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成
摘要:“讓家風家訓滋養人的生命更好成長”,其基本意蘊是引導每個家庭用自己已形成的做事方式和長輩提煉的為人要求陶養其成員的精神生命;其價值意義是生命成長、家庭繁衍、教育發展和社會發展的需要;其實踐策略為引導家長和學生學習家教經驗,尋構良好家風,凝練家訓格言,實踐家訓思想,互評親子行為。
關鍵詞:家風家訓;生命成長;江蘇省洪澤中學
中圖分類號:G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9094(2016)10A-0023-04
人的生命可分為物質生命和精神生命。物質生命是父母給予的,精神生命也離不開父母的遺傳和教化。一個人的成長,家庭是第一所學校,父母是第一任教師,家庭對人的生命影響十分重大。父母對孩子的影響一方面通過語言教化實現——家訓的垂誡;另一方面通過自己的為人處世方式感化——家風的陶冶。據此可以說,家風家訓能夠滋養人的生命更好地成長。學校作為人生命成長的重要場所,應該引導每個家庭凝練好家訓,培育好家風,在家風家訓建構中促進學生和家長共享成長。
一、“讓家風家訓滋養人生命更好成長”的基本意蘊
(一)“家風家訓”的含義
家風,是一個家庭或家族代代相傳沿襲下來的風氣、風格與風尚,是一個家庭的生活方式、文化氛圍,體現家族成員精神風貌、道德品質、審美格調和整體氣質的家族文化特點。家風往往是這樣形成的:家族中某一個出類拔萃、深孚眾望的人物為家族其他成員所宗仰追慕,子孫代代恪守祖訓,于是形成了一個家族鮮明的道德風貌和審美風范。家訓,是家庭或家族對子孫立身處世、持家治業的教誨。家訓最早起源于遠古時代,人類在氏族、家族、家庭的變遷過程中,家族或家庭為了維持必要的“生活需要”,擬定的約束家族所有人的行為規范,也有人稱其為家法。后來,一些家族或家庭為了更好地治家教子,以名言警句的形式,提出“修身”、“齊家”的治家箴言。其內容注重家法、國法,和睦宗族、鄉里,孝順父母、孝敬長輩,合乎禮教、正名分,祖宗祭祀、墓祭程序,修身齊家。其目的主要是推崇忠孝節義、教導禮義廉恥。
(二)“家風”與“家訓”的關系
“家風”與“家訓”是一種家教方式。從教育方式上看,“家訓”是顯性的,以教育箴言形式存在,以訓誡話語形式傳承,是一個家庭或一個家族的行事規矩。它是通過規則、要求和期望等規范語言對其成員進行教育,以言語方式對子孫后代所有成員實施教育的一種教育形態。“家風”是隱性的,以風氣形式存在,以家庭或家族成員做事方式體現,是一個家庭或一個家族的共同文化。它是通過家庭風氣、做事方式等文化形態對其成員進行教育,以行為習慣陶冶方式實施教育的一種教育形態。從教育價值上看,“家訓”更多是一種要求,其成員不一定能夠化為自己的行為;“家風”是家庭或家族成員已經認同并內化為自己行為的風尚。從教育形態上看,“家訓”是“家風”的語言凝練,“家風”是“家訓”的體現形式。有的家族或家庭先有家風,其核心成員根據社會要求和對家庭成員的企盼提出“家訓”;有的家族或家庭先有家訓,其所有成員按照家訓要求行事,建構“家風”。總而言之,家風與家訓相輔相成,是家庭教育的重要方式。
(三)“讓家風家訓滋養人的生命更好成長”的內涵
“讓家風家訓滋養人的生命更好成長”,其意蘊是引導每個家庭用自己已形成的做事方式和長輩提煉出的為人要求陶養其成員的精神生命,規范他們的做事行為,提升他們的道德素養,促進他們的生命更好地成長。家風家訓對家族或家庭成員的影響,不只是傳統的家風家訓對現代家庭成員的影響,還應包括現代家庭成員通過自身努力對家風家訓的發展和豐富;不只是上一輩對下一輩的教育,還應包含晚輩對長輩的反哺教育;不只是智慧和品德的提升,還應包含物質生命和精神生命的全面成長。
二、“讓家風家訓滋養人的生命更好成長”的價值意義
(一)生命成長的需要
人的生命成長在不同時期需要接受不同的教育。家庭是人們的自我觀念和自我意識形成的搖籃,它為人的社會性和個人理想奠定了基礎。可以這樣說,一個人成長的好或壞與家庭教育關系很大。家庭對其成員的影響不只是通過“家規”進行管理,更多是通過“家訓”和“家風”對人潛移默化的教育。從生命發展的需要看,人的生命成長需要精神熏陶,家規對人的影響更多是一種約束,而家訓和家風對人的影響是一種陶冶和激勵。可見,人需要用家風家訓滋養其生命的更好成長。
(二)家庭繁衍的需要
