竇立夫
開放是國家繁榮發展的必由之路,我國改革開放37年取得的成就也充分證明了這一點。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必須牢固樹立并切實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再次強調把“開放”作為發展理念之一加以貫徹和堅守。作為蘇北重要中心城市,淮安將搶抓“一帶一路”等國家戰略,實施更為積極、更加主動的開放戰略,健全更加有利于開放的體制機制,著力營造一流的對外開放環境,努力使淮安成為激情洋溢、活力迸發、資源集聚的開放之城。
一、淮安開放型經濟發展取得新成就
“十二五”期間,淮安始終堅持把擴大開放作為戰略選擇和必由之路,加速集聚優質要素和高端資源,開放型經濟地位日益突出、發展速度加快、競爭優勢彰顯。全市累計實際利用外資57.5億美元、外貿進出口190億美元,分別是“十一五”時期的2.3倍和2.2倍。創成全國首個臺資企業產業轉移集聚服務示范區,“南有昆山、北有淮安”利用臺資格局日益鞏固。新引進臻鼎科技、納沛斯半導體、信諾醫療等36個外資項目,總投資1億美元以上,德國麥德龍、法國液化空氣等世界500強企業在淮投資項目達16個。創成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綜保區、留創園、軟件園、臺創園等5個國家級開放平臺,7家省級經濟開發區和12家省級特色產業園區??傮w來看,開放型經濟對增強全市綜合實力、促進經濟社會發展、提升城市知名度和美譽度發揮了重要作用。
“十二五”時期,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確領導和大力支持下,全市上下解放思想,創新舉措,主動作為,積極應對錯綜復雜的宏觀經濟環境,奮力推動淮安開放型經濟發展邁上新臺階,在實踐中積累了一系列寶貴經驗和做法。重點表現為“五個堅定不移”:一是堅定不移地實施開放引領戰略?;窗彩形鶎萌稳珪岢鰧ⅰ伴_放引領”作為推動淮安科學跨越發展的先導戰略,市委、市政府每年年初都召開高規格的全市開放型經濟工作會議,嚴格“一把手”責任,加大督查考核力度,全市開放氛圍日益濃厚,合力加速形成。二是堅定不移地確立項目為王理念。將項目作為開放型經濟發展的動力源,著力引進投資規模大、技術含量高、經濟效益好、帶動力強的重點項目,強化對重點企業的掛鉤幫扶,助推外經貿企業轉型發展。三是堅定不移地落實改革舉措。貫徹落實國家和省在開放型經濟領域的改革舉措,加快推動投資和貿易便利化步伐,積極爭取先行先試,激發開放活力。四是堅定不移地創新發展思路。牢固樹立科學發展觀,主動轉變思路、創新理念,拓展歐美日韓招商,加快外貿轉型發展,突出園區提檔升級,切實提升開放型經濟質態和效益。五是堅定不移地打造優質環境。將提升淮安開放環境作為全面擴大開放的重要軟實力和硬品牌,堅持國際化視野,按照國際化標準,注入國際化元素,提升城市綜合承載力。
二、淮安開放型經濟發展面臨新形勢
“十三五”期間,開放型經濟發展面臨的國際、國內形勢依然錯綜復雜。從國際看,世界經濟在深度調整中曲折復蘇,多極化和全球化深入推進,主要經濟體走勢分化,全球產業分工格局加速調整,發達國家搶占未來產業發展制高點,美國主導推動的TPP、TTIP等區域貿易合作抬高了企業參與國際競爭的進入壁壘和交易成本。從國內看,我國經濟邁入速度中高速、質量中高端、增長新動力的新常態,要素結構發生深刻變化,經濟結構轉型、產業升級壓力加大。但全面深化改革將釋放紅利,國家重要戰略的實施為更高水平、更大范圍開展競爭合作拓展了空間。綜合分析國際、國內發展形勢,結合區域發展實際,淮安開放型經濟發展面臨“六大機遇”和“六大挑戰”:
“六大機遇”。一是開放通道建設機遇。隨著高鐵的建設和機場航線的拓展,淮安開放通道日趨完善。二是國家級臺資示范區建設機遇。商務部和省政府明確表示支持示范區建設,省政府還將出臺專項扶持政策。三是深化改革紅利機遇?!耙粠б宦贰?、長江經濟帶、江北新區等戰略的實施將對淮安開放型經濟發展提供重要動力。四是承接產業轉移機遇。淮安地理區位優勢將更加便利承接上海、蘇南地區產業轉移。五是生態環境優化機遇?;窗擦己玫纳鷳B環境將成為吸引外商的重要資源。六是城市功能完善機遇?;窗渤鞘熊壍澜煌ǖ耐晟?、城市綜合體項目的打造,大大提升了城市功能和品位。
“六大挑戰”。一是宏觀環境挑戰。利用外資面臨先進制造回流、低端制造外遷、高端服務滯后的“多重擠壓”局面。二是土地資源制約挑戰。項目落地所需的土地需求與規劃空間供給、指標計劃分配之間的矛盾十分突出。三是周邊激烈競爭挑戰?;窗布炔谎亟膊豢亢?,國家戰略帶動輻射效應與周邊城市相比相對有限。四是要素成本上升挑戰。勞動力及運輸成本偏高,企業利潤壓縮,綜合競爭力下降。五是外貿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挑戰。由于缺乏先進技術、高端人才等要素,外貿勞動密集型企業轉型壓力加大。六是開放平臺支撐弱化挑戰。淮安當前國家級開發區數量不多,支撐帶動力不強,將成為制約開放型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
