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枚
摘 要:積極培養小學高年級學生的數學閱讀能力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推動學生探究能力的發展,促進學生認知水平和數學語言水平的發展。要培養小學高年級學生數學閱讀能力,先要激發學生的數學閱讀興趣,然后再采取有效的教學手段來逐步提高學生的數學閱讀能力。
關鍵詞:數學閱讀能力;高年級;興趣
數學閱讀能力是數學能力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但是長久以來都被很多數學教師所忽視。如果不能有效地培養學生的數學閱讀能力,就會使學生逐漸失去對數學的興趣。作為一種信息輸入加工的形式,閱讀是人們認識世界和汲取知識的重要手段。對于小學高年級學生而言,培養數學閱讀能力能夠進一步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為學生更高階段的數學學習奠定基礎。
一、激發學生的數學閱讀興趣
只有學生產生了強烈的數學閱讀興趣,才能在數學閱讀中體現自身的創造性、主動性和自覺性。要激發學生的數學閱讀興趣主要有兩種方法:(1)教師示范閱讀。為了調動學生的情感認知,教師應該先進行示范閱讀,用自己準確的數學語言、形象的手勢和豐富的情感來閱讀數學材料,感染學生。同時教師還要要求學生在長期學習過程中養成認真閱讀的好習慣。(2)創設情境閱讀。教師可以通過創設問題情境的方式來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將機械閱讀轉化為意義閱讀。教師在設置問題情境時要把握適當的難度,提高問題的趣味性和針對性。例如,教師可以用“金字塔的奧秘”這一問題來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對三角形知識的興趣。
二、培養小學高年級學生數學閱讀能力的具體途徑
小學高年級學生已經具備了一些數學閱讀的經驗和數學閱讀的基本能力,但是還不能找到合適的方法來提高自己數學學習的效率。教師應該對其進行相應的指導,逐步提高學生的數學閱讀能力。
1.標注重點閱讀
數學中涉及的公式、法則、性質、概念的表達都具有較強的邏輯性和嚴密性,學生只有掌握了閱讀的重點,才能理解教材中的操作步驟和解題方法。教師要指導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抓住關鍵性詞語,并進行重讀,對數學概念、公式等進行科學的把握。例如,讓學生閱讀體積的定義“物體所占空間的大小叫做物體的體積”、小數的基本性質“在小數末尾添上或去掉0,小數的大小不變”、平行線的概念“在同一平面內不相交的兩條直線叫做平行線,也可以說這兩條直線互相平行”。要求學生找出這幾個概念中的關鍵詞并重讀。教師可以先讓學生自己讀一讀,并進行分析,再請個別學生來示范閱讀,與其他同學一起分析,直至將正確的關鍵詞找出來,加深學生的印象,使學生能對這些數學概念進行準確把握,同時養成在概念中尋找關鍵詞的良好閱讀習慣。
2.提高學生對數學符號語言的轉換能力
數學閱讀不同于其他學科的閱讀,數學語言的形式不僅有文字,而且還有圖形和符號。這三種語言形式交融在一起共同構成了數學教材中的語言,因此要提高學生的數學閱讀能力,必須使學生能夠對這三種語言進行合理的轉換。這種轉化能力包括使用數學符號來對公式、定律和概念進行敘述的能力,以圖形為依據來寫出數學結論的能力,根據文字敘述畫出圖形的能力。
在日常教學中,教師要給學生更多的寫一寫、畫一畫的機會,有意識地鍛煉學生該方面的能力。例如,在學習圓時,可以先讓學生閱讀教材中圓的畫法,再讓學生嘗試著在紙上畫出一個圓,有條件的教師還可以請學生到黑板上來示范畫圓。例如,在學習平行線時,教師可以先畫出幾組平行線,要求學生用數學語言概括教師畫平行線的步驟,再讓學生模仿畫出一組平行線,對比自己畫出的平行線和教材中的平行線有何不同,概括出平行線的定義和性質。
3.通過比較提高閱讀能力
小學高年級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數學知識,教師應該有意識地將學生的新舊知識聯系起來,使學生學會舉一反三。這就要求教師能夠抓住教材中一些相似的題目,讓學生進行閱讀,抓住相似題目的不同點,用比較的方法來提高學生的數學閱讀能力。特別是一些表述非常相似,卻需要用不同的解題方法的數學題,正是小學生數學閱讀中的難點,教師應該引導小學生仔細對比分析,使用合適的解題方法。例如,以下兩道例題:(1)某地要修一條公路,全長2400米。在開工的前5天內已經修了250米,根據這個速度,幾天能夠修完全程?(2)某地要修一條公路,全長2400米,已經修了5天,現在還剩250米,根據這個速度,幾天能夠修完全程?
這兩個例題的文字表述非常相似,但事實上卻需要用不同的解題方法。為了避免學生對這一類型的題目混淆,教師應該有意識地讓學生對這兩個題目進行對比,分析兩個題目的具體意思,尋找合適的解題方法。在這個過程中也能夠使學生認識到數學問題具有變化性,很多數學知識都具有內在的聯系,在解題時應該把握問題內部的規律。
總之,數學閱讀能力對于小學高年級學生的數學學習非常重要,培養學生的數學閱讀能力并非一日之功,教師要積極強化閱讀訓練,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閱讀習慣,不斷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為學生的能力培養和思維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編輯 王團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