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春勝
“十二五”期間,在江蘇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全省林業系統認真學習貫徹中央關于生態文明建設的決策部署,特別是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江蘇重要講話精神,全面深化林業改革,統籌做好林業生態建設、修復和保護各項工作,取得明顯成效。“十三五”期間,我們將牢牢抓住發展機遇,科學應對各種挑戰,促進林業建設為全省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更好的生態支撐。
林業發展面臨新形勢新任務新挑戰
黨和國家的空前重視,為林業發展創造了新機遇。2016年1月18日,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學習貫徹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專題研討班開班儀式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著力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1月26日,在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十二次會議聽取國家林業局匯報后,習近平總書記又強調森林關系國家生態安全,要著力推進國土綠化,堅持全民義務植樹活動,加強重點林業工程建設,實施新一輪退耕還林;要著力提高森林質量,堅持保護優先、自然修復為主,堅持數量和質量并重、質量優先,堅持封山育林、人工造林并舉;著力開展森林城市建設,使城市適宜綠化的地方都綠起來;要搞好城市周邊綠化,充分利用不適宜耕作的土地開展綠化造林;要搞好城市群綠化,擴大城市之間的生態空間;要著力建設國家公園,保護自然生態系統的原真性和完整性,給子孫后代留下一些自然遺產;要整合設立國家公園,更好地保護珍稀瀕危動物。2015年以來,中央層面先后出臺《關于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意見》、《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總體方案》、《黨政領導干部生態環境損害責任追究辦法》和《編制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試點方案》,森林覆蓋率與蓄積量、濕地面積等被確定為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約束性指標,明確構建自然資源有償使用、生態補償、生態環境損害責任追究等制度,森林資源被納入自然資源負債表進行核算。黨和國家關于生態文明建設領域改革的頂層設計和加快林業改革發展的重大部署,既為林業工作提供了基本遵循,也為林業改革發展帶來了重大機遇。
新發展理念的確立,為林業發展增加了新內涵。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中央和江蘇省委“十三五”規劃建議圍繞新發展理念引領發展,為林業工作指明了方向,增加了內涵。就“創新”發展而言,隨著社會對林業需求的日趨多樣和林業多種功能空前凸顯,通過不斷創新,促進林業在生物產業、森林觀光、保健食品、生態療養等新領域加快發展。就“協調”發展而言,森林和濕地兩大生態系統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生態支撐,正確處理好保護與利用的關系,是促進區域生態與經濟協調發展的關鍵。就“綠色”發展而言,林業為社會提供豐富、可循環的林產品和固碳釋氧、涵養水源等生態服務,擔當著夯實生態根基、創造綠色財富、積累生態資本的綠色發展使命。就“開放”發展而言,構建生態命運共同體已經逐步成為國際共識,做好增加森林碳匯、保護瀕危物種等國際關注的林業相關工作,能為我國更加主動地參與全球治理提供外交新籌碼,增加外交話語權。就“共享”發展而言,良好生態環境是最公平的公共產品和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人民群眾迫切盼望天藍、地綠、水凈,加快林業發展,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是踐行“共享”理念最有效、最實際的行動。
省委省政府建設新江蘇的目標定位,為林業發展賦予了新任務。2015年10月,江蘇省委、省政府出臺《關于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實施意見》,明確堅持“率先建成生態省,率先建成全國生態文明示范省”的目標不動搖,對林木覆蓋率、自然濕地保護率、村莊綠化等提出約束性指標,對國有林場改革、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健全生態補償制度等提出明確要求。在省委十二屆十一次全會上,省委書記羅志軍強調,要始終把生態文明作為“兩個率先”的重要標桿,將生態文明的理念、原則、目標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各方面,貫徹到各級各類規劃和各項工作中;要嚴格落實生態紅線保護規劃,完善監管細則和生態補償辦法,開展領導干部資源環境責任審計。在剛剛結束的江蘇兩會上,省委書記羅志軍、省長石泰峰都強調林業生態建設的重要性,并明確提出推進國有林場改革、深入開展綠色江蘇建設等工作要求。從農業方面看,省委、省政府已做出加快推進農業發展方式轉變的決策部署。對此,林業大有可為,通過高標準農田防護林建設,發展林農復合經營和經濟林果及其產品精深加工等,推進農業綠色基礎設施建設、耕地休養和農業結構調整,從而增加森林資源,提高土地效益,促進農民增收。
