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利云
摘 要:小學音樂課堂中的創編活動,是學生將知識、能力、情意進行糅合,然后加工創造,集中體現學生主動、互動學習的活動,是進行音樂創造實踐和發掘創造性思維能力的過程和手段,對于培養創新型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本文立足于小學音樂課堂,闡述了從學生的認知規律出發,把握學生興趣模式,探索開展創編活動的必要性,以及有效開展創編活動的途徑方法。a
關鍵詞:音樂課堂;創編活動;想象力;創造力
在知識經濟、素質教育高速發展的今天,要讓國家更加繁榮昌盛,必須培養具有遠大抱負,富于想象力、獨創性,不怕困難和失敗,不因循守舊的學生,而這一切又都取決于學生發散思維能力的高低。音樂教育特別是音樂課堂上的創作環節更有益于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聯想和想象力以及更有利于形成學生的創造力。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化,以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創造教學理念日趨受到廣大師生的重視。音樂是創造性最強的藝術之一,音樂課堂為學生創造力的培養提供了廣闊的空間。
在教育部制定的《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2011年版)》中指出:“創造是發揮學生想象力和思維潛能的音樂學習領域,是學生進行音樂創造實踐和發掘創造性思維能力的過程和手段,對于培養創新型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在小學音樂課堂中,有效地開展創編活動,是開發學生的想象力,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及創新能力的一種重要手段。因此,在小學音樂課堂開展創造性的活動環節非常有必要。
筆者嘗試在小學音樂課堂上巧妙地創設創編活動,探索在音樂課堂上各種創編方式的有效性以及創編活動給學生帶來的快樂、滿足、成功感等各種愉悅的收獲。筆者嘗試從以下幾個方面開展音樂課堂的創造活動:
一、律動創編,讓音樂課堂更活躍
動,是學生表達自己對音樂的感受及理解的一種最直接的表達方式,尤其對低年級的學生來說尤其重要,讓學生動靜結合,滿足了學生活潑好動的性格;同時,也能讓學生能更深刻地理解音樂。對于學生來說,讓他們畢恭畢敬一動不動地坐在座位上聽課,是在剝奪他們活潑可愛的天性,只會讓他們疲于課堂。而在合適的時機加入律動,或者讓學生在一定基礎上創編律動,課堂立刻就會活躍起來。
例如,在學完歌曲《在農場里》時,小朋友們都有一點按捺不住了,我原本想讓學生創編歌詞,但是看到小朋友們坐不住的樣子,我就順勢而為,讓學生站起來跟著音樂編一個自己喜歡的律動,表達農場里的動物,然后讓同學們猜。這一環節瞬間點燃了孩子們思維的火花,各種對動物的理解以及創編活靈活現地呈現在課堂的拓展環節,孩子們也得到了極大的滿足感。
又如在《小列兵》的歌唱課上,播放律動的音樂,讓學生跟隨音樂做自己想要表達的動作,他們會隨著音樂的強弱以及速度的不同,時而昂首挺胸甩開雙臂大踏步前進,時而彎腰收手躡手躡腳地踏步,眼前儼然一個列兵表演陣營,不得不讓老師感嘆小小年紀的孩子對音樂的理解與表達竟然如此生動。因此,筆者認為律動的創編是對音樂基礎知識不多的小學低年級音樂課堂最生動有效的創編活動。
二、節奏創編,讓音樂的骨架更結實
節奏是音樂的骨架,學生對節奏的掌握和運用,對以后的創編歌曲有著基礎的意義。同時,學生結合生活經驗,把生活中的感悟融入課堂的創編活動中來,對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也有著重要的意義。讓學生感知節拍時值的概念,并由他們自己編創出簡單的節奏,通過這個過程,讓他們的興趣得到充分激發,創新思維得到更好鍛煉;還可以促進他們的試聽能力,培養他們的創造性思維。通過創編活動,讓學生學習用多種方法來解決問題。節奏的創編可以分為以下幾種:
1.創編動物叫聲
在低年級,根據生活經驗運用已經學過的節奏即興創編動物的叫聲。例如在歌曲《唐老伯有個小農場》里,可以試著運用學過的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創編動物的叫聲。如:
小雞的叫聲:XX XX XX XX 嘰嘰 嘰嘰 嘰嘰 嘰嘰
小狗的叫聲:X X X X 汪 汪
汪 汪
小貓的叫聲:X — X — 喵 —
