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琳
[摘 要] 大學新生剛剛從高中步入大學校園,無論是生活環境還是學習方式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這種變化很容易引發大一新生的一系列不適應。再加上一些社會和校園不良意識形態因素的影響,會直接影響到大學新生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形成。因此對大學新生思想狀況進行調查與分析,有針對性地加強新生入學教育、典型示范教育以及“兩課”教育顯得十分必要。
[關鍵詞] 大學新生;思想狀況;對策探討
[中圖分類號] G41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1008-2549(2016) 04-0056-02
隨著世界經濟政治形勢的變革,以及我國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我國經濟形勢正步入新常態。在這種經濟社會背景下,大學生的思想政治狀況更值得我們關注,特別是剛剛步入大學校門的新生,世界觀人生觀都尚未形成,在目前應試教育的背景下,他們的思想政治狀況在進入大學之前普遍得不到應有的重視,因此,及時地了解并準確把握大學新生的思想政治狀況對于高校“兩課”的教學工作,以及學生管理工作都意義重大。
一 大學新生思想現狀
筆者對黑龍江省某高校的大一新生進行了抽樣問卷調查。專業涵蓋了文科、理科和工科;學生生源涵蓋了農村和城鎮;共發放問卷1800份,回收有效問卷1745份,回收率約97%。問卷分為4個部分,25個問題,涉及思想政治狀況、學習生活狀況、情感交往情況等方面,對各專業新生的思想狀況進行了較為全面的調查分析。
(一)思想政治信仰狀況
第一,對于“兩課”及政治理論學習活動的態度。1998年6月,中宣部、教育部印發了《關于普通高等學校“兩課”課程設置的規定及其實施工作的意見》的通知,將“兩課”的重要意義及課程體系設置進行了進一步地說明。高等學校也對“兩課”在大學生成長過程中的重要性有了更高地認識。“兩課”具有引導大學生政治方向和人生目標的重要作用。鑒于此,針對新生對于“兩課”的學習態度進行了調研。被調查的學生中,對“兩課”的學習態度,有66%的學生認為很有必要學習,25%的學生認為無所謂,9%的學生認為學習“兩課”沒有用。對學校開展的政治理論學習(如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政策、形勢報告、黨課、團課教育等)活動,有43%的同學持有很積極地態度。調查表明,大多數新生能夠認識到“兩課”及政治理論學習活動的重要意義,但是仍有為數不少的學生認為學習“兩課”及參加政治理論學習活動的意義不大,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任務艱巨。
第二,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取向方面。高校大學生是國家未來發展的棟梁,大學生能否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對于國家和整個社會的發展至關重要。在調查中發現,有88%的學生認為目前大多數大學生的思想追求是利己主義,僅有12%的同學選擇了為國家和社會做貢獻,可見,利己主義、功利主義在學生心目中占據一定地位。
第三,對中國共產黨的認識和態度方面。調查表明,有65%的同學想在大學期間努力加入中國共產黨,顯示了在入黨問題上,大學生具有高度的熱情和積極性。但是在入黨動機方面,82%的大學生是為了畢業找個好工作,也表明大部分學生的入黨動機還需端正。
(二)學習、生活狀況
第一,學習態度。大學生在大學入學之前的學習基本上是應試教育和在老師、家長嚴格管教下的“填鴨式”學習。應了解大學新生的學習態度是否端正,以便在大學四年的學習過程中加以引導。調查表明,有61%的同學上大學是為了獲得更多的知識和能力而不是混文憑。對于大學期間考試作弊的態度,有52%的同學認為大學生考試作弊可以理解,學校可從輕處罰。
第二,專業情緒方面。大學新生中有很大一部分是被調劑到目前所學專業的,難免會有專業不如意的情緒而影響到學生的學習態度。因此,了解學生的專業情緒對于學生的教育和管理十分重要。調查中發現,有43%的同學對現有專業不滿意,有改專業的想法。
第三,影響學習的因素。 大學生活是以群體活動為主的,因此,每一名同學的學習情況也受到身邊各種因素的影響。調查表明,64%的同學對班內學習氣氛滿意。59%的同學經常上網,69%的同學認為上網對自己學習幫助很大。在問及自己進入大學之后對自己學習態度和學習方法最有影響力的人是誰時,有62%的新生選擇了高年級學長,26%的學生選擇了父母,12%的學生選擇了輔導員及其他老師。
第四,業余時間安排。進入大學后,新生對業余時間的安排是否合理,決定了一名學生在大學期間的發展狀況。調查表明,42%的同學空余時間大部分在自習室和圖書館度過;72%的同學課外娛樂方式是讀書、看報、聽音樂;12%的同學選擇體育鍛煉;48%的同學最希望在大學生活中擁有良好的社會活動能力。
(三) 情感交往情況
