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維富,陸宏章
云南省文山州麻栗坡縣廣播電視臺,云南文山 663600
縣級廣播電視臺新聞節目如何創新
姚維富,陸宏章
云南省文山州麻栗坡縣廣播電視臺,云南文山 663600
1921年中國建成第一座廣播電臺,廣播電臺發展到現在,已經有90多年的歷史。廣播電臺作為媒體的一種表現形式,即使在新興媒體的影響下,依然擁有廣泛忠實的受眾。尤其是縣級廣播電視臺,不僅承擔著傳遞社會信息的責任,而且擔負著關注民生、為百姓發聲的重任。最近幾年來,市場經濟為縣級廣播電視新聞事業的發展提供了寬松、自由的環境。為了推動我國縣級廣播電視臺越辦越好,筆者分析了現階段縣級廣播電視臺新聞節目目前存在的問題,并進一步探究了創新縣級廣播電視臺新聞節目的策略。
廣播電視臺;縣級;新聞節目;問題;創新
在知識經濟高度發展的今天,各類事業競相迸發,廣播電視新聞事業亦是如此。與此同時,廣播電視新聞事業發展壓力越來越大。“新聞立臺”是各級廣播電視臺在辦臺實踐中確立的基本目標,新聞類節目是整個廣播電視臺節目的重要組成部分。新聞信息的獲取、收集以及整理,不僅凝聚著眾多媒體工作者的心血與汗水,而且是決定著廣播電視臺是否能夠收視長虹的重要關鍵。在信息激增的年代,媒體形式越來越豐富,人們獲取信息的渠道在不斷擴展。但是,縣級廣播電視臺依然作為基層群眾首選的媒體形式,在關注民生、引導輿論等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時,我們也遺憾地看到,受人力資源、制作資金、采訪范圍等因素的制約,縣級廣播電視臺普遍存在節目質量差、內容單調、形式老舊等問題。這些問題致使縣級廣播電視臺面臨著被淘汰的風險。如何在新時期創新縣級廣播電視臺新聞節目,提高收視率,提升廣播電視臺在媒體中競爭力,是當下需要著重探討的問題。
1.1 節目內容無法體現基層性
縣級廣播電視臺自身的性質決定其要想提高收視率,推出的新聞節目必須要代表廣大人民的利益,關注民生,切實為百姓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實際問題。但是,筆者經過實地走訪調查發現,縣級廣播電視臺似乎一直遵循“陽春白雪”的發展路線,導致其發展與百姓脫節。實地調研是賦予新聞節目內容基層性的重要途徑,但是,與此情況相反的是,不少采編人員將新聞撰寫視為展示自身文筆的“平臺”,在未經過實地考察的基礎上輕易下結論,造成報道內容既片面又孤立,致使節目內容與實際情況大相徑庭。另外,縣級廣播電視臺人力資源有限,導致新聞內容冗雜,并且缺乏時效性,嚴重削弱了人們對縣級廣播電視臺新聞節目的關注度。
1.2 新聞報道主次不清內容模糊
目前,不少縣級電視臺創辦新聞節目的目的太過于急功近利,國家新聞以及政治局勢占據了整個新聞節目的大部分,作為民生類的新聞媒體卻極少報道與人們生活息息相關的事件,導致百姓對于縣級廣播電視臺新聞節目的熱衷程度急劇下降。更為糟糕的是,一些縣級廣播電視臺為了迎合上級,多以縣級領導為采訪、報道對象,內容單一,其報道的內容也多是一些“假、大、空”的口號,讓新聞的內容出現空泛之感。另外,在報道新聞內容時,其以時政新聞為主,些許摻雜了一些有關民生報道的內容,也導致整個新聞節目內容設置失衡,協調性較差,容易失去廣大群眾這支龐大的受眾隊伍。
1.3 新聞報道缺乏針對性、服務理念較弱
由于新聞內容的采編遠遠脫離了群眾,以及新聞報道主次不清內容模糊,新聞報道內容缺乏針對性。縣級廣播電視臺相關媒體人員沒有將全體人民群眾作為媒體采編、新聞來源的中心,導致新聞報道內容缺乏有效的針對性。近些年,廣播電視臺新聞行業功利性十分明顯,嚴重缺乏正確的方向性作為指導,導致整個縣級廣播電視臺新聞事業“泛濫成災”。縣級廣播電視臺作為重要的媒體形式,應該是基層群眾發聲的重要武器,但是,顯然縣級廣播電視臺沒有意識到自己所承擔的重任,缺乏為基層群眾服務的主觀意識。加上新聞采編人員職業道德意識薄弱,缺乏為人民服務的理念,違背了新聞節目內容制作的原則,導致新聞節目的制作真實性、實效性不足。
2.1 找準基層新聞節目定位
創新縣級廣播電視臺新聞節目:
