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志琴
(江蘇省江都中等專業學校,江蘇 江都 225200)
中職機電專業教學改革的探索
陳志琴
(江蘇省江都中等專業學校,江蘇 江都 225200)
中職學校擔負起培養國家技術人才重任,機電專業是其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然而,由于受到傳統觀念和其他因素的制約,中職機電專業教學還存在一些問題,不利于培養合格的專業機電專業技術人才。因此,本文針對中職機電專業教學改革展開了探索,旨在促進中職機電專業教學向著良好的方向發展。
中職教學;機電專業;教學改革
隨著社會教育事業的不斷發展,中職學校必須順應社會教育的發展趨勢,對專業教學進行改革,這也是當前國家對職業教育發展的根本性要求。因此,對中職學校機電專業教學模式進行改革與創新勢在必行,它有利于學生專業能力的提高以及滿足社會崗位對機電人才的要求,從而提升學生的社會競爭能力。
(一)教學方法不完善
教學方法不完善是導致中職機電教學存在問題的直接原因。中職院校在開展機電專業教學過程中,大多數采用傳統教學方法,沒有將多媒體與機電教學內容有機聯系在一起,尤其是一些復雜的機械專業圖,如果不通過多媒體的形式向學生展示,學生在單一的教學方法下無法有效學習豐富的機電知識
(二)缺乏實踐
由于機電專業是一門應用性較強的學科,尤其是機械方面,學生不僅要掌握豐富的理論知識,而且要具備一定的實際操作能力。然而中職院校在機電教學過程中,由于受到實踐方面的限制,教師在教學期間,仍以理論教學為主,缺乏機械方面實踐機會。這樣將導致學生機電操作技能欠缺,理論與實踐未能有機聯系在一起,不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
(一)以綜合職業能力培養為核心
中職機電專業教育目標突出了職業崗位的重要性,旨在滿足學生就業需要和提高學生的職業行為能力??紤]到學生擇業和轉崗能力,機電教學不僅要培養學生一般的職業能力,還要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和職業素養,為日后更好的工作和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為了實現以綜合職業能力培養為核心這一目標,首先要做的就是重組專業課程體系。目前我國中職機電專業的課程安排仍未形成最適合職業能力培養的課程體系,安排課程之前必須經過大量橫向縱向的比較,課程前后要有緊密的聯系并且循序漸進或接近企業工作實際的過程,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改為以"能力"為基礎設計課程,從而實現教育與工作的完美結合。其次,以綜合職業能力培養為核心就要改革現有教學方法,不能一味追求專業知識而忽視對能力的培養。教師應合理編排教學內容,將傳統教學模式改為以完成工作任務為主要學習方式的課程模式。此外,以綜合職業能力培養為核心不應只停留在表面,更重要的是如何貫徹落實這一方針。教師應把課堂中心由老師轉變為學生,從而增強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提高學生接受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主導過程的同時更有利于學生了解自己不足之處從而進行自我反思與自我批評,培養學生認真負責、團結協作的精神。學生需要一個自我發展的空間,抓住機會自己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總結經驗和教訓,這種自我發現和自我總結的機會總是十分寶貴的。
(二)采用項目教學法,提高專業實踐針對性
所謂"項目教學法"就是在教師的指導和帶領下,學生和教師一同完成的一種獨特的教學行為。這種行為不僅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熱情,促進了學習的積極性,而且對專業教學的實踐有很強的針對性。在實施項目教學法的時候必須要滿足一些條件:
(1)實施項目教學法時,該項目必須要有明確的任務說明,同時該項目的工作成果要具有一定的應用價值,并且在項目的教學中具有固定的教學內容;
(2)項目教學法在教學的同時可能具有一些難度,教師可以在課堂或者是實驗教學的時候將該項目的一些特有技能組合在一起向學生進行講解;
(3)要聯系實際,使目前社會上一些企業的生產經營與該項目有一定的關聯;
(4)有特定的產品進行展示,這樣在項目中出現的一些困難和問題,學生才能有能力去獨自處理;
(5)在學習的末期,學生和教師之間應該進行共同討論,分享彼此學習的方法,評價各自的工作成果。
對于項目教學的開展,必須聯系實際,遵從企業相關工種的技能要求進行設計。
綜上所述,中職機電專業教學改革既要有良好的硬件條件,即要組建優秀的教師團隊,又要把實踐教學置于核心位置,把培養學生動手實踐能力放在首位。摒棄傳統"填鴨式"教育,注重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注重實踐操作能力的提升,從而迎合中國現階段教育發展趨勢,培養出一批良好專業技能與高尚職業道德兼備的綜合型人才。
[1]盧霞.中職機電專業課程改革的實施策略[J].職業技術,2015,(09).
[2]張元通.中職機電專業教學改革與實踐[J].新課程研究(中旬刊),2010,(09).
陳志琴(1985-),女,漢,江蘇南京人,江蘇省江都中等專業學校建筑系老師,研究方向:機械設計與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