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金盛

摘 要:玉器雕刻是中國古老的雕刻技藝品種之一,隨著社會經濟的繁榮,各種玉器雕刻藝術品走向市場,深受群眾的喜愛。本文以產自云南省龍陵縣的黃龍玉為研究對象,以黃龍玉人物雕刻為題材,從玉雕工藝中人物的雕刻分類,工藝步驟,玉雕人物頭、臉體積塊面的劃分,玉雕人物頭、臉的雕刻方法,玉雕人物手的雕刻方法,玉雕衣紋雕刻要點六個方面,探討黃龍玉人物雕刻的技巧。希望黃龍玉人物雕刻工藝對玉文化的發展與傳承產生重要的影響,并得到更好的保護和發展。
關鍵詞:黃龍玉;人物雕刻;工藝
隨著我國經濟和社會的發展,藝術品的市場不斷繁榮,各種各樣的藝術品走向市場,同時也出現了多種玉石雕刻材料。其中有一種叫黃龍玉的材料受到廣大群眾和收藏家的喜愛。
黃龍玉最初人稱黃蠟石。在當地人看來,它有著田黃般的顏色、翡翠的硬度,硬度好、透度高、色彩鮮艷豐富。由于其產在龍陵,又以黃色為主色,故最終得名為黃龍玉,其主色調為黃、紅兩色,兼有羊脂白、青白、黑、灰、綠等色。有“黃如金、紅如血、白如冰、烏如墨”之稱。具體說:黃的有金黃、蜜黃、蛋黃、雞油黃、橘黃、枇杷黃等深淺不一的黃色;紅的有雞血紅、朱砂紅、豬肝紅、玫瑰紅、淺紅、水紅等;白的有雪白、冰白等。它的質地細膩,溫潤透徹,色彩斑斕,是繼壽山石后,我國發現的一種非常適合創作藝術品雕刻的好材料。
黃龍玉它的出現在云南保山市龍陵縣,地處中國西南邊陲,介于怒江、龍川江之間,高黎貢山脈由北向南伸入縣境。利用黃龍玉的特點,可以雕刻出各種精美的藝術作品:如人物、動物、花鳥、山子等。要想雕刻出好的藝術作品,首先要學習中國傳統文化、美學知識,提高文化素質、藝術修養、審美觀念,打好繪畫基礎,提高雕刻技藝水平。在繁多的玉雕藝術品當中,人物一直是黃龍玉雕刻的主要題材內容。以人物來表達思想,傳遞感情最為直接、簡捷、明確,雕刻人物過程中需要使人物生動傳神,以表達作品的文化內涵,與動物、花鳥、山子相比,人物的要求和難度也是最大的。五千年的文化源遠流長,底蘊博大精深。在歷史的長河中,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名杰雅士層出不窮,他們都是人文、倫理、道德的形象典范。那么如何才能雕刻出生動傳神的玉雕人物,是我們首要研究與探討的,在有堅實的素描基礎和過硬的線描能力,了解人體結構和人體構造,同時還要了解朝代服飾、歷史背景、人物特點和不同的人物性格特點。
1 分類
從玉器雕刻的角度來看,玉雕人物可分為仕女、老人、佛像、童子四種風格不同的技法。
第一,仕女,雖然是指題材內容和造型特征,但已成為一門技法,玉雕仕女是雕刻古代少女形象的一種技法。
第二,老人,可理解為除武將之外的男子形象,因為玉雕較少表現少年男子,而以表現中、老年男性為主,故稱為老人。帝王、男性神仙、文人學士、羅漢、漁翁人等都是用老人技法制作出來的。
第三,佛像,從雕刻技法角度看,并不是單指佛,也包括菩薩、飛夭、番佛等。但不包括羅漢和天王、力士等,原因是羅漢的雕刻技法與“老人”相近,天王、力士的雕刻技法與武將相同,故劃歸為不同的技法。(如圖2)
第四,童子,是專指制作古代兒童形象的技法。以上四種技法雖有風格上的不同,但雕刻的方法和原理是一樣的,因此,在掌握以上四類造像上的特征和雕刻方法后,便可以在更大的范圍內從事人物雕刻的創作。
2 工藝步驟
玉雕人物的制作可分為工藝設計、坯玉、細工、精細修飾、拋光五個步驟。