首先,需要縣級廣播電視臺明確自身所承擔的社會責任,明確節目定位要緊緊貼近大眾百姓的生活,側重解決百姓的實際問題。縣級廣播電視臺新聞事業的發展,要始終堅持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理念,樹立起利為民所謀、權為民所用的“立臺”項目方針。
其次,要引導相關縣級廣播電視臺新聞媒體人員充分認識自己、找準定位,始終不忘發揮媒體人的職業精神,端正新聞媒體的策劃方向。縣級廣播電視臺在引導輿論、輿論監督以及代替百姓發聲,為百姓謀取利益等方面充分發揮自身的積極作用和影響。
最后,新聞媒體人員要牢牢把握廣播電視臺新聞事業的發展方向,深入基層,開展社會調研,考察困擾基層群眾的社會熱點問題,尋找新農村建設與基層新聞節目之間的連接點,建立基層群眾與國家、政府之間的溝通渠道。
2.2 規范廣播電視臺新聞節目主持人的語言
主持是廣播電視傳播信息的主要載體,通過主持,將書面信息轉化為語音信息傳達到各個聽眾的耳朵。由此看來,播音主持語言的規范直接決定了廣播電視節目的收視率。不斷提高和更新新聞節目主持者自身的專業素質是實現廣播電視主持語言規范的唯一途徑。隨著時代和社會傳媒的發展,廣播電視主持工作也相應出現了變化,所以,需要廣播電視主持人不斷豐富和更新專業素質和技能。筆者建議主持人從以下幾個方面做起。
一是要勤翻詞典,孜孜不倦,盡量避免語音方面的錯誤。《漢語拼音方案》是國家規定主持人必須系統、整體學習的必備詞典,應當得到應用。
二是要規范自身的語法規則,避免因為錯用、濫用語法在主持中鬧出笑話。切忌盲目創新,而是要做到合理創新。
三是要使得主持聽起來更加生動形象,不僅要字正腔圓,還要重視停頓、重讀等細節性的主持常識。
2.3 做好新聞內容與形式的創新
如果說新聞節目的形式是能夠吸引大眾群眾關注的“敲門磚”,那么,新聞節目的內容則是“推力器”。新聞節目策劃的內容以及在新聞節目推出的形式,兩者之間相輔相成,共同為創新縣級廣播電視臺新聞節目注入了新鮮的活力。對于新聞推出節目內容的創新,萬變不離其宗,要以受眾群體為服務對象,擺脫縣級廣播電視臺新聞事業官僚化的發展傾向,媒體人員要始終圍繞著與農業、農村以及農民緊緊相關的問題開展實地調研、考察。另外,新聞節目內容要推陳出新,彰顯地方特色文化,充分發揮地方特色以及人文文化優勢打造獨特的新聞品牌。為了使得播音主持聽起來不再單調乏味,播音員、主持人要豐富播音主持風格,要考慮到受眾群眾的文化素質以及理解程度,語言的應用要規范;廣播電視臺推出的新聞節目,要平衡國家政治新聞以及民生新聞的內容,將報道內容側重于民生事件上,靈活民生欄目的創辦,開設下鄉“直播”環節,“一句話”“文明之窗”內容。
2.4 創新業務培訓方式,建立專業化新聞采編隊伍
新聞采編人員自身的職業素質以及專業素質,是決定我國縣級廣播電視臺新聞節目創作情況的關鍵所在。為此,創辦以及培育出專業化新聞采編隊伍是實現縣級廣播電視臺新聞節目創新的必經之路。筆者結合本單位以及其他縣級廣播電視臺在專業化人才培養方面上的成功經驗,總結出以下建議:相關部門要創新業務培訓方式,制定出多種人才培養方案,實行多樣化的人才培養機制;提高對新聞采編人員的招聘門檻,要求采編人員要具備專業的資格證書,并且還要經過一定時期的能力考查;對于在編新聞采編人員不僅要監督他們近期的工作情況,暗地摸查其有沒有展開實地調研工作,而且定期召開全體新聞采編人員的培訓業務,交流思想,觀察國內外新聞媒體的最新動態,促使縣級廣播電視臺在保留本地原汁原味色彩的前提下,不斷與時俱進。
創新縣級廣播電視臺新聞節目的重大意義不僅在于提高廣播電視臺的收視率,擴大受眾媒體范圍,而且要不斷為解決受眾生活、工作中的問題發揮輿論宣傳、監督的作用。通過多種形式的展現讓縣級廣播電視臺新聞節目得到創新,讓其獲得良性發展。
[1]鄧富學.縣級廣播電視臺新聞節目如何創新[J].新聞窗,2012(1):50-51.
[2]高建軒.縣級電視臺新聞節目如何創新[J].中國傳媒科技,2012(16):42-43.
G2
A
2096-0360(2016)19-0174-02
姚維富,云南省文山州麻栗坡縣廣播電視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