江蘇林業建設的困難和問題,為林業改革發展帶來新挑戰。江蘇是平原為主、人口稠密的經濟大省和農業大省,在經歷了“十一五”森林資源大幅增長后,可造林土地資源銳減,大面積楊樹林進入輪伐期,林業比較效益降低,這些因素綜合疊加,造成以楊樹為主的森林面積出現快速下降,特別是淮北楊樹主產區喬木林面積下降趨勢加劇,林木覆蓋率保持并增長的壓力進一步加大。楊樹人工林更新改造已經成為江蘇無法回避的重大問題。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和國家對土地利用宏觀調控的加強,林地、濕地保護與利用的矛盾日益加劇,特別是盲目開墾致使濕地面積縮減、外來污染物匯集導致濕地污染等問題突出。林業有害生物跨區域傳播的風險越來越高,防控形勢越來越復雜嚴峻,除治成本越來越高。全省基層林業服務體系越來越不適應林業建設保護任務。國有林場體制不順、機制不活、保障不足等問題亟待解決。這些問題有待于我們通過改革創新,打破瓶頸,突破困境,從而實現更好、更快的發展。
“十三五”林業發展目標任務和重點工作
“十三五”時期,林業發展的總體思路是:貫徹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決策部署,自覺踐行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以綠色江蘇建設為主題,以加快轉變林業發展方式為主線,以生態優化、民生改善為要務,以科技創新為動力,深入挖掘造林潛力,著力抓好撫育更新,加強森林濕地管理,加快林業產業發展,大力弘揚生態文化,為建設“強富美高”新江蘇夯實生態基礎。
主要目標是:到2020年全省凈增造林面積120萬畝,林木覆蓋率提高到24%以上,完成森林撫育改造518萬畝,重點公益林保有量達585萬畝,林業有害生物成災率控制在2%以下,森林火災受害率控制在0.3‰以下,自然濕地保護率提高到50%,林業年產值達到4300億元。
總體布局是:構建并完善“一區、二帶、三網、四片、五域、多點”的空間布局。一區:以淮北為主陣地的楊樹人工林更新改造建設區。二帶:沿海生態防護帶、沿江景觀防護帶建設。三網:水系林網、道路林網、農田林網建設。四片:以環太湖、寧鎮揚、徐州、連云港四個集中連片丘陵崗地為主的生態公益林建設和生物多樣性保護。五域:以太湖流域濕地、長江沿江濕地、淮河流域濕地、里下河濕地、濱海濕地五個濕地分布區域為主的濕地保護與修復建設。多點:各類自然保護區、森林公園、濕地公園、濕地保護小區、國有林場、綠色村鎮等呈點狀分布的生態建設。
圍繞上述布局,著重在以下幾個方面狠下功夫:
全面深化改革,激發林業發展活力。江蘇省《關于推進國有林場改革的實施意見》已報國家審批。我們將認真貫徹中央6號文件和國家批復的省政府實施意見,全面推進國有林場改革,精心組織各地編制實施方案,堅持公益取向原則,將國有林場主要功能明確定位于保護培育森林資源、維護國土生態安全和提供生態公益服務,合理界定國有林場屬性,妥善安置林場職工,努力使廣大職工享受林場改革紅利。貫徹國家林業局《關于加強鄉鎮林業工作站建設的意見》,加強林業工作站建設,努力使林業工作站機構建設與林業任務相協調。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放活經營權、落實處置權、保障收益權,形成集體林業良性發展機制。
持續推進生態建設,擴大林業資源總量。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修復保護長江生態環境的重要指示精神,積極推進長江防護林建設,加強沿江濕地保護修復,切實承擔沿江省份應盡職責。堅持把造林綠化作為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舉措,組織實施生態屏障建設、濕地保護修復等重點生態工程,加強沿海防護林體系建設,加快黃河故道地區風沙化土地造林綠化,推進丘陵崗地森林植被恢復,提高綠色通道建設水平。開展退化濕地生態修復,加強自然濕地保護,強化濕地生態監測網絡體系建設,提升自然濕地保護率。
強化資源經營管理,提高森林資源質量。在確保林木覆蓋率不滑坡的前提下,有序推進平原綠化樹種結構調整和楊樹更新改造。優先更新低產低效以及成過熟楊樹林、通道兩側楊樹林以及城市與居民區周邊雌性楊樹林。千方百計提高楊樹林培育經營水平,提高畝均楊樹收益。推進森林撫育,加強健康森林培育,全面提高森林質量。加強林地保護,實行林地保護利用規劃“一張圖”建設管理,年均使用林地限額控制在738公頃以內。建設公益林效能監測網絡,加強公益林建設管理,省級以上公益林面積保持穩中略升。
加強災害防控和應急處置,維護生態資源安全。強化森林火災防控、處置、保障三大體系建設,全面增強森林火災預防和撲救能力,確保全省無重特大森林火災發生,最大限度地減少森林火災損失。創新林業有害生物防治體制機制,大力推進無公害防治,加強外來有害生物的防范和主要林業有害生物的綜合治理,進一步完善林業有害生物監測預警、檢疫御災和防治減災等三大體系。大幅壓縮松材線蟲病發生范圍,全力遏制美國白蛾疫情擴散趨勢。
促進林業產業升級,增加林業經濟效益。加大資源節約型、綠色環保型的林產品開發力度和產業門類拓展,培育林業產業發展新動能,大力提高林產品附加值。扶持壯大龍頭企業,發展林業產業集群區,提升輻射帶動能力。調優人造板產品結構,推動木質家具定制生產,促進竹木加工產業轉型升級。發展綠化苗木、木本糧油和木本花卉等特色種苗產業,加強苗木交易市場建設,形成種苗生產、流通和售后服務產業鏈。充分利用土地資源和林陰空間,大力發展林下經濟。加強森林、濕地公園旅游服務基礎設施建設,推動形成森林和濕地生態旅游網絡。
加強協調保障,增強組織推進能力。努力把林業發展目標落到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大局中,促請各級地方政府切實重視和加強林業工作,特別是將林業生態建設和保護作為重要內容,納入各級地方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和干部業績與科學發展能力考核指標體系。堅持將林木覆蓋率納入生態文明建設和農業現代化工程等考核指標體系,將自然濕地保護率納入省生態文明建設考核指標體系。同時,圍繞村莊綠化、沿海造林、濕地修復等工作,加大監測和考核力度。
我們將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的決策部署,搶抓機遇、乘勢而上,開拓創新、真抓實干,努力開創綠色江蘇現代林業發展新局面,為邁上新臺階、建設新江蘇做出應有的貢獻。
(作者系江蘇省農業委員會副主任、江蘇省林業局局長)
責任編輯:高 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