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蔚青
摘 要:在當前的中學教育中,心理輔導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尤其是在中學英語聽力測試前,學生在心理上更容易出現(xiàn)各種不同的波動,因此在考試前更需要得到老師和家長的積極輔導。本文總結(jié)了中學生在聽力測試前容易出現(xiàn)的心理問題如焦慮、松懈、浮躁等,并針對這些問題提出了相應的輔導策略。
關(guān)鍵詞:中學英語;聽力測試;心理輔導
隨著我國與國際的接軌逐漸加速,以及教育水平的進步和發(fā)展,英語的聽說讀寫能力也越來越受到重視,而在普通中學中,許多學生對英語的學習仍舊望而生畏,尤其是對聽力測試感到有壓力和恐懼。除了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針對英語聽力部分給予更多的關(guān)注、加以輔導以外,在聽力測試前,教師有針對性地開展心理輔導也能夠緩解學生的考前壓力,從而使其發(fā)揮正常水平,也使測試的效能得以真實的體現(xiàn)。
一、中學生在聽力測試前容易出現(xiàn)的心理問題
1.焦慮不安
出于家長、老師等各方面壓力,一些學生在考試之前都會出現(xiàn)焦慮不a安的現(xiàn)象,尤其是看著其他同學的復習進行得十分順利之時。通常表現(xiàn)為,復習進行不下去,練習聽力時大腦一片空白,睡不好覺,心煩意亂,等等。
2.消極松懈
某些學生對自己的英語聽力水平不自信,或者認為自己聽力水平很差,沒有復習的必要等,因此在考試之前表現(xiàn)出十分消極的情緒,在復習過程中極度松懈,甚至將考試拋到腦后,使自己沉溺于游戲等。
3.心浮氣躁
在聽力測試進行之前,有些學生會表現(xiàn)得極為浮躁,自認為自己的復習已經(jīng)進行得很好,或者在測試前的自我測試中成績不錯。因此,將自己的主要精力放在與考試無關(guān)的其他事項,從而導致浪費時間,無所事事。
二、聽力測試前的心理輔導策略
1.科學總結(jié)考點,隨時鞏固
中學英語聽力測試內(nèi)容和考點相對而言變化并不多,甚至大多數(shù)考點都可以總結(jié)出規(guī)律,而且在平時上課的聽力練習過程中都是有跡可循的。因此在考前進行科學的考點總結(jié),可以幫助學生更加了解考試內(nèi)容,從而“心里有底”,這樣不僅可以指導學生針對自己的弱勢進行高效的復習,還可以緩解學生因恐懼等產(chǎn)生的心理壓力。另外,相關(guān)教師應在測試前的早自習或者課堂上安排學生進行相應的模擬,以便隨時鞏固復習效果,使學生提前適應考場環(huán)境,避免這些因素導致的怯場、緊張等。
2.合理安排飲食、作息
考試本身就是體力勞動和腦力勞動的結(jié)合,因此,合理安排作息可以緩解因復習而導致的身心困乏,如應避免測試前熬夜復習,在中午增加小睡時間,使之與考試時間相適應。同時,教師應結(jié)合實際情況通知家長安排合理的飲食,保持與平時同樣的食譜即可,且應盡量避免刺激性、難消化的食物,如過量飲用咖啡,或者攝入過多高蛋白的食物等,而應增加蔬菜和水果的攝入。另外,測試前若學生身體不適,其用藥也應咨詢專業(yè)醫(yī)師,避免這方面的失誤。
3.增強自信
聽力測試結(jié)果與學生在測試進行時的精神狀態(tài)有極大的聯(lián)系,因此,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tài)是重中之重,而關(guān)鍵的方法就是增強自信心。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自信一般與周邊環(huán)境有重要關(guān)系,包括家長、老師和同學。首先,家長應當適當緩解考試給學生的壓力,使考生保持平常心。其次,老師不應過多強調(diào)考試的重要性,而應積極引導學生進行合理復習。最后,同學之間應盡量避免互相攀比,學生自身也不要樹立過高的目標,以免給自身帶來重大的精神壓力。
4.學會放松方法
唯有放松,在聽力測試進行的過程中,才不至于因為緊張等原因造成學生大腦間歇性空白,從而導致失誤。因此掌握一定的放松方法和技巧,對考生而言也十分重要。首先,是宣泄法,通過傾訴或者大吼大叫使自己的緊張和壓力得到充分的釋放,從而使自己身心放松,在測試開始時輕裝上陣。其次,是通過聽音樂等自己喜歡的活動,調(diào)動學生快樂、正面的情緒,使其感染自身的負面情緒直至消散。再次,是心理暗示方法,無論是老師還是家長,都應該進行積極的心理暗示,避免考前心理輔導時強調(diào)“緊張”“焦慮”“壓力”等字眼。最后,掌握一些使學生考前緩解緊張的小技巧,如深呼吸法、推墻法等對緩解學生考前的心理壓力和焦慮具有直接的效果。
綜上所述,盡管中學生在進行聽力測試之前會出現(xiàn)各種心理問題,但是,只要家長和老師同心協(xié)力,采取積極的方式進行合適的心理輔導以及備考指導,就能最大限度地緩解學生英語聽力考試時的壓力。
參考文獻:
[1]袁小進.對中學生心理輔導的幾點感悟[J].教師博覽(科研版),2012,(6):59.
[2]耿巖松,馮義梅. 淺析如何提高中學英語聽力教學水平[J].青春歲月,2013,(2):291.
(作者單位:江西省會昌縣第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