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自2006年,我國國際儲備成為世界上最多的國家以來,我國國際儲備量仍繼續逐年增加。因此根據我國國際儲備發展和現狀,并結合我國的實際情況研究國際儲備的影響因素及其對國際儲備的影響程度,指出GDP和實際有效匯率都對國際儲備有顯著影響,而且GDP與國際儲備正相關,實際有效匯率與國際儲備負相關,進出口差額對國際儲備無顯著影響,并且鑒于人民幣國際化,研究并認為人民幣國際化將導致國際儲備需求的減少。
【關鍵詞】國際儲備需求 影響因素 人民幣國際化
一、引言
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以來,國際貨幣體系遭受重創,并暴露出諸多弊端。在金融危機中中國體會到人民幣在當前國際貨幣體系中的被動地位。自從1994年“匯改”以來,我國外匯儲備規??焖僭鲩L,在2006年居世界第一,并且隨著中國經濟的高速增長,人民幣國際化提上日程。2015年11月30日,IMF正式批準人民幣加入SDR,并將于2016年10月1日正式生效,這意味著人民幣國際化的即將實現,因而對于具有巨額國際儲備的中國來說,國際儲備需求問題值得研究。
目前,國內針對我國儲備問題的研究文獻主要多集中在以下方面,竇祥勝(2005)選取1985~2002年的經濟數據,建立國際儲備需求線性模型得出結論:中國國際儲備規模在動態上來說,貨幣政策是一個重要影響因素。譚卓(2007)采用1994~2006年的季度數據對中國國際儲備需求變化運用計量經濟學的方法分析,顯示倘若中國維持現有現有狀態穩定不變,那么我國的國際儲備將持續增加。祝國平,郭連強(2013)選取美、英、日等幾個國際貨幣發行國的1974~2010年的數據,選取進口占GDP權重、短期外債占GDP權重、FDI占GDP權重、短期外債占GDP權重這些經濟變量,并利用面板回歸分析的方法得出貨幣國際化對外匯儲備的替代效應的結論。
總體上看,針對我國國際儲備的研究多集中于實證分析,從而得出影響因素,以判斷未來趨勢,然而隨著人民幣的國際化,我國國際儲備將如何變化,是一個新的情況,因此根據這一新的情況對我國國際儲備進行研究,從而以期得出相應結論。
二、中國國際儲備需求的影響因素實證分析
(一)我國國際儲備發展和現狀
我國外匯儲備的增長與我國的經濟發展情況和對外開放程度是緊密相關的。我國外匯儲備的發展可以分為四個階段。第一階段,1980~1991年,屬于國家外匯結存與銀行結存收支并存期間;第二階段,1992~1993年,我國處于外匯體制改革轉型期;第三階段,1994~2000年,外匯體制改革后外匯儲備情況;第四階段,2001年至今。從這四個階段可以看出我國的外匯儲備隨著經濟政策的持續升溫保持著高速增長,直至2015年開始明顯下降。
(二)我國國際儲備的實證分析
經濟變量的選擇:第一,國內生產總值。貨幣的國際化是一國經濟實力的反應,一個國家的經濟實力最終決定了一個國家的貨幣國際地位。首先,如果一個經濟實體具有更大的經濟總量,可以提供它的貨幣發行的一個堅實的經濟基并更好地緩沖外部沖擊。其次,如果一個經濟實體有更大的經濟總量,相對應的經濟實力較強。在當今的信用本位貨幣體系中,一個國家的信用越強,國家的經濟實力越強,其信用擔保程度就越高,交易中就會涉及到較多的該國貨幣。衡量一國經濟實力的主要指標是該國的經濟產出,一般用國內生產總值GDP來衡量。該變量可以很好的衡量我國的經濟發展水平,顯然一個國家經濟發展水平與外匯儲備規模成正比。第二,實際有效匯率可以很好的衡量一國的資產價格和國際競爭力。實際有效匯率既可以剔除掉通貨膨脹因素,可以反映一國在對外貿易中貨幣價值的變動情況。如果一國的實際有效匯率上升,表示該國商品的國際競爭力相對下降,抑制出口,促進進口,國際收支狀況惡化。第三,進出口差額。反映了資金的流動情況以及外匯儲備需求情況,體現了一國對外貿易規模。當一國進出口情況表現為逆差時,需要動用該國的外匯儲備來平衡國際收支逆差;當一國進出口情況是順差時,表示這個國家國際儲備規模的增加。
(三)實證分析
選取1990-2015年的年度數據運用單位根檢驗,并運用協整理論分析方法,可以建立誤差修正模型,最終結果如下:
LR(-1)=-10.15+1.79*LGDP(-1)-0.62*LREER(-1)+0.0000081*LX(-1)+0.59*ecm
從模型可以分析:
1)在選取的三個解釋變量中,國內生產總值是影響國際儲備需求的主要因素,兩者呈正相關關系。且彈性系數為1.79,說明我國高速發展的經濟中,國際儲備需求會隨著經濟規模的擴大而增加。
2)實際有效匯率也是影響國際儲備需求的主要因素,兩者呈負相關關系。其彈性系數為-0.62,實際有效匯率剔除了經濟發展中的通貨膨脹因素,反映了我國綜合競爭力水平。
3)在短期內,進出口差額對國際儲備需求的影響有限,因為短期彈性系數只有0.0000081。
三、人民幣國際化對中國國際儲備需求的影響分析
可以說,我國外匯儲備的增長劃分為幾個不同的區間,貿易差額、資本流入等因素在不同階段對外匯儲備的影響體現出不同特征。那么在人民幣國際化的背景下,一般而言,一國倘若可以實現貨幣國際化,就沒有必要保留大量外匯儲備。如果已經實現貨幣國際化的國家有較強的經濟實力和良好的幣值穩定性,那么這個國家的外匯儲備的依存度就比較低。因此單就人民幣國際化該方面,意味著我國外匯儲備總量將大幅削減。
四、結論
根據我國人民幣走向國際化的新趨勢,研究了國際儲備需求模型,并且結合我國的實際情況對國際儲備需求的影響因素進行了實證檢驗,認為我國國際儲備仍會受到GDP和有效匯率的影響,并且在這兩個變量的影響下,我國國際儲備應保持相當規模,但是隨著人民幣國際化的實現,該規模的總量趨于下降。
參考文獻
[1]竇祥勝.中國國際儲備需求的理論與實證分析[J].統計研究,2005.10.
[2]巴曙松,吳博,朱元倩.匯率制度改革后人民幣有效匯率測算及對國際貿易、外匯儲備的影響分析[J].國際金融研究,2007.4.
[3]孟巧玲.外匯儲備對經濟的影響分析[J].經濟視野,2013.8.
[4]賈林娟,楊宏哲.淺析人民幣國際化對中國對外貿易的影響及對策[J].當代經濟,2010.5.
[5]屈滿學.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國際儲備之比較分析[J].金融與經濟,2007.10.
作者簡介:閆祥(1975-),男,內蒙古科技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職稱:講師,學歷:碩士,研究方向:金融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