喵 —
2.補充節奏
節奏的補充可以貫穿于整個小學階段的節奏創編活動。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進行不同難度的節奏補充活動。例如,在小學低年級,老師從慢走到快走再進行到跑的動作,老師給出一到兩個小節的節奏或者給出一兩個節奏讓學生補充完整:X — X X XX XX X — 。而到了小學中高年級,由于學生具有了一定的音樂基礎知識和音樂素養,在有更多節奏素材的基礎上,除了以上簡單的節奏補充,教師可以根據歌曲的風格情緒等要求學生補充符合音樂風格特點的節奏。例如,學生利用附點節奏和切分以及前八后十六的節奏創編出新疆維吾爾族風格的節奏,利用切分節奏創編出拉美風格的節奏,等等。
3.改編節奏
學生有了一定的節奏基礎時,可以給學生一些簡單的節奏,讓學生加深節奏的創作內容,從而培養學生的思維發展能力及創作能力。例如,在中高年級的學生學過切分節奏( X X X )以及附點節奏后,教師出示一段不成形的音符,2/4 X X X X X X X X X X X XX X X ,要學生加以變化和改編,讓其成為一段新的合理節奏譜。學生的改編節奏:2/4 X X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
三、發揮想象,創編歌詞
音樂課堂上的任何創編活動都必須在課堂進行行之有效的滲透與鋪墊才能得以實施。歌詞的創編更應該在學生掌握歌曲的節奏旋律,并且能較熟練演唱的基礎上進行。
例如,在四年級歌唱課《對鮮花》這一課當中,在學生能完整準確地演唱歌曲并且了解押韻后,我設計了一個“天南地北對鮮花”的歌詞創編活動。我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老師在課件中放一些花兒的圖片,對學生進行一些適當的提示,進行小組合作創編歌詞。經過小組合作后,其中一個小組唱出了“我說一個五,你說一個五,什么尼開花像喇叭?這朵花兒難不住我,呀格喲……”老師提醒,“五和喇叭的叭押韻嗎?一到十哪個數字更跟喇叭的叭押韻啊?”同學們答道“八”。于是,小組的創編歌詞就成為“我說一個八,你說一個八,什么尼開花像喇叭……”非常完美的歌詞創編,還有小組創編成“我說一個九,你說一個九,什么尼開花像絨球……”還有學生把歌詞中的“呀格呀格喲”改成了“八不隆冬嗆”,完全變成了東北風格的“對鮮花”。這節課的歌詞創編異彩紛呈,歌詞創編經過課堂中“潤物細無聲”的學習鋪墊和引導,經過學生們創編活動中的“枝頭春意鬧”,最后呈現了創編后的“千樹萬樹梨花開”的景象。
又如在四年級音樂課《快樂的鐵匠》這一課的拓展創編活動中,學生們創編出了一首《快樂的農夫》:“村中有個老農夫……啦啦啦啦啦。”
四、畫音結合,創作畫面,喚起學生的創造潛能
音樂和美術作為藝術的兩種不同表現形式,有著難以割舍的情緣。藝術是相通的,教師在音樂課堂中可以大膽地嘗試將音樂和美術進行有效融合,讓學生用繪畫的形式表達聽到的音樂,讓學生從聲音和圖像兩方面去感知美、欣賞美,最重要的是創造美。這與當今社會培養創新型的人才的要求是相吻合的。
例如,在四年級的學唱歌曲《紅葉》前,讓學生描述一幅秋天的景象,讓其聽完歌曲后再描述一次感知到的畫面,并且在歌曲的拓展環節中,學生邊跟隨伴奏演唱歌曲,邊將想象中的秋天畫下來。孩子們徜徉在音樂的海洋里,并發揮自己的想象,作出的畫非常美好。
五、展開想象,為音樂創編故事
想象是創造性思維的源泉。在音樂欣賞課上,必須讓學生放松心情,用心聆聽,并且展開想象的翅膀為音樂編創故事。
例如,在《獅王進行曲》學習中,學生就會創編一些擬人化的故事,又如聽《胡桃夾子》之《進行曲》,主題出現一次代表一個人物出場,聽完全曲后算算有幾個人參加克拉拉的圣誕節晚會,他們都是怎樣出場的,請你把這個故事講來聽聽。然后把學生分成若干小組來一個創編故事大賽,在拓展環節聽音樂表演故事。課堂氣氛非常活躍,學生的故事也編創得栩栩如生。
六、探索音響,即興創編
1.利用課堂樂器或者其他的聲音材料即興配合音樂故事或者音樂游戲
如歌曲《落雨大》,讓學生用報紙、書本等來模仿下雨的聲音。又如聽《雷鳴電閃波爾卡》時,讓學生自由地用身邊的任何物體包括身體來表現樂曲的一些音響,學生有的踏腳,有的拍桌子,有的挪動椅子……來獲取他們想要的音響效果。
2.利用身邊的物體自制小樂器,給歌曲伴奏
開展“人人動手制作小樂器”的活動,學生觀察和利用生活中的礦泉水瓶子、飲料罐、盆子等制作沙錘,“康佳鼓”運用非洲典型的節奏型和基本舞步表現歌曲的意境等。比如:用一雙筷子敲擊瓷碗的邊緣,會發出泉水般叮咚的響聲。在《大海啊,故鄉》當中,我讓學生提前自制能模仿海浪聲音的樂器,有的用瓶子裝水來回晃動來模仿海浪的聲音,有的用瓶子裝石子和水來模仿……
3.利用課堂小樂器為歌曲、樂曲編排伴奏
