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超君
摘 要:根據親身經歷和耳聞目睹,列舉了幾十年來我國中小學體育教學的記憶碎片和點滴感受。認為應從學生能否在未來生活中應用體育知識技能的視角出發,綜合衡量和改進提高體育教學的整體質量。
關鍵詞:體育教學;記憶;感受;質量
中圖分類號:G633.9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2410(2016)04-0010-03
要對我國中小學體育教學新中國成立后60余年的發展歷程及質量做一番比較與評價,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但是,撇開官方歷史文件和教科書中學校體育史的記述,僅根據親身經歷和耳聞目睹,把頭腦中殘存的體育教學記憶碎片串聯起來并談一點感受,倒是件很有意思的事情。記憶這東西像個篩選過濾器,忘記的多是淡漠的,記住的多是深刻的,說不定這些殘留的記憶碎片正反映了不同時期我國中小學體育教學的典型特征。如把這些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的碎片客觀地加以描述,或許對比較研究不同時期的體育教學質量問題會有些啟發或幫助。
一、“文化大革命”前
1.記憶碎片
20世紀50年代尚未上學,與學校體育有關的記憶只有一條,那就是上中學的哥哥經常炫耀他獲得的一枚勞衛制證章,令我羨慕不已。這“勞衛制”的意思我長大后才知道是“準備勞動與衛國體育制度”的簡稱,達標者可獲得一枚證章作為獎勵和證明。
60年代已上小學,依稀有些關于小學體育課的記憶。印象最深的是50米賽跑,自己拼全力想跑小組第一,在自以為跑了第一名后那股子高興勁兒現在依然清晰(其實教師根本就沒宣布過名次)。另外就是跳沙坑(學生把跳遠稱為跳沙坑),盡管跳的滿鞋都是沙子,但卻很興奮。到了高年級,教師在校園里放一個移動的籃球框(一根下面有圓盤作為支撐的立桿,頂端有個籃筐,易傾倒,現在看應當屬于有安全隱患的設施),讓我們從周圍朝里面投籃,當時算是很有吸引力的活動了。還有值得一提的是跳山羊,一個木制山羊一天到晚就放在校園里,既沒有踏板,也沒有墊子,同學們下課就去跳,能跳過去的同學很是自豪得意。有時候同學們自己結伴玩兒跳背游戲,最高的一級好像是支撐者幾乎站直身體,只把頭低下來讓別人撐著跳,那高度比山羊高多了。
還記得當時中國乒乓球運動成績突出,這對學生的運動興趣影響很大。每個班門口都有一臺水泥的乒乓球臺,那是課間最吸引我們的地方,下課時能輪上打一局球,不管輸贏都是件很讓人滿足和高興的事情。
2.點滴感受
50年代我國學校體育學習蘇聯的套路,勞衛制可算是典型例證。達標后獲得一枚證章,對于學生來說,應該是個很有激勵性的舉措。
“文革”前體育課雖然在學校地位一般,但卻是深受小學生喜愛和歡迎的課程,也是能夠給學生留下深刻記憶的為數不多的課程之一。那時好像不存在課業負擔過重對體育鍛煉的沖擊,也沒人整天強調體育多么多么重要。單憑記憶,感覺那時體育課內容較為單調,場地器材非常簡陋,上課時老師管理很寬松,幾乎沒有什么隊列練習的印象(或許與教師個人風格有關),記憶深刻的就是短跑、跳高、跳遠、跳山羊、投籃那么幾種活動。乒乓球都是課外自己打,體育課上倒沒學過。
二、“文化大革命”中
1.記憶碎片
中學是在“文革”中度過的,那時我國和蘇聯、美國關系緊張,似乎天天都要“準備打仗”。學校體育課上練得最多的就是軍事體育內容,如刺殺、投彈、臥倒、匍匐前進、防空演習什么的,到現在還能做出一些刺殺基本動作。曾聽其他班同學說過一件事,說他們的體育教師上課時在單杠上做了幾個動作,讓同學們新鮮得不得了,紛紛想模仿練習。后來這事兒被工宣隊知道了,狠狠訓了那位教師一頓,說是資產階級教育思想回潮,此后再沒有見他“展示”什么體操動作了。
2.點滴感受
那個年代體育課軍事色彩非常濃烈,說明體育教學無法脫離國家政治、國際形勢和時代大潮的制約,正如現在的體育課上可以跳街舞、啦啦操,而在幾十年前這卻是不可思議的事情。有個問題很有意思,幾十年前學過的刺殺、投彈等技術動作,到現在還記憶猶新,說明那位體育教師的教學是很認真的,而且有足夠的教學時數支撐,這算不算高質量的教學?從不同角度審視很可能會得出不同的結論,暫且擱下。
三、“文化大革命”后期至70年代末
