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在縣級財政績效評價工作中難免會遇到一些問題,本文在分析縣級財政支出績效評價存在問題的基礎上,提出了完善縣級財政績效評價體系的具體措施。
關鍵詞 財政支出;績效評價;問題
對縣級政府進行科學的財政支出績效評價,能夠有效提高財政資金的效率,提升縣級政府的施政能力,更好的體現出縣級政府的服務職能。隨著我國公共財政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在經濟較發達的東部地區,縣級政府財政支出績效評價已經逐步走入正軌,但是在我國西部地區,由于縣級財政支出績效評價工作起步較晚,在工作中難免會遇到一些困難,暴露出一些問題。
一、縣級財政支出績效評價存在的問題
(一)缺乏法律約束和制度保障
一方面,我國在財政績效評價方面的法律法規幾乎是空白,缺失財政支出績效評價的頂層設計,使績效評價工作無法可依,影響到了財政支出績效評價工作的嚴肅性和權威性。另一方面,沒有針對縣級財政支出績效評價的全國性制度規范形成,目前縣級財政支出績效評價工作主要依照財政部2011年頒發的指導意見和暫行辦法進行,部分內容上不符合縣級政府財政支出績效評價需要。
(二)選取的評價指標不科學
首先,選取的評價范圍覆蓋面較窄。選擇項目指標傾向于經濟績效,忽略生態環境績效和社會績效,評價涉及面存在局限,不能綜合反映出縣級財政支出的整體績效;其次,選用的評價數據科學性不足。往往選擇上一年度的預算執行情況進行評價,缺少對長期績效項目的評價,忽略了縣域經濟的長遠發展;再次,定量指標較少,定性指標較多。定性指標往往會受到評價主體主觀因素的影響,難以公正客觀反映出縣級財政支出績效的實際情況。
(三)評價主體單一
進行縣級財政支出績效評價的主體是縣財政局,縣財政局作為分配財政預算的主體同時要對財政資金的使用情況進行監督,難免會在部門利益驅使下,對存在的問題避重就輕;不能有效的履行其評價職能;此外,財政支出績效評價不僅專業性強,還需要具備相關各方面知識的綜合型人才,而縣財政局受人員編制的限制,缺少財政支出績效評價的人才也一定程度上影響到了績效評價水平。
(四)評價結果得不到應用
財政支出績效評價的結果將作為制定財政預算的重要參考,但是在縣級財政支出績效評價中,通常以上年度的財政支出數據做績效評價,很多時候等上年度的財政支出預算評價結果出臺之時,下一年度的預算編制已經接近完成,評價的結果只能作為檔案來保存,評價結果的導向作用難以體現;即使在財務資金支出項目中發現了問題,也因為對責任人的約束力不足限制了評價結果的制約作用。
二、完善縣級財政績效評價體系的措施
(一)夯實績效評價法制基礎
深入開展財政支出績效評價工作,必須以健全的績效評價法律體系作為基礎,使財務支出績效評價工作有法可依,使績效評價工作在法律保障之下有序進行,因此,必須盡快完善財政支出績效評價方面的相關法律法規,明確績效評價的主體和對象,確立評價內容和評價方法,在法律層面賦予評價機構調查評價財政支出和懲處違規違法行為的權力,確保縣級財政績效評價工作的權威性、規范性和有效性。在完善法制保障的基礎上,財政部和省、市兩級政府要針對縣級財政的特點,根據地區社會經濟發展具體情況制定出具有可操作性的縣級財政績效評價制度,指導和規范績效評價工作的順利進行。
(二)科學設計績效評價指標
為了保證縣級財政支出績效評價結果的公正、全面和客觀性,必須科學選用績效評價指標。在設計績效評價指標時,要考慮到以下三點因素:第一,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兼顧。不僅要選用縣域經濟發展、財政收支情況等方面的經濟指標,還要將結合扶貧、養老、教育、醫療和生態環境等社會效益指標進行綜合評價;第二,短期指標與長期指標相結合。選用指標進行績效評價不要局限于上一年的短期數據,應該將可能帶來長遠利益的跨年度項目也列入績效評價范圍之內;第三,盡可能多的選用定量指標。為了減少主觀因素對評價結果的影響,選用績效評價指標應該堅持少用定性指標,多用定量指標的原則。
(三)建立多元化的評價主體
改變縣級財政支出績效評價工作流于形式的狀況,必須構建一個多元化的績效評價主體,全方位推進和監督財政績效評價工作的展開。這一多元化的評價主體不僅包括縣財政局,還包括縣人大和審計、監察、統計等政府職能部門,還要邀請專業評價機構、績效評價方面的專家學者和公眾媒體加入其中,形成相互制衡而又權責分明的評價主體,確保財政資金的安全。在多元化的評價主體中,縣級財政部門仍然是績效評價的主要執行者,其他組織和個人發揮監督績效評價作用。為了提高績效評價水平,縣級財政部門要注重高素質的專業績效評價人才的吸收和培養。
(四)注重績效評價結果的應用
為了使財政支出績效評價工作發揮其應有的作用,績效評價結果必須拓寬其應用范圍,在現有法律框架下表現出足夠的約束力。首先,在下一年度縣財政預算沒有正式發布前,要根據本年度的績效評價結果對下一年度的財政預算進行必要的修正。其次,績效評價結果要向相關的政府部門提交供其參考,還要積極響應財政部等上級主管部門要求,定期向社會公眾公開評價結果,自覺接受社會輿論監督。第三,同審計和監察部門結合起來,對于績效評價中發現的弄虛作假行為和浪費現象要解決揭露,對其中的違紀違規行為要果斷懲處。
綜上所述,面對縣級財政支出績效評價工作中存在的問題,需要我們從制度環境、指標設計、評價主體和評價結果應用等多方面不斷的探索,以適應財政支出績效評價越來越高的工作要求。
參考文獻:
[1]羅海山.加強廣西縣級財政預算績效管理研究[J].經濟研究參考,2015(59):17-23.
[2]曹斌.關于推進縣級財政預算績效管理的思考[J].會計師,2015(09):7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