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娜
(甘肅建筑職業技術學院,甘肅 蘭州 730050)
高職學生禮儀教育教學設計與方法的研究
張麗娜
(甘肅建筑職業技術學院,甘肅 蘭州 730050)
高職院校學生受教育階段是一個形成良好習慣的關鍵時期,在這個時期里很多禮儀習慣都逐漸養成,并且將會影響一個人一生。本文分析了高職院校禮儀教育存在的缺失,進而根據高職院校學生的特點,對禮儀教育課程進行了設計,并探討了多元化的教學方法。
高職教育;禮儀教育;教學設計;教學方法
為了解高職院校在校學生禮儀修養現狀,本人以蘭州市6所高職院校學生為對象進行調查,涉及近30個專業兩千多名學生。通過調查結果分析,可見當前高職院校學生禮儀教育存在缺失的現狀。
(一)高職院校存在禮儀課程的缺失
1.通過分析調查問卷中“你是通過哪些渠道了解禮儀知識的?”的問題,學生回答中“書本閱讀”與“家長教育”這兩方面最多,而只有很少數的學生選擇“學校課程教育”來獲取相關知識。通過分析認為,大部分的職業院校并沒有開設學生需要的禮儀文化課程。
2.從職業院校的禮儀教育狀況來看,只有個別專業的學生開設了禮儀教育課程。此外,我們對部分開設了職業禮儀這門課程的學生進行專門訪談,發現學生對課程中要求的“職業禮儀與禮貌”并不太清楚,只是淺顯的認為是良好的服務態度。
(二)高職院校很少開展實效性的文明禮儀活動
就問卷中“你們系或學院有沒有開展過關于文明禮儀的活動?”這一問題向幾位輔導員教師與學生進行訪談。分析訪談的內容得出:一是職業院校對禮儀教育工作浮于形式;二是直接從事教學工作的教師對禮儀教育的認識還不夠深入。
分析當前高職院校的禮儀教育狀況,普遍存在重理論、輕實踐,教育途徑與方法單一的不足。對此,高職院校應將靈活的教學方法、強化的實踐訓練與日常的禮儀培養結合起來,形成多元化的禮儀教育途徑。在禮儀課程教學方面,設計適合學生特點的教學內容與方法,以期通過有效的課程教學配合多元化的培養途徑,收到培養學生禮儀素養的效果。
(一)教學內容設計
禮儀教育的內容非常廣泛,根據高職院校學生的基本禮儀素養狀況與特點,設計恰當的教學內容。
1.校園禮儀。校園禮儀建設是創建文明校園的有效載體,它能夠有效提高師生的文明禮儀水平,是構建和諧校園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各種禮儀教育中,校園禮儀尤為重要,它是大學生在校園生活中應掌握并遵守的禮儀規范,包括校園生活禮儀、校園學習禮儀和校園儀式禮儀。
2.形象禮儀。個人形象具有自我標識的作用,具有完美品質的人不僅應該有美好的內心,也應該有美好的外在形象。人對自己的長相無法選擇,但可以通過努力加以彌補。學生形象禮儀強調的就是通過對儀容的適度修飾,對服飾和姿態的合理選擇,使學生能夠正確理解個人形象的價值,實踐學生儀容、儀表、儀態禮儀。
3.人際交往禮儀。交往禮儀是學生在社會生活中應重視并掌握的日常禮節。學生要想獲得未來事業的成功,必須學會創造和諧的人際環境,同時,還應在復雜的人際關系中表現、欣賞和發展自己。通過交往禮儀的學習,使學生正確理解和掌握交往禮儀中的見面禮儀、拜訪禮儀、待客禮儀和通信禮儀規范。
4.求職禮儀。現代市場經濟需要綜合型、應用型的人才。畢業生不僅要有較高的學歷和專業的知識,還需要良好的素養。不少招聘單位就從面試者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中進行判斷。通過求職禮儀的學習,使學生了解并幫助他做好求職應聘的準備工作,理解并掌握基本的儀表禮儀、行為禮儀和面試禮儀規范,提升求職的成功率。
(二)學生禮儀教學開課設計
學生禮儀開設必修課與選修課,課程內容包括基礎程與活動實踐課,授課時數為36學時。每周每班2學時,課外活動每周三次,禮儀培養興趣小組培訓每次1.5學時。教學內容包括理論部分與實踐兩部分,考試分為理論考試和實踐考試,其中理論考試部分占40%,實踐考試部分占40%,學習態度占2O%。理論部分考試試題為筆答,試題內容主要包括課上所講授的禮儀教育基本知識;實踐部分考試以禮儀表現評定為主,讓學生根據所學的禮儀內容中隨機抽取,設計場景進行實踐表演,時間15分鐘,根據每位學生的表現給出不同的分值。
