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陽日報編輯部

有句俗話說得好,“人無遠慮,必有近憂”,擱到體檢這件事上,就有可能是“人無近慮,必有遠憂”。定期體檢,是對自己的健康負責,它如同一張能夠握在我們自己手里的健康“護身符”。
健康體檢好處多
“定期進行健康體檢,可以說是一種新的自我保健方式,它能變被動看病為主動檢查,變消極治病為積極防病。”東陽市著名中醫、市中醫院內科主任吳允華說,現在不少人對健康體檢的認識不足,對體檢不以為然。尤其是一些年輕人,認為健康體檢是老年人、身體不好的人的事,而自己感覺沒有任何不適,不需要體檢。
近年來,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腦血管病等患者年齡都在年輕化。據統計,在龐大的亞健康人群中,有70%以上都是年齡在28~45歲之間的青壯年。通過體檢能在早期發現疾病,從而采取有效治療措施。
健康體檢的好處是多方面的,首先是可以盡早發現疾病并介入治療。臨床資料顯示,多數慢性病與惡性腫瘤在初期尚未出現癥狀時,就可以通過檢查及早發現,從而將病變扼殺在萌芽狀態。二是可以改變不好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習慣。健康體檢報告中有時會出現異常值,雖然這并不代表體檢者一定患病,但是醫生可以根據報告,提出科學建議,改正生活中的不良習慣,養成健康的飲食及生活方式,從而減少疾病的發生。三是建立自己的健康檔案。定期體檢不僅能了解自己的健康狀況,還可以建立健康檔案,了解自身健康狀況的變化,有助于及早發現潛在的疾病。
三類人群亟待重視
“健康體檢是預防疾病最有效的手段,成年人最好每年做一次全身體檢,老年人最好每年要做兩次。”吳允華說,以下三類人群更應重視自己的身體健康。
第一類是辦公室族。有資料顯示,辦公室族的脂肪肝發病率高達12.9%,肥胖癥患病率達31.6%,高脂血癥患病率為12.8%,冠心病患病率為3.1%。據分析,脂肪肝、高脂血癥的患病率與膳食習慣相關。不科學的飲食結構、無規律的應酬,會擾亂正常代謝,導致脂肪肝和肥胖出現。如果每年做一次體檢,就能夠發現相關的指標異常,做到及早發現、及時糾正,阻止肝臟進一步纖維和硬化,保護肝腎等重要臟器免受損壞。
第二類是40歲以上的中年人。中年人應建立體檢檔案,每年定期體檢。對于體檢中發現的囊腫、結石、息肉等不需要藥物治療或藥物治療無效的疾病,應按照醫囑定期復查,動態觀察病情變化。對于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應系統治療,隨診觀察。吸煙多年或接觸刺激性氣體的人更應定期檢查。
第三類是慢性病患者,即患有心腦血管、糖尿病、肝炎、哮喘、胃病等疾病的人,需要定時復診。
此外,受家族病史、年齡、嗜好、工作等各種因素的影響,每個人的身體狀況不同。體檢之前,需要向醫生詳細說明個人狀況,進行綜合分析之后,制定個性化體檢方案。
三大事項莫忽視
“在平時的工作中,發現不少市民對于體檢還是存在著許多模糊的概念。”吳允華說,以下三個方面要注意。
一是不要認為檢查一次,三五年就無憂了。人的身體是一個動態系統,每時每刻都在不停地發生著細微的變化。有些疾病的發展速度很快,而且癥狀不明顯,不易察覺。所以,要堅持定期健康體檢,及時發現潛伏的病因。
二是體檢時不能抓大病放小病。不少人體檢時重視身體的重要器官,而忽視“小科疾病”,比如放棄檢查眼、耳、鼻、喉等。體檢報告的結論是體檢醫生通過各科體檢結果的綜合分析而得出來的,如果建議對某個單項進行復查,就要遵醫囑,進行復查確診,以免錯過了發現疾病的最佳時機。
三是要細心保管體檢報告單。“有些人看完體檢報告單后就隨手扔掉了,覺得沒有保留的必要。”吳允華說,不妨對比前后的體檢報告單,如果其中某項指標有了較大的變化,那就要引起重視。醫生通過比較分析,能夠發現身體狀況的變化,確定有無某種疾病傾向,從而提出針對性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