1.記憶碎片
1972年我成為一名體育專業的工農兵大學生,記得進校時還叫軍體系,后來改為體育系。快畢業實習時教過幾節中文系學生的體育課,內容是短跑,教學方法基本模仿體育系老師教我們那一套。畢業后成為一名中學體育教師,那幾年印象最深的是推廣剛頒布的《國家體育鍛煉標準》。記得當時自己還編輯油印了一個小冊子,冊子中整理了《標準》中體操項目的動作,練習方法等,發給學生閱讀使用。
70年代末曾上過一節校內公開課,內容是障礙跑,大概是由欄架、跳箱、墊子等器材組成各種障礙讓學生越過,沒想到學生玩兒得非常高興。
記憶很深的還有一件事,那時經常有學生課外活動時到器材室借跳箱,會跳的不會跳的全圍在一起,能分腿騰越跳過去的學生便得意洋洋,引起圍觀的學生一片叫好聲。最難忘的是,有一次我下課時沒有把跳箱抬回去,就放在校園里,一個初中男生下課路過,跑幾步就是縱身一跳,落地時一下子躺在地上就起不來了。我初步判斷是小腿骨折,讓同學喊他媽過來拉了他去醫院。他媽把他拉走后就再也沒有出現,直到幾個月后那個學生痊愈上課。這事兒要放在現在,估計學校會被告上法庭了。
那時已聽說發達國家出現了“塔當”(塑膠)跑道,老盼著何時我們能用上這種跑道。
2.點滴感受
最強烈的感受是那時候家長的觀念和現在大不一樣,孩子在體育活動中受傷了,自己回家看病治療就是了,不像現在“維權”意識這么強,動不動就打官司,弄得體育教師有點兒風險的活動都不敢上了。
作為新入職的青年體育教師,當時恰逢時代動亂,紀律混亂,體育課非常難上好。所以,怎樣使學生喜歡體育課,怎樣使體育課更好上和上得更好,是一個經常令人焦慮的問題。還有一點感受是,如果校長看了你的課并提出一些要求或建議,或者教研員看了你的課并提出某些意見和要求,這對體育教師的專業成長,對提高體育教學質量是有很大促進作用的。
四、80年代初至90年代末
1.記憶碎片
1979年揚州會議以后,學校體育課特別注重增強學生體質,特別講究運動負荷和練習密度。那時候評選體育優質課時,專門測量心率和練習密度的人員有好幾個,如果你的體育課練習密度偏低,心率曲線不合理或強度太小,那是甭想評上一等獎的。能折疊的小墊子、循環練習、課課練、心率指數,還有音樂進課堂,等等,差不多都是那時的產物或那時比較風靡的東西。
90年代我國體育教學改革之風很興盛,上上下下都在探索體育教學的改革與發展,涌現出不少新的改革嘗試,如重在培養學生自練能力的小組任務式教學,還有導教式教學、先練后教、快樂體育思想等。感覺90年代像是一個百花齊放的年代,改革的欲望很強烈,思想較活躍,而且多是自下而上,自發產生的,這為后來的課程改革奠定了一定的思想基礎。
這一時期逢上幾次體育教學大綱修訂,但當時好像沒有什么專門的大綱培訓,都是教研員利用全市教研活動時間,組織大家規范一下大綱上新出現的教材內容而已。世紀之交,新的過渡性體育教學大綱出臺,把體育課程更名為“體育與健康”,沿用多年的“教學任務”被“目標”取代,“身心健康”的概念正式出現在大綱中,還出現了“任意性選修,限制性選修”等新的概念,進一步調整了必修和選修內容的比例。現在想來,這一大綱的許多設計理念已接近后來的課標。但是,新大綱剛公布不久,便被淹沒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浪潮中,退出了歷史舞臺,成為我國學校體育史上最短命的一部體育教學大綱。
當時學校的煤渣跑道一遇見刮風就塵土飛揚,體育教師常常在上課前給跑道灑水以減少揚塵,最盼望的就是能早日鋪上塑膠跑道。
2.點滴感受
這時期體育教學的總體感覺是,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思想碰撞,新意頻出,新思想和新鮮事物不斷涌現,體育教師思想開放,時有創新,體育教學在改革中不斷發展進步。
回想一下,我國學生體質連續20多年持續下滑大約是從1985年開始的,也就是說80年代中期我國青少年體質健康狀況處于一個較高水平,不知這是否與那時學校體育和體育教學的取向有關。
五、基礎教育課程改革至今
1.記憶碎片
課改至今的記憶較多也較新,說點兒印象深刻的。
一是關于五個學習領域的劃分。當時雖然已有20多年的體育教學和好幾年的體育教研經歷,但為了弄清五個學習領域是怎么回事和什么關系,著實花費了不少心思。直到課標正式稿頒布,把五個領域改為四個方面,并明確指出四個方面是相互聯系的整體,其目標都是通過身體練習這一途徑實現的,才慶幸自己初期的思考和理解算是沒有走偏。
