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愛宗
摘 要:2015年我國提出馬鈴薯主糧化戰略,是馬鈴薯由副食消費向主食消費的重要舉措,是改善我國居民膳食結構的創新途徑,是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重要補充,是貧困地區農民實現增收的重要來源。該文介紹了定西市馬鈴薯產業的發展現狀,針對存在問題提出了相應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馬鈴薯;主糧化;發展現狀;對策建議
中圖分類號 F32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6)19-0046-02
馬鈴薯主糧化,就是將馬鈴薯加工成適宜中國老百姓消費習慣的饅頭、面條、米粉等主食產品,最終實現馬鈴薯由副食消費向主食消費轉變、原料產品向加工制成品轉變、溫飽消費向營養健康消費轉變。馬鈴薯是定西三大特色優勢產業之一,歷屆定西市委、市政府對發展馬鈴薯產業非常重視,在人力、財力等方面都給予了大力支持,特別是2008年市委、市政府提出打造“中國薯都”的目標以來,定西馬鈴薯產業得到了長足的發展。經過多年的培育開發,定西馬鈴薯產業化發展格局已經形成,已成為全國馬鈴薯三大主產區之一和全國最大的脫毒種薯繁育基地、全國重要的商品薯生產基地和薯制品加工基地。馬鈴薯主糧化戰略的提出,為定西馬鈴薯產業帶來了千載難逢的發展機遇。本文對定西馬鈴薯產業發展現狀、問題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應的對策建議,以期進一步提升定西馬鈴薯產業的發展水平,實現由馬鈴薯產業大市向產業強市轉變。
1 發展現狀
定西地處黃土高原、青藏高原和西秦嶺交匯地帶,全市海拔1 420~3 941m,年降水量350~600mm,降水規律與馬鈴薯生長期相吻合,特別有利于馬鈴薯塊莖的膨大,也有利于馬鈴薯增產和干物質積累,還對馬鈴薯病毒病的蔓延和重發具有很好的抑制作用,有效地減緩了馬鈴薯品種和品質的退化速度,這為定西種植馬鈴薯創造了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21世紀以來,特別是2008年以來,定西市委、市政府把馬鈴薯產業作為定西的第一大優勢產業著力培育,并創造性地提出了打造“中國薯都”的目標。在充分利用國家和省上對馬鈴薯產業發展的扶持政策的基礎上,結合我市實際,出臺了針對于馬鈴薯種植、加工、銷售等一系列加快馬鈴薯產業發展的支持政策,使定西馬鈴薯產業得到了快速發展。目前,定西馬鈴薯產業已經成為當地農民增收的重要產業,在區域經濟協調發展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多年來,定西馬鈴薯種植面積一直穩定在20萬hm2以上,總產量500萬t以上,年生產脫毒種薯7.6億粒,在全國市州中居第一位。全市有萬t以上馬鈴薯加工企業27家,年加工能力超過了60萬t,初步形成了以精淀粉、全粉、變性淀粉、休閑食品等為主要加工產品的馬鈴薯加工體系;有市級以上馬鈴薯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2家,建立起了較為完善的馬鈴薯產學研體系;在市場交易中,形成了以安定馬鈴薯交易中心為核心,輻射全市縣區的網狀馬鈴薯銷售體系。特別是在2008年以來,定西連續8年成功舉辦了中國定西馬鈴薯產業發展大會,使定西馬鈴薯產業知名度不斷提升,影響力不斷增強。經過多年的大力培育,定西馬鈴薯產業已走在了全國馬鈴薯產業的發展前沿。2015年全市馬鈴薯種植面積23.446萬hm2,總產500萬t左右,農民人均從馬鈴薯產業中獲益約占農民人均純收入的30%左右。
