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鳳平
【內容摘要】學困生是一個較為特殊的群體,也是教師在課堂上需要用心對待的一群學生。對于初中語文課程的教學而言,學困生之所以會產生,這除了和這部分學生缺乏對于語文課程的學習興趣,自身的基礎水平較為薄弱外,這也和教師的一些不合理的引導方式有關。教師要加強對于這部分學生群體的關注,要找到學困生產生的內在原因,并且找到一些有針對性的解決方案,這樣才能夠讓學困生最大程度實現轉換。
【關鍵詞】初中語文 學困生 學業情緒
學困生產生的原因有很多,學困生也是需要教師給予更多關懷與指導的一個學生群體。在初中語文課堂上,學困生經常表現出對于課程學習缺乏興趣與信心,很難跟上教師的節奏與步伐,知識的理解與吸收能力較差等狀況。教師要留意到學生身上的各種問題,并且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給予他們有針對性的引導與點撥。這樣既能夠逐漸培養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與信心,也能夠推動學困生更有效的實現轉換。
一、讓學生感受到課程學習的趣味性
學困生普遍缺乏對于課程學習的興趣,這一點在語文課堂上也表現的較為突出。對此,教師應當有意識的激發學生對于課程學習的興趣,要采取各種教學模式與手段讓學困生更充分的融入課堂。課本中的有些選篇貼近學生的生活,學生學習時會更容易產生共鳴。對于這樣的文章,教師在教學時要充分加以利用,可以利用這些篇章來讓學生感受到語文課程的趣味性,并且培養學生對于課程學習的興趣。教師可以讓課堂教學的形式與模式更加多樣,可以融入更多趣味化的教學活動,并且鼓勵學困生積極參與。慢慢的,這些學生會更容易融入到課堂中,對于課程學習的參與熱情也會更加濃厚。
比如,在講到小說《我的叔叔于勒》的時候,可以讓學生進行角色扮演,通過讓這些學困生參與表演,在激發他們課堂積極性的同時也能夠加深他們對課文的理解。還有,學習到冰心的《紙船》時,可以讓幾個學困生分工朗誦這首詩歌,并且手中拿著一只小紙船,讓他們從朗誦中去體會冰心思念母親的思想感情。這樣可以讓學困生更加主動、更加積極地學習語文,從而也提高語文課堂效率。學困生本來就基礎較為薄弱,對于課程學習的積極性也較低,對此,教師要充分加以重視,要在課堂教學的設計中融入更多學困生參與的空間與平臺。這樣才能逐漸培養他們對于語文課程的學習興趣,并且幫助他們更有效的融入課堂。
二、幫助學生積累信心
學困生普遍缺乏信心,也正是在這種心理的伴隨下阻礙他們融入課堂,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師要了解學生的這種心理狀態,要能夠在教學活動的設計中給學困生留有參與的空間與平臺,讓他們也能夠融入到良好的教學氛圍中來。教師可以在課堂上對于學困生給予更多鼓勵與認可,在他們取得一些成績后要第一時間進行表揚。同時,也可以設計更多適合這部分學生參與的教學活動,讓他們也成為課堂教學的主體,慢慢鍛煉自身的各方面能力與素養。只有培養學困生的學習信心,他們在課程學習上才會更加積極主動。
比如,在抽查學生背誦朱自清先生的《春》時,對于學困生背誦,教師要多予鼓勵,學生出現背誦錯誤的時候,教師要用眼神傳遞對學生的支持和鼓勵;對于學困生的進步,教師要進行表揚,增強他們的自信心。教師還應當讓學困生更積極的參與到語文課堂教學中,比如教師安排一些同學上黑板默寫古詩的時候,可以讓個別學困生上來充當“小老師”的角色,讓他來修改。這樣將會慢慢幫助這部分學生積累信心,讓他們學習的主動性更強。
三、對于不同學生因材施教
學困生表現出的特點,造成他們學習障礙的原因等各不相同,對此,教師要加以正視,并且要注重對于不同學生采取因材施教的基本教學理念。教師要了解班上學生的各種基本狀況,尤其是要了解學困生的一些實際情況,要能夠結合每一個學生的特點、他們身上存在的一些問題采取有針對性的教學指導,這會更加有助于學生的進步與提升。只有因材施教才能夠實現教學實效的不斷提升,這也是讓學困生更迅速的實現轉化的一個教學策略。
學困生的學業情緒比較多樣,男女生、年級之間等都存在差異。對于比較懶惰、注意不集中的學困生,教師要加強管理,增加與他們的互動性,讓他們積極回答問題。對于個別容易焦慮的學生,尤其是畢業班的學生,教師要加強與學生溝通和交流,多鼓勵學生,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對于個別厭倦語文的學困生,就要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慢慢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及學習信心。因材施教才能夠最大程度取得預期的教學效果,這也是幫助各類學生取得進步,獲得提升的有效教學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