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子
互聯網越便利,越構成生活不可缺少一部分,柴米油鹽、風花雪月,都不過是指尖中的輕輕點擊。但越是這樣,安全就愈發顯得重要。在互聯網這片浩瀚的海洋中,有多少隱秘、黑暗的地下暗河,在窺視著用戶的財產,伺機用各種手段欺騙用戶。
作為用戶總量超過10億的超級社交平臺,騰訊旗下微信與QQ從一般意義上來說,是一種技術中立的存在,但它們也承擔起了一份沉重的安全責任。
2015年,針對網絡黑產,微信累計處置違規公眾賬號12萬個,清理公眾平臺不法信息15萬條;QQ處置違規群組10萬個,QQ空間刪除不法信息20萬條。
網絡黑產實際上是整個互聯網行業面臨的共同挑戰。騰訊雷霆行動自2014年初成立以來,一直致力于聯動警方、行業伙伴和社會各界力量,共建生態化安全打擊平臺。
2015年,雷霆行動配合深圳、北京、江蘇、廣西等多地警方偵破各類網絡犯罪案件632起,抓獲犯罪團伙嫌疑人1023人,涉案金額6850萬元,獎勵舉報人290萬元。
在1月18日,打擊網絡犯罪的“雷霆行動”上,騰訊聯合警方揭示網絡欺詐新發三大態勢,據騰訊研究院副秘書長、網絡黑產研究專家毛晟斌介紹,2015年騰訊安全中心接到關于詐騙的舉報投訴下降了46%以上,但是網絡欺詐態勢仍然不容樂觀。
毛晟斌總結了當前網絡欺詐的三大態勢:
一是用戶信息的泄露。用戶的隱私信息是多種網絡犯罪手法所需的核心要素,也致使網絡用戶信息庫被盜事件頻頻發生。黑產團伙會利用這些信息實時精準的欺詐與敲詐,對用戶的信息和資金安全造成了很大的威脅。前不久在“果粉圈”引起較大反響的“蘋果鎖機”事件就是一個典型案例。
二是手機木馬愈發猖獗。自2015年以來,手機木馬一直呈高發態勢。根據騰訊1月最新發布《移動支付網絡黑色產業鏈研究報告》數據顯示,2015年新增的支付類病毒超過32.6萬個,全年被支付類病毒感染的用戶高達2505萬,平均每天就有81000多人遭受支付類病毒的侵害。騰訊移動支付與金融風險管理高級總監李鴻觀察到,當前移動支付領域的欺詐正逐漸由社工詐騙,慢慢向技術化詐騙轉移。如今,犯罪分子無須花費時間去誘騙受害人轉錢,而直接通過“偽基站”發送各種冒充10086、銀行或親朋好友的木馬短信。在用戶點擊短信中的木馬鏈接之后,手機木馬隨即植入用戶手機,盜取用戶個人信息,攔截轉發短信驗證碼。不法分子用這些信息登錄電商平臺購物,并實現盜刷。而在整個過程中,用戶幾乎毫無感知。
三是假冒欺詐成為了網絡欺詐的新趨勢。除了社工詐騙和手機木馬,目前越來越多的網絡黑產分子開始借助社交關系鏈來進行假冒欺詐。他們在黑市上購買到用戶的個人隱私信息和通訊錄后,會盜用用戶的頭像和名字,假冒成本人在其社交圈內行騙。例如,偽裝成某公司老總,并在社交平臺加其員工為好友,命令員工給特定賬戶轉錢。過去的一年里已經有不少公司財務人員遭受了此類網絡欺詐。現正值年末各公司清賬時間,雷霆行動提醒企業財務出納人員尤其注意此類新型詐騙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