2015年1月,我國提出馬鈴薯主糧化戰略,9月21日全國馬鈴薯主食加工產業聯盟在定西成立,這為定西馬鈴薯產業的發展升級帶來了難得的機遇。全國馬鈴薯主食加工產業聯盟的成立,對于建立以市場為主導的分工、合作、交流、創新機制,進一步整合馬鈴薯主食產品加工資源,提高產學研結合組織化程度,整合政府部門、科研機構、高等院校、企業和社會團體的優勢資源,加快馬鈴薯主食加工產業進程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將進一步加快定西馬鈴薯產業轉型升級步伐,推動定西馬鈴薯產業由低層次擴張向高端化發展邁進,實現馬鈴薯產品由副食消費向主食消費轉變,由原料產品向產業化系列制成品轉變,由溫飽消費向營養消費轉變。
2 存在問題
雖然定西馬鈴薯產業發展迅速,在種植、加工、銷售等方面走在全國前列,但與馬鈴薯主糧化的新要求還有一定的差距,存在一些問題。主要表現在:一是缺乏主糧化認識。由于受傳統消費觀的影響,一直以來我國大部分地區包括定西都把馬鈴薯當成一種輔助糧,以鮮薯消費為主,短期難以改變飲食習慣;二是缺乏加工技術。定西馬鈴薯加工主要是以淀粉加工技術為主,雖然近幾年新增了全粉和薯片加工生產線,但是適合中國居民消費的馬鈴薯饅頭、面條等馬鈴薯主食產品加工技術還較為缺乏,幾乎是空白;三是缺乏相關人才。盡管定西馬鈴薯產業發展已走在全國馬鈴薯產業發展前沿,但是在馬鈴薯主糧化相關技術和產品的研發方面還很欠缺,缺少相關的科研人員和技術人員。
3 對策建議
3.1 著實加大對馬鈴薯的宣傳力度 加大宣傳力度是實施馬鈴薯主糧化戰略的前提。充分利用電視、網絡、報紙、廣播等媒體,通過專訪、簡訊、約稿等多種形式,不斷加大對馬鈴薯主糧化戰略的宣傳力度。大力宣傳好馬鈴薯主糧化戰略對確保國家糧食安全、改善消費者膳食結構和促進地方經濟發展的重大意義,廣泛宣傳好馬鈴薯所具有的營養價值和對人體機能的重要性,認真宣傳好主糧化是馬鈴薯產業發展的必然趨勢和主糧化戰略帶來的經濟和社會效益。支持馬鈴薯主食產品加工企業舉辦產品新聞發布、現場品嘗、宣傳推介等活動,形成“政府搭臺、企業唱戲、多方參與”的互動格局。通過多種形式的宣傳,進一步堅定全民對馬鈴薯主糧化的信心,營造馬鈴薯主食產業開發的良好的輿論氛圍,形成全民參與馬鈴薯主糧化戰略的良好局面。倡導廣大消費者樹立“營養引導消費”的現代消費理念,引導廣大消費者選擇食用馬鈴薯主食產品,進一步擴大馬鈴薯產品的消費市場,讓馬鈴薯主食產品走進千家萬戶,真正成為百姓餐桌上的主食。
3.2 切實加強對馬鈴薯產學研合作力度 加強產學研合作力度是實施馬鈴薯主糧化戰略的關鍵。定西要按照國家對馬鈴薯主糧戰略的要求,結合本地實際,在全市馬鈴薯種薯的基礎上,依托愛蘭、凱凱等馬鈴薯育種企業和馬鈴薯協會,加快選育與引進一批質優、高產、抗逆、綜合性狀優良的馬鈴薯專用品種。在現有馬鈴薯加工產品的基礎上,加快對添加馬鈴薯全粉的面條、饅頭、米粉等主食加工工藝和裝備的研究步伐;在不斷創新馬鈴薯傳統菜用烹飪技術的基礎上,大力開發馬鈴薯淀粉主食產品,有效地促進馬鈴薯鮮食和菜用向多樣化、優質化、特色風味化發展。不斷加強和大專院校、科研院所在馬鈴薯主糧化方面的合作,重點在馬鈴薯品種選育和引進、主食產品研發、生產工藝改良等方面,加快馬鈴薯主糧化產學研一體化,真正把產學研合作打造成馬鈴薯產業發展壯大的助推器。
