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 敏
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的活動設計
◎高敏
《全日制初級中學英語教學大綱》指出:初中英語教學應該遵循英語教學規律,把握學生的認知特點,多途徑、多方式地開展英語教學。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既要注意遵循語言教學的規律,鞏固、拓展學生的基礎知識,提高學生聽、說、讀、寫的基本技能,又要培養學生的交際和閱讀能力。本文對初中英語閱讀教學的技巧、方法進行了總結,希望能與廣大同行切磋交流。
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一向是英語教學的難點,詞匯量少、基礎差嚴重制約了學生英語閱讀的開展。教師應用新穎多樣、循序漸進的教學方式,以及“潤物細無聲”的滲透方式來組織教學。對教材與學情分析要做到準確、全面,教學目標要切實可行,并能體現三維目標整體要求。
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在創設語境時,可以進行一些別具匠心的設計,要選擇合適的話題,開展師生交流,并把握教學時機,即時生成語境。教學要基于學生、源于生活,語境創設要契合社會背景和文化特征。詞匯習得方面,引導學生在語境中理解詞匯含義,在閱讀中掌握詞匯學習的技巧。例如,教師可以通過組織學生觀看視頻,讓學生理解“play a trick/joke”的含義;通過做出“stick paper on my pack”的動作,生動形象地描述出“make a hoax”。這是真實語境中的學習,學生印象深刻,學習興趣濃厚。而在文段閱讀中,通過圖片來猜測詞義,也可以達到水到渠成的效果。在創設語境時,要注意文章脈絡的梳理,例如,從簡單的“What”、“who”問題過渡到“What is the result”這些深層次的問題,引導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選擇角色,扮演閱讀文段中的角色,從而讓學生更加深刻地感悟文本,與文本進行對話,促使學生用心智去感受、關注和體驗,讓學生作為參與者親自參與閱讀活動,進行原始的經驗積累。在寫作指導中,教師可以讓學生講述自己的經歷,然后設置分層任務,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能力選擇寫作方式。在詞匯層面上,也可以通過語境識記的方式讓學生在語境中理解詞語的含義。
初中英語閱讀教學要注重建立閱讀技巧與閱讀框架。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注意教學的循序漸進,學習內容從背景知識到單詞,從短語到句子,再到語篇構成,層層遞進,由簡到繁。聽說訓練覆蓋面廣,練習及時充分,能為后續學習或情境表演打好基礎。教師可以利用簡單明了的小貼士,從標題、圖片和首尾句等不同層面提醒學生關注閱讀技巧和策略。這些都是引導學生學會閱讀的重要方式。教師也可以利用思維導圖引導學生逐步深入地構建閱讀框架,并充實閱讀內容。思維導圖的內容可以是“When”、“Where”、“Who”、“What happened”這幾個“w”問題,如“What were people doing when the y heard the news?”、“What was the writer's feeling? ”提問設計要引導思維的過程,我們無法看到學生的思維過程,但是可以通過提問,讓學生說出自己的想法,充分利用提問,讓學生表達出自己的思考,激蕩起思維的火花,積極參與課堂教學。
基于《山東省中小學德育課程一體化實施指導綱要》所編制的英語課程在培養學生英語語言運用能力的過程中,滲透著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方面的教育,集中體現為對學生進行具有多元文化素養、國際視野和家國情懷的人文教育培養。作為初中英語教師,筆者也一直在摸索閱讀教學中的德育滲透問題。其中,情感目標是三維目標中較難達到的目標,也對教師的教學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優秀的教師在德育滲透上總是“潤物細無聲”,他們既能讓學生掌握知識,又能更好地培養學生的情感價值觀,如尊重他人、節約時間、感悟父母的愛并從日常生活中回報父母等。所有這些德育教育的內容,都緊扣教學目標,符合學生實際,激發了學生對學習的興趣。當然,這些也使得學生更為親其師、信其道。

當前,大多數教師能熟練、合理地利用幻燈片、音頻、視頻材料及思維導圖等,特別是自制視頻、思維導圖等信息技術手段的應用,為學生的課堂學習和交流提供了有力支持。這些多媒體資源能夠以更直觀的方式幫助學生理解句式結構,其形式多樣、內容豐富,學生的參與面廣,學習積極性強。應注意的是,這些自制多媒體素材必須貼合教學實際,如對于自制音頻、視頻和幻燈片等材料,關鍵是要做到支持學生學習與課堂對話練習。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沒有一條寓有詩意的、感情的和審美的清泉,就不可能有學生的智力發展”。在日常教學中,教師也應該多一些巧思巧誘,讓學生學有所得、觸類旁通。
(作者單位:山東省淄博市臨淄區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