利用課堂小樂器編排伴奏的活動是基于學生在對課堂小樂器有一定的了解,并且掌握了一定的節奏的基礎上進行,適合所有年齡段的學生;也是課堂上學生最喜聞樂見、最愿意參與的一種活動。將學生分成小組,自己協調選擇伴奏樂器,自己商量設計伴奏音型為歌曲伴奏。然后,讓伴奏的學生說說自己設計的音型的想法,其他學生和老師對伴奏進行點評,對于不夠完善的地方可以進行適當的調整。
七、創編應該遵循的原則
小學音樂課堂進行創編活動的方式方法有很多,上述的活動只是筆者淺探的一些收獲。欲將音樂課堂的創編活動開展得更加生動有效,筆者認為應當遵循以下的原則:
1.因材施教
根據不同的年齡段,由淺及深,因材施教。如低年級的學生適合律動及音響的創編。而對于比較復雜的節奏的補充和創編則適合中高年級的學生。
2.保護創作興趣
保護學生的創作興趣,在創編的過程中,教師要多鼓勵、多啟發、多誘導;少批評,少強制、少代替。
3.重視創作過程
不過分追求結果,重視創作的過程。也許學生的創作成果很粗糙,但它發展了學生的創造性精神和能力,這也是我們要的成果。
4.求同存異
求同存異,鼓勵學生不同的思維和創作。對于學生出乎意料的創作,要給予肯定。
5.實施生成教學
開放教學過程,實施生成教學。寬容對待學生在課堂上不合時宜的即興創作與發揮。用巧妙的方法化解和引導,用鼓勵的方式激勵學生發現自己的錯誤,并且肯定和放大學生的閃光點。
6.提供學生表演的舞臺
為學生提供展示的舞臺。學生有著豐富的想象力、創造力,只要我們給他們創造合適的環境、創造有利的機會,讓他們自由地發現、創造,他們一定會給我們意想不到的驚喜。
音樂,是最富有創造性的藝術形式之一。《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2011年版)解讀》指出:“鼓勵音樂創造這一課程基本理念的提出與當今時代發展的需求相適應的。改革開放的實踐,正在越來越深刻地發掘出創新的價值,創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音樂教育應當盡可能為培養下一代的創造性思維能力、增強創新能力做出貢獻。鼓勵音樂創造的基本理念是對創新時代的回應和調試。”
音樂課堂上的創編活動則是音樂創造最重要的部分。創編活動的開展是學生將知識、能力、情意在課堂上進行吸收、糅合、創造并且通過課堂上的互動,主動呈現出來的一種方式。筆者從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創造力和創新能力出發,在音樂課堂上嘗試探索創編活動的開展實施。創編活動能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讓他們在快樂、愉快的心境中進行創編,發揮想象,挖掘出自己對音樂獨特的創作潛能。課堂的創編活動是一種動態生成的活動,在開展過程中也有過失敗的案例,過程中需要老師更多地關注學生,以學生為主體,才能得以實施。但更多時候創編帶來的是喜悅,就猶如那種“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的意境,為此,筆者會繼續努力探索音樂課堂的創編活動。
參考文獻:
[1]廣東省教育廳教研室.小學新課程:音樂優秀教學設計與案例[M].廣州: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教材專家工作委員會.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2011年版)解讀[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3]張 娟.如何打造學生喜歡的音樂課堂[M].重慶: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
[4]王定銅.素質教育的真諦在課堂——“六要素”教學方式研究[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5]曹 理.普通學校音樂教育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3.
[6]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素質教育觀念學習提要》編寫組.素質教育觀念學習提要[M].上海: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1.
(作者單位:廣東省廣州市黃埔區玉樹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