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凌云 王延彩
遏制真煙非法流通蔓延勢頭的途徑和方法
劉凌云 王延彩
真煙非法流通主要是指根據煙草專賣法律法規有關規定,本應在本轄區銷售的真品卷煙非法流出到本轄區外銷售或轄區外卷煙非法流入到本轄區銷售的違規違法行為。真品卷煙非法流通是影響卷煙正常經營秩序的常見問題,不僅擾亂了正常的卷煙經營秩序,更影響了行業“卷煙上水平”的步伐,損害了行業的社會形象。國家局副局長趙洪順指出,真煙非法流動看似客戶逐利行為,但問題還是出在行業內部。這一問題如不及時解決,必將影響到行業發展穩定大局,影響到煙草專賣制度的根基。本文就真煙非法流通特點進行膚淺分析,并從內部監管角度提出遏制真煙非法流通蔓延的途徑和方法。
正如國家煙草專賣局副局長趙洪順所說:“真煙非法流通是當前行業的一大隱患,如果任其蔓延擴散,必然導致行業自毀長城。”
(一)擾亂卷煙市場秩序
卷煙零售既要滿足市場需求,也要遵循公平﹑公正的市場規則,而真煙非法流通打破了這一市場的平衡,不法煙販為達到自己非法獲利的目的,違法收購﹑運輸﹑銷售真品卷煙,導致本地市場需求得不到有效滿足,給異地煙草批發企業﹑守法經營戶帶來了致命的打擊,造成了大量的庫存積壓,進而產生真煙非法流通的惡性循環。
(二)打亂卷煙零售價格
目前,卷煙零售“明碼標價﹑明碼實價”工作穩定有序地開展,但是,真煙非法流通打破了這個秩序,由于目前卷煙銷量趨于飽和﹑社會庫存卷煙進一步加大,為了盡快出售﹑回籠資金,流出地零售戶會低于市場零售價格出售給不法分子,這樣本地的市場需求得不到很好的滿足。而流入地幾經轉手,流入卷煙會以高于批發價格或接近零售價格賣給零售戶,零售戶的正當合法權益得不到維護。
(三)市場監管難度加大
從以往查獲的真煙非法流通案件來看,大多數發生在相鄰省份或地區之間,兩地間交通便利﹑往返時間短,不法分子正是抓住了這些有利條件,打破常規作息時間,利用便利的交通條件以托運﹑自運等方式進行販售,容易滋生無證運輸等涉煙違法行為,增加了市場監管的難度。
(一)涉案品牌以暢銷品牌為主
非法流通的真煙之所以有人﹑有地區接收,主要是因為都是適合流入的適銷﹑暢銷品牌,這些品牌利潤高﹑動銷快,能減少風險性,而對于流出地來說,這些品牌銷售一般,因此“煙販子”可以以批發價甚至稍高于批發價購買。
(二)涉案人員以零售戶為主
參與非法流通的人員主要還是零售戶,有一部分以前就是“煙販子”,不過是由銷售“假煙”﹑“走私煙”轉向“真煙非法流通”,這部分人員有資金﹑有網絡,而且,這部分人都是當地卷煙銷售的大戶,雖然也被煙草專賣部門查獲,但之后會為了“回本”繼續參與卷煙非法流通,而且有一定的反偵查能力,給卷煙非法流通案件的破獲帶來一定的難度。
(三)涉案卷煙價值高
出于利潤的考慮,不法煙販經營卷煙非法流通都選擇高價值的卷煙,因為這些卷煙兩地的批零差價高,可以給他們帶來高額的利潤。
(一)思想認識不到位
一些行業內單位思想松懈,對卷煙外流現象未引起高度重視,甚至放任自由。對于真煙非法流通往往是以查處流入本地市場為主,對于“流出去”的有的采取“睜只眼,閉只眼”的態度。對治理卷煙非法流通行為抱“僥幸”心理,甚至認為查到別人是本事,被別人查到是倒霉。
(二)品牌引進不合理
