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永桂

關鍵詞:發展;體能;游戲
中圖分類號:G633.96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5-2410(2016)04-0078-01
一、貪吃蛇
游戲目的:發展學生耐力素質,提高心肺功能。
游戲準備:足球場一塊、短繩若干根。
游戲方法:全班學生分成人數相等的甲、乙兩隊,每人腰間系一根短繩(繩結打在背后),兩隊隊員分別站在足球場半場各條線的交叉點上(包括中線與邊線、中圈的交叉點)充當“食物”,且每個點站1-2人。游戲開始后,“蛇頭”從規定地點出發,在本隊半場內沿線跑動,依次“吃”(擊掌)掉站在交叉點的“食物”。被吃的“食物”立即抓住“蛇尾”(學生背后的短繩)變成新的“蛇尾”,并隨“蛇頭”跑動。“蛇頭”繼續去吃“食物”,如此反復,逐漸形成長蛇狀。當“食物”全部被“吃”后,“蛇頭”帶領整條“蛇”回到規定地點,先到達的組獲勝。
游戲規則:
(1)每經過一個交叉點只允許“吃”(擊掌)一人。
(2)練習過程中,同一條線上不允許折返。
(3)“蛇身”每斷開一次則在下一交叉點停止吃“食物”一次。
(4)經過兩隊場地重合區域(中線)時不得干擾對方。
游戲建議:
(1)根據學生人數和教學條件,可在排球場、籃球場或利用標志桶擺出的各種圖形進行此游戲。
(2)起點和路線可由每組隊員自行商定。
(3)為了加大跑動距離,可規定足球場四角各站2名學生。
(4)讓體能好的學生做“蛇頭”,這樣可以帶動體能不好的學生。
游戲變化:
變化一:考慮練習的等距性。當所有“食物”被“吃”掉后,“蛇頭”帶領“蛇身”繼續向前跑動,每經過一個交叉點,“蛇頭”就會被“吐”出(即“蛇頭”留在交叉點)。如:經過第一個交叉點時, “蛇頭”(每隊第一人)即被“吐”至交叉點上,第二人成為新的“蛇頭”,新 “蛇頭”帶領“蛇身”繼續跑動,到達下一個交叉點時,新的“蛇頭”又被“吐”出,以此類推,直至整條“蛇”全部被“吐”完。先完成的組獲勝。
變化二:根據體能的差異性。當所有“食物”被“吃”掉后,“蛇頭”帶領“蛇身”繼續向前跑動,每經過一個交叉點可“吐”出“蛇”的任何部位(即留一人在交叉點上),學生根據體能差異,自行商定被“吐”出順序,直至整條“蛇”全部被“吐”完。先完成的組獲勝。
二、撕名牌
游戲目的:發展學生耐力素質,提高身體的靈敏性。
游戲準備:名牌貼若干張、半塊足球場或較平整開闊的場地一塊、不同顏色的背心三套。
游戲方法:學生根據不同顏色背心分成人數相等的三個組。在半塊足球場或較平整的場地內,教師把課前準備好的名牌貼分發給每名學生,讓學生相互貼在背后,每張名牌貼里都有一張秘籍,其內容分別為:“OUT”“對方OUT”和“生命值還有一次”。游戲開始后,每組學生可以通過小組合作或單人PK的方式去撕其他組名牌,當某位學生的名牌被撕下后,再查看里面的秘籍,若秘籍上是“OUT”,則被撕人立即出局;若秘籍上寫有“對方OUT”,則撕牌人帶走這張秘籍出局,被撕的學生下次被撕出局;若秘籍上寫有“生命值還有一次”,則雙方都不出局,秘籍作廢,被撕學生下次被撕出局。最后留在場上的一組獲勝。
游戲規則:
(1)學生可通過奔跑、變速、變向和小組合作的方式去撕其他組名牌或保護自己的名牌,不得出現拉扯,否則被判出局。
(2)出局的學生應立即就近離開場地。
(3)游戲過程中,跑出規定區域則被判出局。
(4)不得提前偷看秘籍。
游戲建議:
(1)為了提高練習強度,場地可擴大至一塊足球場。
(2)為了追加先出局學生的運動量,規定1分鐘內被撕出局的學生繞田徑場跑兩圈,2分鐘內被撕出局的學生繞田徑場跑一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