高職院校禮儀教學是一門操作性很強的課程,要提高教學效果,需要從多方面入手做好教學工作,以增強高職禮儀課程教學的實效性。
(一)互動教學法
與傳統學科的理論教學方法不同,要把以教師灌輸為主的教學方法轉變為以學生參與為主的教學方法,這樣才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與實踐能力,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潛能,實現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禮儀課堂互動訓練可以是“師生之間互動”、“學生之間互動”,也可是“校園小課堂和社會大課堂互動”的多種“教、學、做”為一體的教學形式。
(二)演示訓練法
在社交禮儀實訓中,關于各種儀容儀態禮儀、行為禮儀、宴請禮儀,必須要用演示法才能使學生掌握正確的禮儀規范。
1.多媒體演示教學內容。教師利用多媒體播放與每個章節知識相關的圖片與視頻,使學生感性地理解知識,提高學習的興趣。比如,利用多媒體講解儀容儀表,讓學生直觀看到并感受到良好的儀容儀表在社交中的重要作用;在講解站姿、坐姿、走姿是通過視頻中的規范動作讓學生印象更加深刻;在講解宴請禮儀時,用多媒體展示宴會座次、桌次的安排,視頻中展示現場的禮儀規范,使學生記憶更加深刻。
2.教師示范演示訓練。教師親身演示比多媒體演示更加具有實效。比如在教學生化妝時,除了通過多媒體展示化妝步驟和化妝技巧,教師還要準備好化妝品,找學生當模特親自為學生示范打粉底、畫眉毛、涂睫毛膏、打腮紅和抹唇膏等技巧。講解領帶的打法時,事先準備好幾條領帶,親身為學生示范浪漫結、亞伯特王子結、溫莎結等領帶的打法。通過教師的示范,學生近距離地看到教師的標準禮儀做法和身上體現的美感,激發學生學好禮儀的熱情,提高學習效果。
(三)情境模擬教學法
為了激發學生在實際情境下的學習主動性與創造性,教師在教學中要設計各種模擬場景,讓學生身臨其境。比如在練習宴請禮儀時設計一個虛擬情境,將學生分組,分別扮演客人與宴會組織者,讓學生親自組織設計,參與從宴會的策劃到發請帖邀請客人,會場布置和桌次、席次的安排,餐桌擺臺、引領客人入席與席間服務等宴請禮儀的全過程。這樣的情景模擬讓參與者完全以主人翁的角色進行訓練,親身體驗日后工作活動中的實際場景。
(四)競賽教學法
每堂課演示教學完畢后,組織學生分組練習并對進行競賽。每組選出組長負責自己組員的訓練情況,訓練時間結束后讓各組同學分別展示訓練成果,由教師和其他同學進行評價打分,并對每組學生的表演進行現場點評。通過這樣的競賽考核方式,調動每組學生注重競賽結果主動掌握要領并加強訓練,將會收到比較理想的教學效果。
(五)課外實訓教學法
為了鞏固學習成果,在課堂訓練之外教師應該創造各種實踐機會。例如,鼓勵學生組織個人形象展示秀、西餐廳擺臺大賽等活動;電子商務專業的學生送到電子商務公司或政府電商基地去實習;會展管理與策劃專業的學生參加如蘭洽會、蘭州馬拉松比賽等大型展會或活動的接待工作;空中乘務專業的學生參加省“兩會”的接待服務工作,在實踐中進行鍛練。社會大課堂教會學生如何對不同的人進行禮儀稱呼、介紹和問候,如何著裝、怎樣待客、得體地對待贊美與批評,充滿自信地與人交往。
[1]劉連興,王景平,張美君.大學生禮儀修養[M].濟南:山東大學出版社,2004.
[2]張志霞.關于大學生禮儀修養課程教學的探討[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9,(8).
甘肅省教育科學規劃課題研究成果(課題編號:GS[2016]GHB1280)
張麗娜(1980-),女,漢族,山西太原人,甘肅建筑職業技術學院講師,研究方向:音樂欣賞、大學生禮儀、鍋莊舞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