由于在市場調研﹑需求預測等方面不深入﹑不細致,盲目引進的品牌與當地生活習俗﹑消費者吸食習慣等,形成滯銷品牌,而為了削減庫存,強制向零售戶銷售,導致外來人員收購向該品牌暢銷的地區非法流通。
(三)經營利益驅動
受現金存量﹑店面規模﹑營銷方式﹑經營者綜合能力等因素影響,城鎮與農村﹑大戶與小戶的卷煙銷售水平存在較大差異,零售大戶信息靈通,會盡力從銷售疲軟的地區調取卷煙貨源以彌補他處的短缺,反之亦然。通過“大戶控制小戶”﹑串貨等手段囤積卷煙,有了這些廉價﹑充足的“貨源”,零售大戶以二次批發的形式將其倒賣給不法煙販或直接販運到適銷對路的異地市場加價倒賣,賺取利潤,為真品卷煙非法流通構建了外部機制。
(一)精準營銷,提高營銷水平
從工作實際看,非法流通卷煙很大一部分是通過持證戶流出,而其根源在于卷煙經營單位精準營銷水平不高。因此,提高精準營銷水平是治理卷煙非法流通的重點。
1.制定科學的營銷策略。卷煙經營部門要深入分析轄區卷煙市場,準確定位轄區市場,根據品牌特點和確定的目標價位﹑目標銷量及目標消費群體的要求選擇適銷對路的品牌。同時,要嚴格遵循市場客觀發展規律,樹立科學的品牌經營管理理念,建立品牌準入與退出管理機制,用市場化的手段優勝劣汰。
2.制定合理的總量浮動機制。首先,在零售戶管理方面,要實施分類管理,根據不同業態﹑經營規模和經營能力的大小,準確設定貨源,并采取不同的貨源投放策略。其次,營銷人員要在日常拜訪中,要全面采集零售戶訂貨﹑銷售﹑庫存等數據信息,建立零售戶日分析﹑月分析機制,測算其銷售總量和經營能力,并在合理周期內確定月商定量,從而在貨源投放上做到按需供應﹑準確合理。
(二)突出重點,加強內部監管
國家局多次強調“規范”,所有的經營管理都要建立在規范的基礎上,卷煙經營部門要力爭做到“按市場需求組織貨源”,而專職的內部監管部門也一定要在其位﹑盡其職。
1.監督卷煙經營部門規范經營。重點監督營銷部門是否有超零售戶經營能力投放卷煙,是否有在同一條線路,不同規模客戶是否有投放數量不一致,是否有定點﹑定品牌超大量的投放卷煙,是否制定了捆綁和搭配銷售政策。
2.監督卷煙零售戶。對于卷煙訂購量環比上升幅度較大的客戶,對于某個單品銷量環比上升幅度較大的品牌及時作出預警,分析該客戶訂購的卷煙是否是真實需求,投放的該品牌卷煙是否是當地市場自己消化,發現問題要會同營銷部門及時會診,及時調整營銷策略。
(三)分類管理,治理外流源頭
解決非法流通重在解決違規零售戶,重點對違規零售戶進行分類管理。
1.關停“虛擬戶”。這些零售戶辦證后經營場所長期停業或轉向經營,基本不經營卷煙,但其許可證仍在網運行并一直訂購卷煙,這些卷煙無論是被本地市場其他零售客戶收購還是直接外流到外地卷煙市場銷售,都會嚴重擾亂該區域卷煙市場秩序,必須堅決予以清理關停。
2.整頓“代開戶”。這些客戶就是代訂代銷的零售客戶,對于這部分零售客戶要積極予以教育,對存在進貨量與實際經營能力不符﹑卷煙外流﹑違規行為突出的零售客戶,要進行停業整頓。
3.打擊“地下網絡戶”。密切關注零售大戶銷售異動情況,凡是發現卷煙未落地落戶銷售的,要及時調整其貨源供應,果斷堵住真煙外流源頭。
(作者單位為山東聊城煙草有限公司莘縣營銷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