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冬雪
摘 要:現代舞作為一種肢體文化藝術,其藝術創編在于運用身體語言來表達和詮釋舞者本人對生活的觀察、分析、選擇、提煉、加工來塑造舞蹈藝術形象,傳達舞蹈藝術效果。舞蹈創編作品作為一種藝術題材,是以身體為肢體語言作“心智交流”現象之人體的運動表達藝術;教學是教師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引導學生積極學習,幫助學生掌握科學文化知識和基本技能,促進學生發展的教育過程。
關鍵詞:現代舞;研究現狀
1 國外關于現代舞創編性教學的研究
現代舞項目本身產生于西方,至今已有100多年的歷史,西方現代舞技巧主要是對傳統舞蹈風格、技巧等特點的反映,以此來表達舞蹈者本人的內在情感,并把個人的文化價值觀念融入舞蹈實踐當中。隨著西方現代舞的不斷發展,如今其已演化為具有多種舞蹈風格和流派的文化體系,現代舞創編也成了演繹者本人舞蹈創新意識和能力的一個重要評價指標。西方現代舞創編教學在實踐過程中也形成了多種教學體系和教學風格。特別是在歐美發達國家,在專科、本科和研究生層次上的現代舞專業人才培養過程中,也均開設了現代舞創編理論和實踐方面的課程。其中,美國也注重把現代舞創編意識培養滲透到中小學教學中,形成了分支明確、課程規范的課程模式,同時也推進了現代舞在美國學校教育中的普及化程度。
從西方現代舞創編教學的發展現狀來看,都表達了舞蹈內容和舞蹈形式的變化。例如,從美國現代舞形式變化的角度來看,現代舞創編教學經歷了自由舞創編教學、早期現代舞創編教學、古典現代舞創編教學、后現代舞創編教學和后現代舞創編教學五個階段;德國現代舞創編教學則經歷了新舞蹈創編教學和舞蹈劇場創編教學兩個時期。其中,早期比較有代表性的舞蹈創編教師有美國的鄧肖、露絲·圣月妮絲和泰德·肖思夫婦、魯道夫·拉班和瑪麗·魏格曼師生、特懷拉薩普和梅雷迪芒克等,到了70年代中期,皮娜鮑希創編了后現代舞(Postmodern dance),成為威震世界現代舞壇的一大流派。這些早期的創編性成果為現代舞的發展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基礎。
1927年,紐約時報音樂家John Morthin首次使用了“現代舞”(Modern Dance)這一概念,自此這種舞蹈藝術也開始真正走進人們的生活。他認為現代舞主要依靠音樂來引導舞蹈的樣式,舞蹈技術取決于編導自身的思想及風格,并把作者個人的信仰、宗教注入在舞蹈中,舞蹈更多地表現為一種敘事性。其中,美國學者Bessel.M(1994)對現代舞創編教學的對象和目的進行了研究,[1]法國學者Janellwatson(2000)對現代舞蹈動作創編的教學方式進行了探索,[2]但是尚未形成一套完整的現代舞教學模式和課程體系。
2 國內關于現代舞創編性教學的研究
國內學術界對現代舞的普遍認識為,我國現代舞產生于1936年,由著名的舞蹈藝術家吳曉邦先生從日本引入,并結合中國的傳統舞蹈藝術風格創編了大量的現代舞藝術作品,當時人們也把這種舞蹈形式稱之為“新舞蹈”。到了50年代,在“親蘇反美”熱潮的影響下,中國對西方文化的抵制導致現代舞的發展也遭受了一定的挫折。直到改革開放以來,中西方文化的廣泛交流與融合才讓中國的現代舞藝術也開始得到了更廣泛的傳承。但是這一時期,外來的現代舞所傳達的觀念、方法、精神和理念并沒有得到國內舞蹈家的普遍認同,現代舞創編課程教學也沒有得以展開。到了90年代以后,現代舞開始進入本土化的過程,在廣州、北京、上海、武漢等城市的高校先后成立了現代舞專業系別。1986年,廣東省首先成立了廣東省舞蹈學校,并創辦了中國第一個專業現代舞團;1987年,組建了國內第一個現代舞實驗班,并赴港、澳、臺、美國、德國、法國、瑞士演出,受到了一致歡迎,塑造了中國現代舞蹈的國際形象。隨后,北京舞蹈學院編導系也相繼成立了現代舞實驗班和現代舞大專班,舉辦了“中國首屆現代舞大賽”。自此,國內學者對于現代舞創編教學的研究也得以進一步深入,這也為我國高校現代舞教學的課程體系與現代舞教學的獨特風格的形成奠定了基礎。具體的研究成果主要表現如下:
