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凌敦 王舟
摘 要: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要求我們在思想上更加重視生態文明建設,在實踐中更好地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注重人與自然、人與人、人與社會的和諧共生、可持續發展,以“鐵哥們”環保主題公園為視角,了解嘉興市環保文化產業發展的現狀,探索嘉興環保文化產業發展的新模式與環境教育的創新點,最后提出推進嘉興環保文化產業發展及提高環境教育水平的具體對策。
關鍵詞:文化產業;環境教育;環保文化產業
中圖分類號:G1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6)04-0016-02
坐落在長三角洲上的嘉興,不僅是一個風景優美的城市,還是一個有著深厚文化底蘊的歷史名城。嘉興因水而名、因水而興、因水而美。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得到了長足的發展,然而這期間經濟的增長是以犧牲環境為代價的,坐落在經濟較為發達的長江三角洲的嘉興,在這場環境危機中也難以獨善其身。如何充分發揮環保文化的重要作用,成為了嘉興面臨的重大課題。
一、嘉興環保文化產業發展的現狀
從整體上來看,嘉興市環保文化產業形式主要有:環境保護產品生產業、“三廢”資源綜合利用業、環保技術服務業以及環境友好產品業。從嘉興市的產業構成看,高附加值、低能耗、低排放產業仍然比例過低,環保文化產業發展前景廣闊,市場需求巨大。“十二五”以來,嘉興市的環保文化產業得到較快發展。調查統計顯示,目前嘉興市市環保相關從業單位共有150家,人數8 000余人,收入總額130.7億元,固定資產104.2億元。其中,從事環境保護產品生產企業51家,資源綜合利用的企業有35家,環境服務業44家,環境友好產品生產企業20家。年銷售收入1 000萬元以上企業102家,占比68%。環境保護產品生產業、環境友好產品生產業、資源綜合利用業及環境技術服務業收入分別占環保產業總收入的50.39%、11.05%、33.76%和4.8%。
二、嘉興環保文化產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一)融資渠道缺乏
就“鐵哥們”環保主題公園而言,其收入主要來源于兩部分,一部分是來源于環保藝術作品進行租賃、出售獲得的費用,另一部分是嘉興“鐵哥們”主題公園的門票收入以及開設環保教育班的第二課堂學費的收入。由于受傳統文化體制的影響,市場化的環保文化產業融資主體發育緩慢,融資能力較弱。
(二)環保文化創意人才匱乏
嘉興市的環保文化資源十分豐富,很多環保文化產品也具有相當的藝術水準,但由于缺乏市場的運作和推廣,因而沒有實現環保藝術作品市場價值的最大化。目前,嘉興市環保文化產業發展的“瓶頸”是環保創意人才的極度匱乏,大批創意人才的教育與培養是嘉興未來創意產業獲得大發展的前提。
(三)政府支持力度缺乏
以目前嘉興市環保產業發展最好的“鐵哥們”為例,政府對文化創意產業的扶持,主要體現在創意產業園區的建設上,而最主要的手段便是實施減免入駐企業稅收的優惠政策。就嘉興市針對文化創意產業的政策上看,總體上有利于文化創新企業的發展,但還是缺少對環保文化型企業具體的政策支持。
三、嘉興市環保文化產業發展對策
(一)優化結構,暢通融資渠道
編制嘉興市地區環保文化產業投融資項目指南,建立環保文化產業共同基金,鼓勵區域內銀行等金融機構推出環保文化金融產品支持環保文化產業。發揮文化優勢,塑造環保文化產業鏈結構,確定環保文化特色產業,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和必要的產業集聚條件,發展特色產業群,以及深化與臺灣、及世界各地文化的多元化交流與合作,實現產業升級。完善制度創新和技術創新相互進行的創新機制,保持區域環保文化產業園區的競爭力。通過合資、合作、直接引進等多種形式引進國外先進環保技術,在消化吸收和創新的基礎上,進行綜合集成和應用開發,形成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和主導產品。力求環保產業結構布局合理,從而吸納外商入駐。加速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可優先發展一批環保文化產業主導企業,以其前瞻效應、聯動效應帶動其他企業的發展。加快環保文化產業縱向經濟聯合體、橫向經濟聯合體或企業集團的建設步伐,降低邊際規模成本,提高規模經濟效益,以增強國內、國際市場的競爭能力。
(二)鼓勵創新,引進專業人才
一方面,依托專業院校、教育培訓機構和企業等多方力量建立一批環保文化創意人才的培養基地;另一方面,通過優惠政策吸引國內外一流環保文化創意人才來嘉興創業。充分發揮企業在環保科技創新中的主體作用,鼓勵和引導龍頭骨干企業確定科研項目,掌握核心技術和關鍵技術。依托長三角研究院形成環保研發基地,探索建立高層次的環保文化創意人才的信息,建立數據庫,建立高級人才信息管理協調制度,建立開放共享的高端創意人才信息庫分類人才資源信息庫,共同開發和利用人才,著力推動嘉興市環保文化產業同城化建設的可持續發展。
(三)提供政策,拓寬發展空間
制定滿足環保要求、符合環保文化產業發展方向的產業及技術政策,定期發布產業導向目錄。以環保設備制造和產品生產、環保工程、環保服務業為重點,培育擁有自主品牌、掌握核心技術、市場占有率高、引領作用強的龍頭骨干企業。鼓勵企業與科研機構交流合作,增強企業競爭力;充分利用環保產業協會信息平臺進行成果會展、技術交流,推廣先進技術和產品。對認定的先進技術和產品,納入推廣目錄,并在政府投資項目中優先采用。第一,強調環保文化產品面向大眾,鼓勵廣大民眾尤其是青少年積極參加,并為廣大民眾提供盡可能多的參與機會,這同時也是在培養潛在的消費市場;第二,支持環保文化產業發展,特別是對那些優秀的、具有創造性的環保文化藝術門類提供幫助,采用多種投融資方式,大大提高文化項目孵化和市場化率,并且提高對環保文化產業經濟價值的認識,積極鼓勵文化產業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楊曉霞.淺析嘉興環保產業的現狀及發展[J].科學時代,2013,(11).
[2] 邱江華.我國環保產業發展趨勢研究及相關上市公司投資機會分析[J].湖北教育學院學報,2004,(5).
[責任編輯 吳高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