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家鑫
摘 要:豫南地區傳統民居受到地域、氣候、文化等因素影響,孕育了燦爛民居建筑文化,創造出豫南豐富多彩的古村鎮及古民居。豫南民居具有南北交融特征,僅信陽地區內就出現了板木式和類徽派兩種不同的民居形式。這兩種民居形式融合南北、重視風水、布局靈活、防御性強、風格溫婉,可謂河南民居中獨特的存在。針對古民居的特點,本文提出了合理的旅游定位、與原住民共生、打造特色產業、建筑深度修復的豫南古民居保護對策,來應對老建筑的消失。
關鍵詞:豫南;古民居;現狀;分類;保護對策
豫南地區處于鄂、豫、皖三省交叉口,為我國南北過渡地帶,交通自古發達,地理環境特殊,素有“江南北國、北國江南”之美譽。由于地理、氣候、歷史等因素,豫南傳統民居具有融合南北建筑風貌的特征,其建筑既有南方建筑之氣韻,又得北方建筑之魂魄,體現了豫南地區自古以來多元的建筑文化。
1 豫南古民居現狀
1.1 損毀嚴重
豫南地區處于我國中部,物產豐富,自古是人口聚集區,存有較多規模較大的古村落。但由于缺少良好的政策指引,人們對古建筑保護的意識淡薄,使得許多優秀的古民居建筑已經被當地農民自發性的房屋建設所毀壞,留存到今天的相對完整的大型傳統村落遺跡已經較少。目前,大部分豫南古村落因為地處偏僻、基礎設施建設不足、快速城鎮化以及人口向外流等原因,處于瀕臨凋敝的無序狀態。村中居住者80%以上為老人、兒童。許多古宅無人管理,現已成為危房,亟須改造。
1.2 部分開發
在當今建設美麗鄉村和振興大別山老區的時代環境中,地域性民居村落得到了政府高度重視,豫南地區特色古村落與民居正在受到更多的關注,部分地區古民居得到了不同程度的修復和開發。例如,信陽地區較能體現地域特色的村落與民居開發地,如董家河睡仙橋、明港新集村等,其中信陽市平橋區郝堂村已形成了良性的經濟循環,還有部分正在進行中的有新縣丁李灣村、新縣西河村等。但部分古村落在進行旅游開發時也存在一定的問題,如僅僅對古民居外墻表面進行粉飾,未對其內部院落結構的修繕;修繕過程中未解決原住民的水電、網絡等現代化對接問題等。
2 豫南地區的古民居分類
2.1 板木式民居
板木式民居在信陽地區全境都有分布,代表地有信陽柳林鄉老街、信陽光山縣白雀園鎮老街、信陽市區內大部分明清古民居等。板木式民居一般高4~6米,以木材為主要建筑材料,木材不僅是結構材料,而且是主要的外立面材料。建筑南北外立面中,除臺階和屋瓦外,均為木板覆蓋,其中大面積為可開啟的木板門窗,建筑東西外墻材料則多為磚石。板木式民居為兩層,一層為主要居住空間,二層一般由木梯進入,為次要空間,一般不住人,以放置生產工具和雜物為主。民居中比較重要的房間,如堂屋,主要構架方式為抬梁式。板木式民居院落面積較小,多表現為高而小的天井院落,院落與建筑結合比較靈活,不追求嚴謹的中軸線布局,這點與傳統的北方民居建筑不同。
2.2 類徽派民居
類徽派民居在信陽新縣較為常見,代表地有信陽新縣丁李灣村古民居、信陽新縣周河鄉西河村古民居、信陽新縣周河鄉樓底村古民居等。此類民居外墻主要材料為磚石,內部結構框架主要材料為木材,建筑外觀青磚涂以白灰,加之深灰色的屋瓦,給人質樸清新的感覺,呈現粉墻黛瓦的徽派建筑特征,但在布局、院落、空間與細部又與典型的徽派建筑有所不同,故稱為類徽派建筑。民居中比較重要的房間,如廳屋,主要構架方式為抬梁式,與板木式民居構架方式相同,可取得較大的室內空間。類徽派民居房屋以合院形式圍合天井院落,形式有對合式、三間兩搭廂等。豫南的類徽派建筑門樓高大、裝飾細致,往往是一組建筑與院落的“門面”。門樓山墻為一階式的馬頭墻,墻頭覆以青瓦,呈兩坡檐,座頭形式有朝笏式和鵲尾式兩種。
3 豫南古民居保護對策
3.1 合理的旅游定位
古民居的旅游開發應遵循適度原則,多數豫南古村落地理位置偏遠,單個村落面積不大,各有特色,多個村落相距不遠。基于這種情況,適宜小規模的微型旅游開發,即三天以內的游覽觀光,游客定位以周邊城市家庭出游為主。適宜開發多村落串聯旅游路線,如可將同一個區位內的新縣的丁李灣村、西河村、樓上村、樓下村統一規劃進一條旅游線路。在規劃時盡量使路線宏觀調整,消除重復路線,多村落建立完善、統一的標識系統等。
3.2 與原住民共生
保護古民居,把里面的居民全部搬遷不是一種明智的做法,那樣只能使古村落喪失生機和活力。目前,許多古村落的主要居住者是老年人和殘疾人,年輕人幾乎沒有,通過效益可觀的商業開發與村落環境與基礎設施建設的提升可自然回流人口,增加原住民數量。古村落原住民對村落的歷史、習俗等更為了解,回流人口可帶來傳統手工藝的復興,初期政府可對傳統手工技藝進行補貼,并聘請專業團隊進行產品包裝、升級,待形成良性利益鏈條后可撤銷補貼。例如,明港新集村通過建設閱覽室、群眾廣場等公共設施與場所,提升了原住民的整體生活環境和質量,同時特色的農村閱覽室、茶室等也是吸引外來游客的亮點之一。
3.3 打造特色產業
自然山水資源非一流的地區,依靠單純的旅游業帶來的經濟效益是有限的。豫南地區自古物產豐富,品質繁多,如較有特色的綠茶、紅茶、農家酩餾酒、商城通鮮魚等,這些都是能夠帶來多重經濟效益的特色產業。通過深化包裝、注重多樣的宣傳渠道開發,特別是在柳林老街與白雀園老街等傳統商業街,可結合購物游推出當地農家手工掛面、豆腐、皮蛋等特色產品。
3.4 建筑深度修復
對古民居的旅游開發應當建立在保護性修復的基礎上,而非單純地從短期經濟利益出發。對古民居的修復應建立在重復考證、對比原樣和古籍的基礎上,重視地域特色文化的表達,而非迎合當下流行的審美眼光去改造古民居。要充分認識發揚傳統和地域文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避免開發中各地出現趨同現象和特色危機。由于年久失修,不少豫南明清古民居已成為危房,現代化的設施設備更是缺乏,所以亟須對其進行內部結構加固,并改造原住民的水電、配備互聯網、監控等現代化設施設備。我們要明白,只有使傳統建筑與現代生活接軌,才能使其發揮新的活力。
參考文獻:
[1]卜琳.中國文化遺產展示體系研究[D].西北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12.
[2]魯延召.河南古村落旅游資源保護現狀及原因探討[J].河南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03).
[3]王冬.鄉村社區營造與當下中國建筑學的改良[J].建筑學報,20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