總體來看,機遇與挑戰并存,淮安要融入擴大開放總格局,在新一輪發展競爭中搶占制高點、贏得主動權,就必須積極應對外部環境變化,深化全方位對內對外開放,高端化提升開放層次,優質化搭建開放載體,發展更高層次開放型經濟。
三、全面推動淮安開放型經濟邁上新臺階
當前,淮安開放型經濟發展正步入量質提升的關鍵時期,全市將緊緊圍繞“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以“牢記習總書記囑托,建好周恩來家鄉”為引領,以“打造增長極、共筑崛起夢”為統攬,以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積極融入國家“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沿海開發等重要戰略,全面推動開放型經濟發展邁上新臺階。
著力夯實臺資集聚新高地。大力實施臺資項目倍增、交流平臺拓展、101服務升級“三大計劃”,加速臺資項目集聚,深化淮臺交流交往,著力構筑臺資企業產業集聚新品牌、新優勢、新引擎。高水平規劃建設全國首個臺資企業產業集聚服務示范區,優化示范區空間布局,爭取省政府出臺專項支持政策;推動臺資特色產業集群發展,打造電子信息、鹽化新材料、新能源汽車整車及核心零部件、高端裝備等臺資產業集群;加強臺資集聚載體建設,各開發園區規劃建設臺資產業(科技)園區,加快建設淮安兩岸信息家電產業園、兩岸新能源汽車及零部件產業基地等平臺;拓展淮安臺商論壇領域,擴大“淮臺合作交流推進周”、“臺灣·淮安周”等活動品牌效應,深化與臺灣工業總會、電電公會等工商團體合作,加強對海外臺商溝通交流;延伸淮臺民間交流交往,引導臺灣青年來淮就業創業,為臺資高地建設集聚人脈資源。
全面提升利用外資質量和水平。以高水平引進來為目標,拓展利用外資區域和領域,優化利用外資產業結構,推動外資量質提升。主攻重大項目突破,瞄準招大引強選優,著力引進一批世界500強企業和知名跨國公司,以大項目帶動大產業;優化利用外資結構,全面拓展歐美日韓和東盟、南美等新興經濟體利用外資來源地。優化外資產業結構,注重引資和引技、引智相結合,推動外資產業向“微笑曲線”兩端延伸,大力推進金融、電子商務、健康養生等服務業領域對外開放;拓寬利用外資渠道,積極發展并購重組、股權投資、PPP等利用外資方式;提高外資招商質效,加大外資招商隊伍建設力度,探索創新政府強勢推動和市場多元運作相結合的外資招商方式,推動外資招商專業化、科學化、精準化發展;根據統一部署,實行外資項目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模式,加強事中、事后監管。
切實增強對外貿易綜合競爭力。以“擴量提質、穩中求進”為主線,以培育外貿企業和產業為重點,加快外貿轉方式、調結構,推動外貿向優進優出發展。強化外貿主體培育,重點培育龍頭型、基地型、成長型、特色型企業,培育一批升級出口基地,推動農產品、鹽化工等特色產業發展外貿;多元化深度開發國際市場,提高歐美傳統市場產品占有率,鼓勵企業建設自主國際營銷體系。引導企業開拓“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金磚國家及與我國達成自貿協定國家市場;助推引導外貿轉型發展,以“騰籠換鳥、空間換地、機器換人、電商換市”為主導,加快加工貿易轉型升級,擴大一般貿易和服務貿易占比;探索發展外貿新興業態,大力發展跨境電子商務,推動國家級綜保區發展,增強保稅物流、保稅加工等功能,支持中小企業通過外貿綜合服務平臺、進口代理平臺開展業務,引導一批成熟的商品市場探索開展市場采購貿易。
加快推進企業“走出去”步伐。搶抓“一帶一路”戰略機遇,加強國際產能合作,引導和支持企業發展境外投資。強化政策引導,制定政策鼓勵本土企業抱團“走出去”發展境外投資,每年重點培育一批具有競爭優勢的企業;分類引導國際產能合作,制訂淮安境外投資產業指導目錄,推動房屋建筑、水利建設等優勢企業到“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承接基礎設施建設項目,推動針紡織服裝、食品加工等優勢產業開展國際產能合作,支持企業參與江蘇柬埔寨西哈努克港經濟特區、埃塞俄比亞東方工業園等重點境外經貿合作區建設;完善“走出去”綜合服務,打造“走出去”綜合服務平臺,建立健全“走出去”金融支持和風險防控體系。
全力推動開發園區提檔升級。充分發揮開發園區在開放型經濟中的主體優勢,強化創新驅動,放大開放效應,推動特色發展,將開發園區建設成全方位開放和創新轉型的先行區、示范區。突出對外開放主平臺地位,推動各開發園區完善平臺功能、優化投資環境、提升項目承載能力和產業支撐能力,打造成為引進外資重大項目、落實改革創新舉措的重要平臺,打造有影響力的中外合作園區;加快優勢特色產業集聚,堅持“引進重大項目、集聚配套企業、打造產業高地”發展戰略,進一步優化開發園區產業和空間布局,以大項目催生大產業、帶動大配套、形成大集聚;提升園區功能和層次,完善開發園區產業支撐平臺,支持有條件的開發園區創建國家級和省級開發區(高新區)。
(作者系淮安市人民政府副市長)
責任編輯:高 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