二是關于心理健康和社會適應。當時課標上特別強調這個領域,要求創設專門情景,采取特殊手段,促進學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初期產生的疑惑是,體育課是否要和心理健康教育融合了?這專門情景和特殊手段指的是否身體練習?
三是關于教學內容。課改初期對教學內容采取了開放與放開的態度,特別強調目標引領內容和加大學習內容的選擇性。后來課標正式稿把確定教學內容范圍的責任下放到省級教育行政部門,由各省在地方實施方案中確定內容范圍,但至今許多省還沒有制定出臺實施方案。
四是關于課標培訓。《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于2011年底已正式公布,其中有不少修正。但正式稿的各種培訓和宣傳卻遠不如實驗稿那樣轟轟烈烈,深入人心。許多教師至今未讀過課標正式稿,一張嘴一動筆還是五個領域如何如何。2015年我外出講課時曾聽一位體育教師告訴我,他到某高校參加國培,有位專家做新課標解讀,他聽了一會兒后,發現那位專家講的是課標實驗稿的內容,他當即起身質疑,弄得場面十分尷尬。
對這十幾年的總體印象是,我國的體育課程理論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出現了許多新的教育教學理念,提倡了許多新的學習方式方法,同時各種體育教學思想相互碰撞也異常激烈。觀摩課上涌現出很多新穎的內容,如街舞、輪滑、啦啦操、跆拳道、校園定向……教學設計中選擇運用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式已成常態,各級體育觀摩展示活動精彩紛呈。學生在體育方面的變化也很多,如高中男生能摸到籃球框的多了,學生中會輪滑、滑板的多了,會跳街舞、啦啦操的多了,知道和觀看NBA的多了……但同時還存在另外一些現象,如學校運動會報名參加長跑的人少了,引體向上拉不上的人多了;常態課教器械體操的教師少了,學生軍訓時站立十分鐘暈倒的多了……
還有一點印象較深刻,那就是近年來許多中小學校都用上了塑膠場地,發達地區和學校還建起了體育館、游泳池,學校體育的硬件設施已鳥槍換炮,今非昔比。
2.點滴感受
有人說十年課改基本失敗,有人說十年課改功績顯著,我的感覺是十年課改功過并存。
其功在于,課改傳播弘揚了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體育對健康的促進作用得以高度彰顯,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得以高度重視,興趣在學習中的重要作用得以大大加強,體育教師作為課程開發者的地位得以大力提升,體育教學改革的發展空間得以前所未有的拓展,具有高度專業自覺和教學能力的體育教師可以施展全身解數,在職業生涯中大展宏圖。還有,健康第一、激發興趣、以學生發展為中心,關注學生個體差異等新的課程理念,自主、合作、探究等新的學習方式已逐漸被廣大體育教師接受,成為教學設計中出現頻率最高的詞匯。在思想活躍的背景下,追求教學方法出新,內容趣味濃厚等現象成為體育教學新常態。
其過在于,課改初期試圖顛覆傳統體育教學多年形成的理論基礎和內容結構體系,用狂風暴雨般洗腦式的培訓方式,另起爐灶建立一種全新的體育教學圖式的努力,確實給中小學體育教學帶來了一陣子困惑與亂象。例如,把以學生發展為中心等同于放棄教師主導作用,公開提倡“放羊式”教學;把激發興趣等同于興趣至上,不是激發興趣而是迎合興趣;不管學習內容和學習對象特點,機械地照搬套用探究學習方式;不管有無必要,為了開發而開發器材資源;把不苛求運動技術細節等同于淡化運動技能教學;體育課練習密度、運動負荷等重要指標被束之高閣;等等。
教育教學的改革應該是建立在繼承基礎之上的發展與進步,吸其精華,棄其糟粕,揚棄而不拋棄更有利于教學改革的發展與成功。近年來的全國體育教學觀摩展示活動中,能體現體育課程基本性質和功能的傳統精華,如教師主導作用和學生主體作用的有機融合,幫助學生較快掌握運動技能的有效方法,還有身體素質課課練,運動負荷的測量與評價等,都重新出現在觀摩展示平臺,并已經充分證實了這一點。
六、提高體育教學質量何去何從?
