。
5.農資產品質量與安全
農資產品的質量與安全位于第二位,與其他生活用品最大的區別是:化肥、種子、農膜的需要量大,農藥有毒。如果產品出現問題,以噸、公斤計量的退貨成本可想而知。
四、落實農資電商發展的新業態
1.思維方式轉型
要做好農資電商,首先就要有互聯網思維,而互聯網思維的核心點是平臺思維,謀在產業鏈、贏在客戶端、強在創客群。因此,要想做好農資電商,必須依靠一個好的平臺,用周到貼心的服務、不斷創新的模式,去快速的整合終端資源。
2.經營方式轉型
農村市場的規模非常之大,加上農資行業的特殊性因素,農資電商的運行難度要比城市電商大的多,要想做好農資電商,單純依靠個體力量是非常難的。要想真正滿足現代農業發展需要,真正解決農業種植一體化問題,必須采取“縱橫聯合、報團發展”的模式。
3.管理模式轉型
第三方電商平臺一個最大的特點,就是產品豐富、用戶眾多,加強管理就成為非常重要的問題之一。運營商除了自我約束,嚴干律己外,還必須把管理想嚴細化轉型,對所有上線的商家和商品進行嚴格把關,要求大家必須“誠信經營、質量為本”。只有讓用戶在得到價格優惠的同時,購買到真正質量過硬的產品,才是快速和長久發展之道。
五、展望
我國農資電商發展還處在探索階段,有不少企業嘗試尤其是一些規模、實力較強的上市公司已經開始布局這一塊,看好電商帶來的成本降低、效率提高的好處,也是符合未來農業發展的一個方向。農資電商痛點主要體現在農技技巧、金融服務、農產品銷售這三大方面。未來誰在這些需求和痛點上獲得突破,誰就能勝出。
參考文獻:
[1]溫琪.微利時代農資企業的經營攻略[J].中國農資,2011(8):60—68.
[2]王鵬,朱蘇加,韓憲生.電子商務區域化進程中經營模式的發展趨勢分析[J].河北省科學院學報,2013,30(3):68—7O.
[3]司俊磊,趙毅,王振霖,王業.論農資電子商務新模式[J].天津農業科學:農業經濟與信息技術,2015,21(1):57—60.
[4]周渝.新疆農資如何規劃電商信息化[J].信息與電腦,2014(6):11-15.
[5]何忠獻.農資企業在農技推廣中的SWOT分析[D].長沙:湖南農業大學,2012.
[6]鄧順國,宗乾進.未來電子商務發展趨勢展望[J].電子商務,2013(8):9-10.
[7]張浩,黎宏,楊浩雄.農產品物流配送信息化發展現狀及對策[J].山西農業科學,2014(2):178-181.
作者簡介:陳寶玲(1997.01- ),女,民族:漢,籍貫:福建泉州,學歷:本科,學校:福建農林大學,研究方向,農業資源與環境;張馨(1995.03- ),女,民族:漢,籍貫:河南開封,學歷:本科,學校:福建農林大學,研究方向,農業資源與環境;薛秀煒(1994.11- ),男,民族:漢,籍貫:福建福清,學歷:本科,學校:福建農林大學,研究方向,農業資源與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