每個家族都希望自己的家族“人丁興旺”,且每個成員都能成為精英,成員與成員之間也都能和睦相處。無論是大家族還是小家庭的繁衍與發展都需要建立自己的“共同愿景”和“行事規則”。正如古人所云,“家有家規,國有國法”,“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家庭需要用這些“目標”和“規則”引領其更好地繁衍與發展。可見,家庭繁衍需要用家風家訓激勵和引導其成員,讓生命更好地成長。
(三)教育發展的需要
隨著教育的不斷發展,教育的目的、價值、路徑、方式和策略既需要賦予新的內涵,也需要進行深入改革。教育自身發展和人對教育的需求都企盼教育應建立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社會教育和網絡教育這一立體式模式。就一個人的發展來說,家庭教育影響十分重大,且不可替代。就家庭教育而言,在教育內容方面,既需要家庭對其成員進行科學文化的熏陶,更需要對他們進行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以及為人處事方式的培植;在教育方式上,既需要長輩對晚輩進行言語說教,更需要營造一種相互勉勵和共同感染的文化氛圍。可見,教育發展需要通過家風家訓教育促進人的生命的更好成長。
(四)社會發展的需要
家庭是社會最基本的單位結構,在社會發展過程中,家庭承擔著多種形式的功能:生物功能、心理功能(情感和信仰)、經濟功能(生產和消費)、政治功能、文化教育功能和娛樂功能。從政治功能和經濟功能看,家庭能促進社會的整合,能滿足人類生存的各種需求,也就是說社會和諧需要家庭和睦,而家庭和睦需要家庭教育。從文化教育功能看,家庭教育主要是通過家風家訓實施的,用家風家訓引領和促進家庭成員更好地發展。可見,社會發展需要通過家風家訓加強對家庭成員的教育。endprint
三、“讓家風家訓滋養人的生命更好成長”的實踐策略
(一)引導家長和學生在學習家教經驗中成長
我國自古以來特別重視家庭教育,一些家庭通過實踐,形成了寶貴的經驗,這些經驗是開展家庭教育的寶貴財富。為此,我校組織廣大家長和學生廣泛學習家教經典,引導他們從這些經驗中汲取精華。
1.學習家庭教育理論。學校組織相關人員研讀《論語》《道德經》《三字經》《百家姓》和《千字文》等教育經典,從中尋找關于家庭教育的核心思想,將其編入校本課程,讓家長和學生感受中國傳統文化的博大。
2.學習傳統經典家訓。學校組織相關人員研讀歷朝歷代名人家訓,遴選出孔子、孟子等諸多名人大家的經典家訓,編入校本教程,讓家長和學生感受諸子百家思想的秘籍。
3.學習家族治家格言。學校組織相關人員研讀古代的一些家族家訓,將本地千人以上姓氏的家訓編入校本課程,讓家長和學生感受自己先祖教育后代的思想。
4.學習名人教子方略。學校組織相關人員一方面研究諾貝爾獎獲得者的家庭教育思想,另一方面研究近代社會名流家庭教育精髓,同時還研究在洪澤湖區工作的革命先烈的紅色家庭教育經驗,從中精心選擇一些具有典型意義的家風家訓家教經驗,編入校本課程,讓家長和學生感受成功人士家教的秘典。
5.學習校友家教經驗。學校向廣大校友征集自己的家風家教故事,將這些校友中具有“普適意義的經驗”和“典型案例”編入校本課程,讓家長和學生感受成功校友的家教精髓。
從上可以看出,學校希望通過引導家長和學生學習他人的家教經驗,促進他們在汲取別人家庭教育養分中獲得更好的成長。
(二)引導家長和學生在尋構良好家風中成長
隨著社會的發展,尤其是獨生子女時代的到來,家庭教育備受關注。當下,由于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家庭教育過于重視文化知識教育,淡化家風的建設。應該說,現代社會每個家庭也都有自己的家風。有的家庭家風清晰,有的家庭家風模糊;有的家庭家風化為家庭成員的行為,有的家庭家風僅停留在長輩的要求中;有的家庭家風益于家庭成員的成長,有的家庭家風不利于家庭成員的健康發展;……為了引導家庭更好地建構良好的家風,我校開展了尋找和構建家風的教育實踐活動。
1.探尋長輩嚴格的家教要求。請父母與孩子一起回憶長輩對他們提出的做人與做事的要求,并將這些具體要求進行分類歸納,共同尋找“家風之源”。
2.回憶感受深刻的家風故事。請父母與孩子一起回憶自己家庭中有關的家風故事,從這些故事中尋找家風的精髓,共同探究“家風之形”。
3.傳承家庭良好的做事方式。請父母與孩子一起尋找長輩和自己踐行家教要求的做事方式,從自家傳統中找到對人有深刻影響的做法,在今后的生活中能夠秉承這些經驗,共同發揚“家風之本”。