3 玉雕人物頭、臉體積塊面的劃分
3.1 頭的體積塊
從正面看,一個美麗的頭型是由一近似卵形的線所界定。構成這封閉的圓形主要依靠四條曲線;一條是由耳部經過下頜再到另一耳部,構成一條優美的、自由流暢的曲線。另一條是由耳部經過頂結節再到另一耳部,是一條變化較少的曲線。從側面看,由額經過異端再到下頜的一條曲線勾畫出一個人的側面影像。由后腦殼經過頭到額的一條曲線,變化很少,永遠為優美的圓頂形。一個頭形大體由這四條曲線構成。
3.2 頭的動態
頭部的動態是多種多樣的,在大多數情況下,可以分解為扭轉和俯仰兩種動作。由于扭轉和俯仰兩種不同動作的合成,便構成頭部動態。這種先分解再合成的思考方法對于雕刻工藝是具有實用價值的。我們在繪制設計稿時,是按照透視法則來表現頭部的動態的。透視法則是將具有三維空間的立體形象變成兩維空間的一種表現手段。但是在雕刻中(特別是圓雕),仍然是用三維空間表現三維空間,其心理結構和思維過程與繪畫截然不同。如果是按圖施玉,則是將二維空間的平面形象,還原于三維空間的主體形象。
3.3 面的塊面
一般地說,臉部是由四種極為明顯的玦面所構成,一是前須是祀形的,在其上是頭蓋骨。二是顴骨區是扁平的。三是一個豎立起的圓錐體在這個圓錐體上連接著鼻子的底部和嘴。四是下頜是三角形。
4 玉雕人物頭、臉的雕刻方法
工藝設計階段在這一階段主要考慮如下幾個問題:領會設計圖紙的創作意圖。在玉料上考慮頭的實際位置,要根據玉石料的具體情況進行修正設計祀案在考慮頭的動態和在料中的實際位置后,還必須考慮是否與玉料的具體情況相符。因為玉料上任何一點毛病的都不允許出現在臉部及脖子上。所以考慮頭的動態固然重要,但仍須用玉料的具體情況來修正。
5 玉雕人物手的雕刻方法
人們觀察手是十分方便的,但是要雕刻好手卻不那么容易?!爱嬋穗y畫手,畫樹莫畫柳,畫馬難畫走;一畫易出丑”。因為每一只手是由16種不同的體塊構成:手本身的體塊每節手指的每一截指骨,拇指的二截指骨、掌心等。我們在雕刻手時就必須考慮16種體塊的形狀,祀位和朝向,在正常的情況下手背是呈弧形的。但是當手心如下,平壓在桌子上時,手背就變成了扁平的了,連骨骼也變得不清晰起來。當手掌平伸出去時也是如此。當手握成拳頭,或手提重物時,手背就會變得相當回起來。另外,從側面去看整個手的厚度,就會發現手腕厚于手背,手背又厚于手指,它們像是階梯一樣慢慢地下降。手腕的寬度是厚度的二倍,在接近手臂的地方要窄一些。
6 衣紋雕刻要點
對于衣紋的處理,不僅要考慮服裝的樣式和質感,更主要的是表現它和人體的關系,要從表現人物形象的高度去認識它們,理解它們。玉雕衣紋繼承了我國繪畫藝術的以線造型的光榮傳統。我國的繪畫藝術在長期的藝術實踐中形成了一套用線描表現衣紋的方法,雖然玉雕中的衣紋處理,尚未達到如此高度,但是二者是有深厚的血緣關系。玉雕中的衣紋是以線為主的,但要從物體的體積觀念出發,去安排和組織衣紋。派衣紋,要祀“輪廓線”“結構線”“運動線”“慣性線”等,看成是表現各種大小體面關系的線。切不可在形式上去追求在紋的表面變化而刻一些是無意義的人級。
玉器雕刻的人物根據不同的類型,所使用的手法和注意事項都有所不同,在操作過程中我自己也遇到了很多的問題,每一個人物的塑造都需要經過反復的推敲和思考,使用不同的雕刻工具來完成,每一件作品都包含著創作者的心血。
注:黃龍玉資料:參考于黃龍玉介紹。雕刻技巧:參考于網絡資料與人物雕刻資料文化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