大學生正處于青春期,比較敏感,依賴性比較強。一方面對異性有著情感需求,另一方面對自己在群體中的歸屬感也有著強烈的需求。在調查中發現,50%的同學在遇到困難和挫折時最想和從前的同學和朋友說,25%的同學選擇了父母,16%的同學選擇向現在身邊的同學和朋友傾述,僅有9%的同學選擇了向輔導員傾訴。在對待戀愛的認識和態度上,有50%的同學認為大學生心理、生理已經完全成熟,可以談戀愛;對大學生情侶間過分交往動作所持態度,74%的同學選擇了無所謂,可以視而不見。
二 大學新生思想狀況分析
第一,許多新生認為自己現在與入學前相比思想觀念發生了較大變化,自立能力明顯增強,學會了與人交往,逐漸消除了孤獨感,逐漸適應了大學的學習方法等。他們普遍認為學校、學院開展的新生入學教育和各種校園文化活動、從嚴管理要求等對其成長影響很大。然而和家長、老師的教育相比,新生們更愿意相信學長們傳授的經驗和教訓。
第二,對待友情和愛情有自己獨到的見解,戀愛觀比較開放,但認識水平還有待提高。新生心理素質脆弱,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礙,絕大多數新生表現出對人際關系的適應障礙,他們希望生活在一個具有良好人際關系的氛圍中,在集體中愉快地生活。新生們為急于結交新伙伴,常以哥們義氣、互惠互利來加深友情,功利意識突出,這樣建立起的人際關系和群體對培養學生集體主義精神和集體榮譽感將會造成一定的障礙。
第三,參加社團、集體活動的積極性過高。校園活動豐富多彩,許多大一學生剛從高中跨進大學校門時,看到眾多社團的招新后不加選擇地參加進來,有的多達三、四個。這樣一來,學生的精力、心思較少在學習上,甚至影響了學習成績。因此,應該讓學生樹立好好學習的意識,引導學生處理好學習和工作的關系。
三 對策探討
(一)加強新生入學教育
進入大學的第一年,對大學生來說是非常關鍵的,因此為了幫助新生盡快地適應嶄新的大學生活,開展一系列有針對性的新生入學教育是必不可少的。例如,對于在調查中反映的學生專業情緒問題,專業教師和學生輔導員應該共同努力幫助學生了解并熱愛自己的專業。專業教師可以采用開設新生專業導論相關課程、召開新生專業座談會等方式;而輔導員老師可以通過個別談心談話、團體輔導等方式對新生進行適應性教育。
近些年互聯網技術飛速發展,微信和QQ等即時通訊工具很受大學生的喜愛。學校應充分利用新媒體工具解決新生適應性問題。如建立專門為新生入學服務的迎新生網站、官方微信平臺、QQ群等,以這種青年學生更易接受的方式進行新生入學教育。
(二)典型示范性教育——同輩間的正面影響
在調查中發現,對于與家長、老師溝通相比,新生們更相信優秀的學長的經驗。因此,可以得到啟示:應運用并創新典型教育來引導大一新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在優秀學生的感召和影響下充分利用自己大學時光成長為優秀的人才。例如舉辦不同主題的優秀學生先進事跡報告會,可以起到很好的正面引導作用。
通過對大學生先進典型的認同、暗示和模仿可以讓新同學自覺地規范自身的行為,逐漸地形成大學生應有的思想道德和行為方式。高年級學生的典型性示范教育的形式可以把抽象、古板的說理教育變成生動而形象的現實性教育,來引發大一新生思想情感上的共鳴,有助于新生對優秀學長的先進典型事跡進行思考、模仿及學習。
(三)提高學生對“兩課”教育的認可度
目前各高校普遍存在著“兩課”課堂上學生遲到、曠課的現象,反映了大學生對“兩課”教育的認可度不高。雖然在調查中發現學生的確存在不重視“兩課”學習的不良思想,但是我們還應該從“兩課”的教學自身尋找原因,找尋讓學生熱愛這門課的途徑。
對學生的調查中,普遍發現兩課教學中存在師資力量薄弱、教學方式單一、教學內容脫離實際的情況。在很多國內外高水平大學,擔任“兩課”教學的教師往往人生閱歷豐富、個人魅力強、知識淵博,自然教學效果也好。因此,加強“兩課”教學師資隊伍建設是提高教學水平的關鍵問題。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最好舉大學生身邊發生的例子,或能引起學生強烈反響和思考的例子。在教學形式上,應當豐富多樣,調動學生的情緒,通過師生之間的互動,充分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盡量引導學生們通過獨立思考,在課堂上自由表達自己的觀點,將學生的被動學習轉變為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營造活躍的課堂教學氛圍,產生良好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馬改艷.對高校“兩課”教育困境的分析及其對策研究[J].淮海工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3(11).
[2]李海波.運用典型示范教育方法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J].教書育人(高教論壇),2013(9).
[3]唐羚,鄒曄.加拿大高校新生入學教育研究與啟示[J].教育探索,2015,283(1).
[4]胡哲,邵天舒.中外高校新生入學教育的比較和啟示[J].中國成人教育,2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