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苗
摘 要:在整個小學數學學習中,因為應用題可以通過學生對實際生活中出現的問題進行解答,還能在解答題目的時候讓學生把之前的學習內容結合起來,最終提升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所以,數學應用題作為一種提升學生數學綜合能力的題型受到了教師的喜愛,并且在課堂和課后作業布置上廣泛地應用。通過對小學數學應用題的描述,給各位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運用應用題提升學生數學素養的方案。
關鍵詞:小學數學;解題方法;教學策略
在小學數學教育中,如何運用應用題來提升學生的綜合數學能力,成為教師關注的重要問題。
一、操作法和圖示法在應用題解答中的實際應用
在小學期間,由于學生的年齡和思維特點,他們的思維方式還比較直觀,并沒有完全形成抽象的思維,年級越低這樣的情況越明顯,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運用一些比較直觀的工具和材料,才能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這就要求教師要花一些心思在直觀材料的制作上,讓學生理解起來更加容易,工具的選擇最好能與現實生活相互結合,讓學生在課下也能做好相對應的實踐學習活動。
圖示法是針對學生的學習局限性運用的一種有效的解題方式,能夠讓學生的理解和概括能力有所提升。應用題中會有很多的已知條件和需要解答的問題,教師可以幫助學生把題目中的每一個條件按照類別進行歸納,引導學生找到每一個條件之間的關系,逐漸幫助他們理清解題思路,提升自己的學習積極性和創造性,同時還能培養學生歸納總結的能力,逐漸改變學生的思維方式。圖示法在小學數學應用題中的作用,可以啟發學生的解題思路,發揮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同時也能提升學生的動手和分析能力。
二、鍛煉學生思維能力
對于小學生來說,數學應用題是比較困難的題目,不像其他的題目一樣已知條件和問題都一目了然。但是,應用題在解題時就沒有這么簡單。應用題一般情況下就是給出一個事件,條件和要解答的問題都在這個事件當中,有些條件是一目了然的,而有些條件需要經過分析和計算得出來,這樣就需要學生找到條件與問題之間的關系,通過這個關系找到每一個條件需要的步驟,從而奠定了自己的解題思路。在這個過程中,需要學生對題目中的每一句話都進行分析,讓學生提煉條件,鍛煉學生的思維與解題思路,讓學生自己做出解題大框,根據已經給出的條件和需要的條件梳理關系,最后有步驟地完成整個題目的運算。
首先,認真讀題能讓學生了解題目中的已知和未知條件,通過對整個題目的了解,讓學生梳理出每一個條件與問題之間的關系,更好地進行解題。
其次,就是學生可以在題目中畫出他們認為重要的條件,用不同的符號把已知條件和待解決條件以及問題標注出來,這樣才能讓后續做題時更加清晰。
再次,學生還可以運用畫圖的方式把所有的數量和關系在圖中表現出來,能夠更加直觀地找到各個條件的關系以及解決方式。
最后,學生在做題過程中,讓學生說說自己的解題思路和分析題目的過程,把自己為什么這么做的道理說出來。
通過這些輔助手段,讓學生學會正確地分析理解題目的方法,找到題目的重點,找到正確的解題思路。
三、仔細分析題意
解決一道應用題,首先要對題目進行理解和分析,這是非常重要的一步,正確地理解題目,找到對我們有用的已知條件,并加以利用,這道題就很容易被解開。所以仔細地分析題目、正確地理解題目是老師首先要教會學生的兩種能力,在多年的任職過程中,我們會發現很多學生在做應用題的過程中,犯錯不是因為算數上的錯誤也不是邏輯上的問題,是學生對題目的理解出了問題,對于給出的條件分析不到位,找不到解題的重點。給大家舉一個例子,有這么一道應用題,題目為:小麗家來了客人,媽媽讓小麗幫忙招待客人,小麗拿出了8個橘子給客人吃,橘子還剩下1個時,小麗又拿來8個橘子,最后客人走時橘子還剩下兩個,問客人吃了幾個橘子?學生在解題時很多學生都列出了這樣的解題式:8-1-2=5(個)。形成這一結果的原因就是學生沒有充分地理解題目,找到題目的重點。
從上述的例子我們看到,分析理解應用題是解決應用題非常重要的環節,那么我們需要培養學生的是他的分析理解能力和解題思路,作為老師應該怎樣去做呢?首先要清楚我們的責任是引導學生,在講解過程中一定要細致、形象、具體,老師的表述必須非常清晰,同時教師本身也要有一個清晰的解題思路,對于重點過程講解一定要細致到位,讓學生充分理解應用題應該如何進行分析。
總之,在新課改不斷深化落實的今天,作為教師的我們應更新自己的教學思路和教學理念,總結和研究出更好的教學方法,更注重于學生能力的培養。我們不僅僅是傳授給學生知識,更要培養他們的各種能力,讓學生得到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嚴秀梅.小學數學應用題教學中線段圖的作用分析[J].新課程,2015.
[2]孫榮.關于小學數學應用題教學思路之探析[J].小學科學,2014.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