在體育與健康課程改革的大潮中,優質高效,美不勝收的體育課俯拾皆是,然而,就當前中小學體育教學的普遍和整體現狀看,被人們廣泛詬病的“上了十幾年體育課,卻沒能較好掌握一兩項運動技能”的尷尬現象并沒有得到改變。我們該如何衡量,又該如何提高體育教學質量?
體育觀摩課的質量只能反映體育教學的最高質量與觀摩水平,卻不能反映體育教學的常態質量與整體水平。衡量和研究體育教學質量應從終結性和過程性兩個相互聯系的視角出發,而不僅僅是一兩節體育課的過程性質量。判斷體育教學終結性質量的標準是什么?筆者認為應當是學生在某一學段體育課程學習結束時所達到的程度。以高中為例,假如我們的學生在離開高中時,他們能夠掌握一兩項終身受益的運動技能和相關知識,他們能夠用這些運動技能作為日常鍛煉的方法(或利用這些技能的遷移作用學練新的健身技能),作為參與體育競賽的本領,作為欣賞競技運動的基礎,那么,可以說他們的生活質量是上乘的和健康的,也可以由此推斷他們在高中學段所接受的體育教育是優質和高效的。但就目前整體狀況而言,我們做到了嗎?遠遠沒有。因為這不是幾節優質體育課所能解決的問題,而是一個需要對課程內容結構進行科學規劃的問題,是一個需要頂層有效設計,基層優質實施的宏大工程和長期過程。
做正確的事比正確的做事要更有意義,就像自己“文革”中學習的刺殺動作現在依然會做,這說明當年那位教師的教學是認真的,效果是顯著的,但由于學習內容的取向是存在問題的,很難說那就是高質量的體育教學。努力上好幾節優質體育課并不難,難的是成年累月地上好體育課,難的是在長期的體育教學過程中教什么和怎么教,才能使學生學有所成并能學以致用。從課程內容結構和方法體系的總體設計上尋求解決之道,才是高質量體育教學的前提條件和基本保證。現行體育課標雖然提出了一個以“增進學生健康,培養學生終身體育意識和能力為主要目標”的美好愿景,但卻缺乏實現這一愿景的具體內容架構與方法指導。如何打破現行體育學習內容不分主次,淺嘗輒止,雖然學了很多,卻什么也沒有學好的尷尬現狀,設計一套切合實際,結構合理,行之有效的體育學習內容體系和教學計劃體系,使學生通過系統的體育學習過程,既能重點掌握一兩項運動技能,又能系統接受體育文化傳承,既能全面鍛煉體能素質,又能知曉相關體育知識,應成為提高體育教學質量的重中之重。
瞄準體育在人類生活中的應用價值,瞄準學生離開學校之后的未來生活,使學生在完成他們的體育學業時,具備在未來生活中應用所學體育知識、技能和方法參與健身鍛煉、體育競賽和競技欣賞的能力,該是一個深刻反思和認真面對的問題了。
無意說三道四,無力追根尋源,只是記憶碎片和點滴感受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