3.3 強化馬鈴薯標準化建設力度 強化標準化建設力度是實施馬鈴薯主糧化戰略的基礎。根據洮、渭、漳河流域河谷川水區、南部高寒陰濕區、北部干旱半干旱區不同生態區域的特點,按照馬鈴薯主糧化的要求,對馬鈴薯的種植、耕作、產品加工和銷售均實施標準化管理,圍繞“依托龍頭建基地、突出特色建基地、依托市場建基地、連片開發建基地”的思路,不斷擴大馬鈴薯標準化種植區域和范圍,建立一批馬鈴薯標準化種植示范基地,實現馬鈴薯平穩增產。加快馬鈴薯發展方式轉變,全面實施馬鈴薯產加銷標準化建設,實行現代農業科技與傳統農業技術相結合,良種、良法和良田相配套,大力推廣旱作農業種植技術,切實把標準化種植、標準化生產、標準化加工、標準化營銷滲透到馬鈴薯主糧化戰略的每一個環節,進一步提升馬鈴薯的綜合生產水平。
3.4 提升馬鈴薯精深加工水平 深加工是改進和完善馬鈴薯主糧化的加工工藝,是提升主糧化產品在馬鈴薯總消費量中的比重的關鍵。根據大眾消費習慣,鼓勵和支持科研單位與加工企業開展聯合攻關,不斷提升產業加工技術水平,開發出馬鈴薯饅頭、面條、米粉等不同類型的主食產品,形成以技術發展為支撐,帶動產品創新發展的良好局面,切實提高馬鈴薯產品的自動化、智能化、信息化、人性化水平,改進產品質量與品質,不斷提高綜合加工利用技術裝備能力,真正實現馬鈴薯初加工向深加工全面協調發展。同時,馬鈴薯、馬鈴薯淀粉加工、馬鈴薯變性淀粉、馬鈴薯與特色果蔬速凍4個研究中心以及圣大方舟組建成立的甘肅省變性淀粉工藝與應用重點實驗室,加快對新產品的研發步伐,促進新科研成果轉化。馬鈴薯加工企業要優化主糧化產品結構,不斷改進和完善產品加工工藝,切實提高馬鈴薯產品精深加工水平。
3.5 加快馬鈴薯倉儲物流體系建設 加快倉儲物流體系建設是實施馬鈴薯主糧化戰略的重要保障。定西市馬鈴薯主產區要堅持因地制宜、科學規劃、統一實施的原則,從馬鈴薯交易中心倉儲、鄉鎮交易市場倉儲、種植販運大戶倉儲三個層面,根據不同貯藏規模,修建標準統一的馬鈴薯貯藏窖庫。同時,還要指派專人指導種薯企業、加工企業、專業合作社進一步完善貯藏設施。加快發展馬鈴薯物流業,根據當前全市馬鈴薯產業發展需要,積極引進和精心培育一批大型現代物流企業,建設高質量的現代物流園區,完善高標準的物流倉儲基地、運輸平臺、信息平臺、配送平臺、服務平臺建設,真正把定西建成輻射西北、通達全國、面向中亞地區的馬鈴薯倉儲物流集散中心和馬鈴薯交易中心。
參考文獻
[1]李文娟,秦軍紅,谷建苗,等.從世界馬鈴薯產業發展談中國馬鈴薯的主糧化[J].中國食物與營養,2015,21(9):5-9.
[2]王希卓,朱旭,孫潔,等.我國馬鈴薯主糧化發展形勢分析[J].農產品加工,2015(2):52-55.
[3]樊偉芳,賴愛萍,陸國權.浙江省馬鈴薯主糧化發展優勢、問題及對策[J].浙江農業科學,2015,56 (5):593-595.
[4]葉興慶.馬鈴薯主糧化需過“三關”[J].農村工作通訊,2015(2):13-14.
[5]王小虎.中國馬鈴薯主食產業化發展戰略與展望[C]//馬鈴薯主食產品及產業開發國際研討會.2015.
(責編:張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