賀電(2008,4)在《現代舞技巧課教學的獨特形式及宗旨》一文中認為,[3]現代舞教學需要融入創編理念和創編意識,突出現代舞技巧訓練,培養學生的即興創作能力,現代舞創編教學不是讓學生機械地外在模仿,而是講究在不斷重復中變化,強調肢體無聲語言訓練,培養學生對舞蹈時間和空間的認識,實現對學生形體與智力的雙重開發;許愛梅(2005,5)等學者在《現代舞即興課教學探討》一文中,[4]提出了現代舞蹈創編即興課的教學方式,即興課作為一種教學手段,是練習者本人根據個人對音樂節奏、風格的理解,在沒有預先編排的情況下創編出一系列現代舞蹈技術動作,他認為,現代舞即興課創編教學需要給學生提供特定的教育創意文化環境,進而培養和開發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陳采虹(2004,6)在《淺談高校現代舞教學的嘗試》一文中指出,[5]大學生現代舞創編能力的提升需要從了解和認識現代舞入手,開展欣賞課授課模式,讓學生對現代舞創編有個較為清晰的認識,然后讓學生在舞蹈實踐中感受空間和自我,對身體各部位進行挖掘、訓練和利用,最后,培養學生用肢體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感受,這樣才能培養大學生的創編能力和創編意識;閆子樂(2006,2)在《淺談高校中國現代舞教育》中談到,[6]大學生現代舞的創編能力教育需要從培養學生的興趣入手,啟發學生學習和研究現代舞蹈藝術形式,表達一種時代精神,提倡創造性思維理念,因地制宜、靈活機動地選擇現代舞課程模式。
綜上所述,從目前國內外現代舞創編教學的發展現狀來看,學者們主要從教學目標、教學任務、教學方法和課程模式入手來培養學生的創編能力。這些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理論的層次上展開抽象的思考,缺乏實證性的研究成果,對于現代舞創編課程教學現狀的實證研究較少,現代舞創編教學過程中的問題意識和問題解決意識不足,難以形成具有中國教育特色的現代舞創編課程體系和課程模式。
參開文獻:
[1] Bessel.M . Moderndanceteachinganalyzing[J].Edueationmagzine,1994(7):23-25.
[2] JanellWatson.Thedevelopmentofmodendanceskill[J].danceannal,2000:100-105.
[3] 賀電.現代舞技巧課教學的獨特形式及宗旨[J].黃河之聲,2008(7):63-64.
[4] 許愛梅,城興,肖虹.現代舞即興課教學探討[J].體育學刊,2005(5):84-85.
[5] 陳彩虹.淺談高校現代舞教學的嘗試[J].河北建筑科技學院學報(社科版),2004(6):105-106.
[6] 閆子樂.淺談高校中國現代舞教育[J].重慶工貿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6(2):88-91.
[7] DavidHJonassen.InstructionalDesignModelsforwell-Structuredand StrueturedProblemSolvingLearningoutcomes[J]. Edueational Techno LogyResearchandDevelopment,1997,45(l):65-94.
[8] 劉青戈.現代舞蹈的身體語言[M].上海音樂出版社,2003.
[9] 于平.現代舞當代舞與其他[J].舞蹈,2003,25(12):3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