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玲玲
摘 要: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在課堂上積極開展分層教學模式,這樣才能夠激發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發展。
關鍵詞:小學語文;分層教學;興趣愛好
一、掌握學生基礎,劃分學生層次
在劃分學生層次的時候,很多教師都是隨機劃分或者是根據學生的語文學習成績劃分,這樣的形式過于片面,為了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教師應該先了解學生,掌握學生的家庭組成、心理素質、語文知識基礎以及學生的智力發展水平和興趣愛好等。當教師對學生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劃分層次,從而為接下來的有效教學奠定堅實的基礎。對學生劃分層次之后,教師就可以在整個班級內劃分小組,在此基礎上,教師根據學生層次的不同分別開展不同的教學內容,從而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夠學有所獲,不斷提升自己的語文能力。同時,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和鍛煉,學生的綜合能力也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各方面的能力也發生了一些變化,因此,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定期對學生進行考核,并根據考核的結果再次進行層次的調整,這樣才能夠使學生勇往直前,提高學生對環境的適應能力,從而激發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在分層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還應該重視一點,學生雖然已經被劃分到各個分層中,但是在對每一個層次進行教學的時候不要過于苛刻死板,不要認為某一個學生就是屬于某一個層次里面,忽略了學生個性化的發展。長此以往,這樣死板的教學很容易使一些較差層次的學生受到歧視,認為教師不重視他們,從而打擊了他們的語文學習熱情,失去了分層教學的意義。
二、因材施教,分層備課
在分層教學過程中,教師是主導者,因此,教師必須進行精心的備課。在備課的過程中,教師不僅應該把握好語文教材中的每一個知識點和每一個環節,還應該充分了解每一個學生,做到因材施教。教師在備課的時候應該考慮在課堂上應該開展什么樣的教學模式,學生會有怎么樣的反應,針對課堂上出現的各種情況教師應該采取怎樣的措施進行應對,怎樣進行引導等等,這都需要教師認真精心的準備。在備課過程中,教師應該學會轉變角色,將課堂主體的位置交給學生,盡量讓學生能夠積極發表自己的見解,培養學生的個性化;教師應該為學生設計一個舞臺,讓學生能夠積極展現自己的魅力,發揮自己的價值;備課的內容不要過于困難,應該使每一個學生能夠積極參與到語文課堂中去,為學生營造一個歡快活躍的課堂氛圍。記得我看過這樣一位老師的教案,教案上面寫的內容非常詳細具體全面,甚至在課堂上教師應該要為學生提出什么樣子的問題,學生要怎么回答教師都已經寫出來了,學生的答案教師已經一字不差地寫出來了。看完這個教案之后,我心中在想這位教師真是煞費苦心啊,如果能夠給學生機會去提問,學生會提出哪些問題呢?學生在提出問題的時候教師應該怎么應對這個班級的學生呢?學生一定要按照教師計劃的答案回答才正確嗎?所以我想,這樣傳統死板的教學模式已經不再適用了。
三、因材施教,分層教學
小學語文分層教學中,教師要仔細觀察學生,要充分了解每一個學生之間的相同與不同,明白他們之間智力等因素的差距。同時,在分層教學的時候,如果教師大張旗鼓地進行,將學生分成上、中、下等,則很容易打擊學生的語文學習自信心,甚至傷害學生的自尊心。因此,在分層教學時,教師盡量要做到心中有數,在自己的內心對學生進行分層,也就是隱性分層。在此過程中,教師應該做好以下準備工作,首先,教師應該在心中將學生分為三個層次,第一層是語文基礎比較好,在語文方面有一些造詣,能夠有較大潛力的學生,第二層是語文成績優秀、學習穩定,上下浮動不太大的中等學生。第三層就是教師經常說的學困生。教師在劃分層次的時候為了能夠更加肯定自己的想法,教師可以對學生進行一次測試或者是幾個試驗,在考核的過程中判斷學生的表現狀況,根據學生之間的差異進行劃分。隨后,教師在一段時間之后將學生最近的表現和從前的情況進行對照,了解學生的進退狀況,這樣才能夠充分認識學生,以便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調整。
四、因人而異,分層評價
每個學生之間都會存在差異,無論是生理、文化還是心理方面。所以,在進行教學評價的時候,教師應該針對不同的學生采取不同的衡量標準和形式。在傳統的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都是用同一把“尺子”去衡量學生,最終,部分學生對語文出現了厭學的現象,學習積極性不高。因此,在新時期的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不斷進行教學改革,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采取不同的評價方式,從而促進不同層次學生的個性化發展。
總而言之,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充分利用分層教學,培養學生的語文學習自主性和創新性,促進班級全體學生的共同進步。
參考文獻:
[1]周麗珍,粟斌.小學語文課堂中教師指令性語言的運用[J].語文教育,2011(11).
[2]袁春梅.在新課程理念下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方法研究[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2(2).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