雒招霞
從目前來看,郵幣卡電子盤的未來并不明朗,除了有效監管,更需要行業自律。持續涌入的資金,反映出這一市場的空間還待開發。對于投資者而言,應盡量選擇那些相對保值、市盈率低的品種,不要成為“賺錢效應”驅使下的犧牲品。專家提醒人們,郵幣卡電子盤暗藏諸多風險,很容易成為中小投資者的陷阱,投資須謹慎
近日,《濟南時報》報道了一則濟南玩家網上炒郵幣卡被騙,并向全國各地的受害人發起集體維權的新聞。消息一出,立馬引起民眾對郵幣卡的關注。
變色的郵幣卡:投資賠多賺少
8月28日,一名遭網絡詐騙的濟南市民,向全國各地的受害人發起集體維權建議。目前,已有20多人發來委托書。
據悉,這些受害者大多喜歡炒股,經陌生人介紹加入炒股群,后又被介紹開戶炒郵幣卡。他們炒郵幣卡通常先賺后賠,等更多資金注入時,賠多賺少,且多數能賠到50%以上,目前虧損最多的賠了70%,有人甚至5天賠了48萬元。
據濟南的王女士介紹,“5月初,一個陌生網友,以做股票的名義拉我進了一個交流群,群主叫‘擎天”……她回憶,“擎天”就是后來向她推介、協助購買郵幣卡的業務員。而她至今未曾見過“擎天”,甚至不知道對方姓什么。
王女士稱,自己平時炒股,加了很多炒股群。“擎天”拉她進的是一個炒股群。群里常常有關于炒股的講課,還有人專門幫她下載炒股聽課軟件。
一個月后,王女士開始相信了“擎天”。6月15日,他說現在股票市場不好,要帶我把握更好的市場,盈利能翻好幾倍,開始介紹我進另一個群,正是關于郵幣卡的。另外幾位自稱遭網絡詐騙的市民也表示,自己接觸到郵幣卡的方式,基本與王女士如出一轍。
大多數人并不了解郵幣卡,但均大膽安裝了交易平臺。軟件安裝都是對方遠程遙控電腦操作,他們只需要提交身份證號及銀行卡號就可以開戶交易。王女士介紹,炒郵幣卡遠不需要像炒股那樣嚴謹,需簽正規的協議書和風險提示書。
從受害人提供的聊天記錄看到,推介郵幣卡的陌生好友會通過微信或QQ給每個人發送郵幣卡漲停的K線截圖,以及高額的利潤煽動投資者買入。
王女士說,起初自己只投入20萬元,一天就漲了1萬元。第二天,她又背著家人一次性在郵幣卡注入60萬元,她賺到了3萬多元。第三天,王女士頭腦一熱,將一家人的全部積蓄押了進去,直接增資到了148萬元。然而,劇情反轉了。接下來的兩天郵幣卡均跌停,隨后王女士撤出。從交易到清戶5天的時間,王女士賺的錢都賠光了,本金虧損48萬元。
據了解,王女士等人交易郵幣卡的是一家名為河北郵幣卡的平臺。該平臺由河北濱海大宗商品交易市場服務有限公司打造,郵幣卡業務是今年3月28日才出現,然而早在去年9月25日之前就已開展郵幣卡業務。該平臺究竟是否具有電子盤集中交易資質,是否違反有關規定,該由誰來監管等問題,截止目前沒有明確的答案。近幾個月來,河北郵幣卡交易中心因品種價格暴跌引發維權風潮迭起,查閱相關信息發現,這些維權者散布全國各地。
警惕郵幣卡成致富陷阱
2015年被視做郵幣卡電子盤的元年,一直打著“文化+金融+互聯網”的旗號,郵幣卡電子盤行情火爆。那么,什么是郵幣卡電子盤呢?
郵幣卡即具有收藏價值的郵票、錢幣與電話卡的統稱,這些郵幣卡因為有價值、有“顏值”,有不少收藏者,因此逐漸形成了郵幣卡市場。郵幣卡電子盤也叫郵幣卡電子交易平臺,借鑒股票的模式,只不過將郵票、錢幣、磁卡等文化收藏品作為標的物,拿到文交所審核,通過鑒定合格后掛牌上市。
郵幣卡電子盤亮相之初,南京文交所就打出“像炒股一樣炒錢幣郵票”的宣傳語,使投資者能最簡單的了解郵幣卡電子盤交易模式。
電子盤的出現“解決了現貨交易的弊端”,讓郵幣卡電子盤業務突飛猛進。在郵幣卡電子交易市場上,自然也流傳著各種各樣致富神話。難道這真的是一塊尚未被有效利用的投資良機,能讓普通人實現財務自由的夢想?
其實,郵幣卡在高速發展的同時,其問題也逐漸彰顯,專家建議,投資者需要警惕其中的風險。
2015年底的“中港事件”中,“漲10跌0”等奇葩規則成為業內笑柄,但也反映出文交所存在的問題,比如缺乏有效監管、行業自律不足、缺乏相應的配套措施和懲處機制。
8月15日,天津文化產權交易所網站發布公告,稱受傳言影響,其郵幣卡交易中心暫停交易。這是自去年底郵幣卡虛擬電子交易風險暴露以來,首例由政府批準的文化產權交易所首次宣布暫停郵幣卡交易。天津文交所暫停郵幣卡交易模式涉嫌非法證券活動。
其實,交易平臺是一個類金融機構,值得注意的是,有的交易中心并不是文交所直營,而是由運營公司買斷或者租賃牌照來做,這種外包模式在業內非常普遍,運營公司拿到運營權之后迅速上盤更多的品種、激發交易量,目的在于盡快收回成本獲利。運營公司的趨利性更強,一旦出現商業糾紛,投資會員的利益難以得到保證,這種運營模式所暗含的風險可想而知。
與此同時,郵幣卡交易平臺的政策風險也在凸顯,有的文交所啟用了多個牌照,甚至采用多所聯合交易的模式,有境內交易體系,還有境外交易體系。在他們看來,如果出現政策性變化和調整,可以平穩轉板到其他交易平臺繼續交易,這種模式更集約化,風控也是多重的。
電子盤交易,用金融化方式交易更容易炒作。有業內人士透露,部分交易平臺出現參與交易或者自營情況,“又當裁判員,又當運動員,勢必有失公允。更有甚者,一些交易所采用虛擬交易,對投資者利益的損害更是無法估量”。此外,一旦平臺與莊家合謀,或者莊家操縱價格,郵幣卡價格就容易大幅度偏離實際價格,導致中小投資者財富損失。
但從目前來看,郵幣卡電子盤的未來并不明朗,除了有效監管,更需要行業自律。持續涌入的資金,反映出這一市場的空間還待開發。對于投資者而言,應盡量選擇那些相對保值、市盈率低的品種,不要成為“賺錢效應”驅使下的犧牲品。專家提醒人們,郵幣卡電子盤暗藏諸多風險,很容易成為中小投資者的陷阱,投資須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