4.追求親子企盼的理想境界。請父母與孩子一起構筑家庭發展的理想愿景,讓家庭每個成員都能夠在未來生活中努力實踐,共同建構“家風之魂”。
從上可以看出,學校通過引導家長和孩子尋構良好家風,促進他們在探尋家風中獲得更好的成長。
(三)引導家長和學生在凝練家訓箴言中成長
現代社會人的家族意識逐漸淡薄。“文革”后,由于破“四舊”,很多家族家譜遺失,絕大多數家庭都沒有明確的家訓。家庭教育好的家長根據社會需要對自己的孩子提出一些做人做事的要求,這些要求只是在生活過程中提出的,并沒有構成家庭成員的行事“規則”。目前,從育人和治家需要角度看,迫切需要把家風、家規和家庭發展的企盼升華提煉成“家訓”。我校的具體做法是:
1.從家風和家規中,確立家庭愿景。學校引導家長和學生自己尋構家風,在此基礎上,共建家庭成員發展愿景,明確家庭成員的發展目標。
2.從家風和家規中,探尋成長要求。學校引導家長和學生在家庭愿景確立后,根據家風和家規的要求,針對每個成員的特點,明晰家庭成員的成長要求。
3.從家風和家規中,提煉家訓箴言。學校引導家長和學生在明確成長要求后,根據家風和家規的要求,明確自己家庭教育的價值追求和核心內容,在此基礎上提煉出家訓。從上可以看出,學校通過引導每個家庭凝練家訓箴言,促進家庭成員在提煉家訓的過程中獲得更好的成長。
(四)引導家長和學生在實踐家訓思想中成長
家訓是家族或家庭對子孫后代立身做人等方面所立的規矩或告誡的話。她可能源于家風或家庭愿景,也可能是長輩先訂立家訓,用家訓嚴格訓誡家風。無論基于何種情況,家訓都需要家庭成員在自己的生活中認真實踐。在現代社會,一些家庭也訂立了“家訓”,但是他們說的、想的和做的各不相同,一些家長甚至自己在生活中都無視家規,這樣的家訓訂立還有何價值?應該說,家訓不只是教育箴言,更應是家庭成員的行為準則。家庭成員應在生活中踐行,并將其內化為自己的行為。為了引導家庭成員能夠更好實踐家訓,我校開展了如下系列活動:
1.引導家庭成員銘記家訓內容。學校在引導每個家庭建立自己的家訓后,組織開展記憶和理解家訓競賽活動,讓大家都能銘記家訓。
2.引導家庭成員對照家訓行事。學校要求家長和學生在做每件事前都要想一想“家訓”,嚴格按照家訓要求做事。
3.引導家庭成員實踐家訓要求。學校要求家長和學生定期檢討家訓內容,對家訓中提出的每項要求都要認真實踐,對于“幫助他人做事”、“堅持每日必讀”這些需要堅持做的事,要求他們必須堅持實踐,切不可讓一日虛度。從上可以看出,學校通過引導家庭每個成員實踐家訓思想,促進他們在實踐活動中獲得更好的成長。
(五)引導家長和學生在互評親子行為中成長
眾所周知,家風直接影響社會風氣。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為了構建和諧社會,提出了許多關于治理家風的要求。各級黨組織也紛紛強化家風家訓教育,各類學校也將家風家訓作為思想教育的一個重要內容。近年來,從形式上看,家風家訓教育生機勃勃,但是人的價值觀淪落現象嚴重。要想真正形成健康向上的家風,必須重視家庭成員踐行家風家訓的評價。據此,我校每學期開展一次家風家訓評價活動。
1.觀察親子踐行家風家訓的行為。要求家長和學生平時注意觀察自己和家庭其他成員在生活中是否踐行家風家訓的要求,有無違反家風家訓所規定的“規則”,找到踐行家風家訓中好的行為和存在的問題。
2.評價親子踐行家風家訓的做法。家庭要隨時和定期開展親子踐行家風家訓“提醒活動”,相互肯定各自好的行為表現,相互提醒對方在踐行中存在的問題。學校每學期也組織學生開展自評和互評,并將評價情況記錄在《洪澤中學家風家訓考核表》中,作為考核學生思想政治素質的重要方面。
3.修正親子踐行家風家訓的方式。學校要求每個家庭針對家風家訓踐行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提出改進意見,并要求在下學期必須改正,且將其改進情況作為下學期考量的重要內容。
從上可以看出,學校通過引導家庭自評,組織學生開展自評和互評,促進家長和學生將家風家訓內化為自己生命成長的養分。
總而言之,家風家訓是每個人生命成長中最為重要的要素,不同的建構和教育形式對人的生命成長影響不同。這便需要學校針對新時期的社會需求、人的發展需要和家庭教育的要求扎實開展建構和教育活動,以此促進每個家庭形成良好的家風,讓每個家庭成員都能更好地發展。
責任編輯:丁偉紅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