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春霞
摘要:高職英語教學要培養學生英語運用能力及跨文化交際能力,針對高職英語教學目標,設定合理的評估模式是十分重要的。本文探討了基于常模參照模型和標準參照模型,高職英語教學形成性評估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常模參照模型;標準參照模型;形成性評估
中圖分類號:H319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5349(2016)07-0104-01
一、教學評估的重要性
教學設計者不僅要設計教育教學目標,要設計采取何種方法達到教學目標,更要設計采取何種方法可以確切知道是否達到教育目標。教學評估就是依據教學目標和教學原則,利用可行的評價方法及技術對教師的教學過程、學生學習過程以及預期效果給予的判斷,以提供信息確定學生是否達到目標要求、教學是否有效。教學評估是讓教師確定如何知道教育目標是否達到、何時達到。教學評估是研究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價值的過程。因此教師在確定教學目標時應該立即設計評估工具,這樣既可確保評估與目標相匹配,也可以適當地放大和澄清這些教學目標、檢查教學效果并促進師生雙方溝通與協調。
二、常模參照模型和標準參照模型
從兩個方面對學生進行評估:確定勝任力的水平即標準參照評估;比較或對能力進行排序即常模參照評估。高職英語從通識教育的視角思考英語教育教學作用,從語言技能培訓到人文知識和文化教育以及語言素質教育的轉變,是人文教育和科學教育的有機結合,突破語言知識和技能培訓的局限性,關注學生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通過課程讓學生體會和感受語言文化及領會人類文明的精髓。因此,高職英語教學既要培養學生的勝任力(能力的培養),又要讓教師清楚學生能力的等級并進行最大限度的比較(分數的評估)。
設計用來評估勝任力或者差距的工具可以有效地確定學生的勝任力以及其弱點,但該種工具不能非常有效比較或排列學生的能力;設計用來獲得一定的分數,以便教師確定學生能力等級,但不能確定學生是否勝任了某項技能或擁有了特定知識,不能確定學生對英語的熟練運用及對背景文化的了解是否能夠達到跨文化交際的能力,也不能幫助教師確定學生差距并提供需要的輔導。
三、標準參照模型和常模參照模型指導下的形成性評估
形成性評估是相對于傳統的終結性評估而言的。形成性評估就是對學生日常學習過程中的表現、所取得的成績以及所反映出的情感、態度、策略等方面的發展”的評價,是對學生學習全過程的持續觀察、記錄、反思做出的發展性評價。目的是“激勵學生學習,幫助學生有效調控自己的學習過程,使學生獲得成就感,提高自我效能,培養合作精神”。形成性評估與課上、課下,正式、非正式的過程有緊密的聯系,為了學習進行的評估發生在評估進行的過程當中,在教與學中進行這些評估,可以發現學生的需要,計劃教育與學的后續步驟,提供用來提高學生學習質量的反饋,幫助學生觀察并感受學生對成功的渴望或是否已經成功。形成性評估是一個循環,學生和教師關注一個學習目標,參照對比目標,評估學生現在的學習狀況,采取更合理的措施向目標更進一步。教師有責任通過課堂評估對學生在某一時間點的知識和技能水平進行評價,他們同樣有責任將從評估中得到的信息轉化為對學生在某一時間點段整體表現的評分。這種整體評價是以某一類型的整體分數的形式出現。
高職英語教學在培養學生英語技能的同時還要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高職英語教學的評估設計既要在平時教學活動中評估學生的學習能力,也要在一段時間(一個學期之內分)綜合評價學生的整體水平即學生應該獲得的綜合分數。形成性教學評價對學生學習、提高作用更加明顯。英語教學離不開聽、說、讀、寫、譯,高職英語教師在設計教學評估模式時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設計一些小論文,內容可以是簡單的學校見聞、書信往來,書評,也可以是一些比較有深度的內容,如我們為何上學,我是誰等;課堂測驗,課堂朗讀、回答問題;為學生設計一些項目:如讓學生用英文做一些課件,并加以演示;學生學習要有記錄手冊;作業展示,可以是英文話劇、作品展示、情景會話等。教師在教學中應觀察注意學生以下情況:課堂表現,學生是否感興趣、注意力是否集中、反應是否迅速;口頭報告是否積極參與,思維是否敏捷;是否按時完成家庭作業,完成質量如何,有無抄襲現象,解題方法是否獨特;是否保證出勤率;通過學習是否取得進步。通過上述測試方法可以測量學生的閱讀水平、寫作能力、聽說水平。
四、結語
高職英語教學是高職教育改革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結合高職的教育目標,制定合理的高職英語評估模式是尤為重要的,結合標準參照模型和常模參照模型設計評估類型是高職英語教師應該仔細探討的問題。
責任編輯:楊國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