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霄
?
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強制辯護制度的理論解讀
張 霄
【摘 要】為保障未成年人充分行使其訴訟 權利并得到有效的法律保護,2012年修改的《刑事訴訟法》以及公、檢、法機關頒布的相關規定、解釋,確立了不同于成年人的辯護制度,尤其是在未成年犯罪 嫌疑人、被告人的辯護人選任問題上以法律的形式予以確定和保障。本文認為為了充分有效的落實這些規定,有必要對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辯護制度進行解讀。
【關鍵詞】未成年人 刑事案件 強制辯護 解讀
理論上對辯護的種類大致劃分為三種類型。一是按照辯護主體來劃分,辯護分為自行辯護和辯護人辯護;二是根據確認辯護人的主體不同,辯護可分為委托辯護和指定辯護,如《刑事訴訟法》中的有關規定;三是在某些特殊情況下出于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權利的特別保護,辯護可以分為任意辯護和強制辯護。基于未成年人特別程序原則以及特別保護的要求,有必要從指定辯護和強制辯護的內容和性質兩方面來解讀這一問題,以便未成年人在訴訟中獲有效辯護。
由于我國刑事訴訟法沒有規定強制辯護的術語,有些學者便從海外立法與學說中尋找論據。《刑事訴訟法》第37條規定:“在下列場合,被告人沒有辯護人時,法院可以依職權選任辯護人:①被告人是未成年人時;②被告人年齡在70歲以上時;③被告人是聾人或者啞人時;④被告人疑似為心神喪失的人或者心神耗弱的人時;⑤其他認為有必要時。”第289條規定:“在審理相當于死刑、無期徒刑或無期監禁以及最高刑期超過3年的懲役或監禁的案件時,如果沒有辯護人到場,不得開庭。在沒有辯護人到場不得開庭的場合辯護人不到場或者沒有辯護人時,審判長應當依職權選任辯護人。”上述法院依職權指定或者選任辯護人之案件,可稱為強制辯護。
未成年人由于年齡較小,正處于成長發育的早期階段,生理、心理、智力都未能達到成年人標準,社會閱歷欠缺,模仿性較強,容易受到環境、社會、他人的影響。這就決定了立法者在立法時需要充分考慮到未成年人的身心特點,針對這一特殊弱勢群體的犯罪案件而言,確立一套從偵查、起訴、審判等各個環節的程序和法律保障措施,以充分維護未成年人的訴訟權利。未成年人案件強制辯護制度是完成上述目標不可缺少的制度,也是落實未成年人刑事訴訟程序中特殊保護原則的一項重要制度。未成年人刑事指定辯護制度既可以保障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合法利益,切實維護其在司法過程中的各項權利的有效性表達與行使,又可以保障案件質量、促進刑事訴訟活動的順利進行,是貫徹無罪推定原則、實現控辯平等、保障人權、實現司法公正的重要方式。從這一層面上來看,未成年人強制辯護制度存在諸多的社會效益。
強制辯護制度的意義決定了其存在的正當性。如果沒有強制指定辯護的相關法律規定,那么在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基于各種原因未能委托辯護人的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相關的訴訟權利及合法利益將會有可能得不到有效保障,也會影響訴訟效率、案件質量、司法公正與權威。只有在指定辯護制度得到充分貫徹與實施的情況下,作為被追訴一方的案件當事人才能借助法律援助的力量充分運用法律武器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對抗指控,積極促使審判結果更加有利于自身,同時也盡可能地避免冤假錯案的發生。“未成年人處于成長發育的早期階段,心智尚未成熟,在身心和社會發展方面需要得到照顧和幫助,并且需要在和平、自由、尊嚴和安全情況下獲得法律保護。
盡管強制辯護制度有其存在的正當性,但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拒絕辯護始終是未成年人強制辯護制度實踐中難以回避的問題。并且,對于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拒絕指定辯護人的問題又是拒絕辯護中的特殊方面。鑒于對強制指定辯護概念的分析,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任何情況下都必須有辯護人為其辯護。獲得辯護是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固有權利。由此我們可以得知,辯護權作為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法定權利,應該是權利人可以接受、可以拒絕的權利,是未成年犯罪群體享有的特定資格而非義務。然而,法律層面上對于未成年人犯罪采取的則是強制辯護的規定,也就是說,未成年犯罪人必須有辯護人為其辯護,辯護權對于未成年人來說,必須接受不得拒絕,此種權利具有一定程度上的約束力。那么,受到約束的權利還能稱其為權利嗎?有論者認為“不可否認在大多數刑事追訴中被告人更愿意有律師指導,因為他們自己缺乏辯護技巧。但在被告人不愿意接受律師幫助的情形下,律師在能力和經驗方面的潛在優勢能獲得實現,僅僅是不完美而已。將辯護律師強加給被告人,只會導致被告人認為法律規定不利于他。既然他最終可以通過自我辯護達到他的目的,他的選擇應當受到尊重。由此看來,出于保障未成年犯罪人權益而設立的強制辯護制度似乎與權利本身相互背離,強制辯護制度在某些特殊情況下限制了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拒絕辯護的權利。那么,是尊重未成年人的意愿重要,還是制度本身更為重要呢?有論者認為,“辯護畢竟是被告人的權利而不是義務.既然是權利,那么是行使這一權利,還是放棄這一權利,則悉憑權利人的決斷。然而這里所說的權利必須是被告人神志清醒,具有健全的認知能力和判斷能力為前提條件的,否則,被告人的處分行為便是無效的法律行為。
參考文獻:
[1]車靈芝,許志敏.淺議檢察機關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強制辯護制度[J].法制與社會,2015(09).
[2]胡宗閣.論我國未成年人刑事審判制度的完善[J].吉林大學,2006(01).
作者單位:(黑龍江新飛律師事務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