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詢臺
“基層工作經歷”具體指什么?
讀者柯愛美:《黨政領導干部選拔任用工作條例》里提到:“提任處級領導職務的,應當具有五年以上工齡和兩年以上基層工作經歷。”這里的“基層工作經歷”具體指的是什么?
本刊編輯部答:這里的基層工作經歷指的是:在縣(市、區、旗)、鄉鎮(街道)黨政機關,村(社區)黨組織或村(居委會)以及各類企業、事業單位工作過(參公管理的事業單位不在此列)。軍轉干部在軍隊團和相當團以下單位工作過,中央、國家機關干部在市(地、州、盟)直屬機關工作過,也可視為基層工作經歷。
基層黨組織能否設立紀檢委員會?
讀者馬向前問:基層黨組織能不能設立黨的紀律檢查委員會?
本刊編輯部答:黨章第四十三條第三款規定:黨的基層委員會是設立紀律檢查委員會,還是設立紀律檢查委員,由它的上一級黨組織根據具體情況決定。黨的總支部委員會和支部委員會設紀律檢查委員,不設紀律檢查委員會。
合同制員工能否提名為黨代表候選人?
讀者楊秀川問:合同制員工里的黨員,可不可以提名為黨的代表候選人?
本刊編輯部答:在黨內選舉中,合同制員工(包括輪換工、臨時工)中的正式黨員的權利,與正式職工中黨員的權利是相同的。只要得到多數黨員的同意,可以被提名為代表候選人。一些合同制員工(包括輪換工、臨時工)較多的基層黨組織,在召開黨代表大會時,應注意選舉適當數量的這些員工中的黨員代表,但必須堅持代表的條件。
因退休不再擔任黨委職務需走哪些程序?
讀者裴瑞珍問:我們是一個基層黨委,有一位黨委委員到了退休年齡,如果不再擔任黨委委員,需要履行什么程序?
本刊編輯部答:基層黨委根據工作需要,對已批準退休或因各種原因不適宜繼續擔任委員的,一般應由委員會提出意見,報經上級黨委同意提交黨員大會或黨代表大會討論決定,并補選出缺額的委員。
黨的支部大會討論紀律處分必須投票嗎?
讀者李瑞山問:召開支部黨員大會,給予黨員處分時,是否必須通過投票表決?
本刊編輯部答:支部召開大會對黨員的紀律處分進行討論,全體黨員討論后進行表決即可,可以不采用投票的方式。
一個黨支部可否組建為兩個黨支部?
讀者梁賢良問:縣直機關工委下屬一個支部有32名黨員,在不成立總支的前提下,是否能由現有的一個支部組建為兩個支部?
本刊編輯部答:可以。因工作需要組建黨支部,可向上級黨委請示批準設立。
干部因不適宜擔任現職被調整崗位而本人對調整決定不服應怎么申訴?
讀者楊秀亮問:我因某種原因,被組織上調整崗位,但我對調整決定不服,請問應怎樣進行申訴?
本刊編輯部答:《推進領導干部能上能下若干規定(試行)》第九條規定,干部本人對調整決定不服的,可以按照有關規定申請復核或者向上級組織(人事)部門提出申訴。復核、申訴期間不停止調整決定的執行。從干部調整崗位的次月起,調整其級別和工資待遇。
按照規定哪幾類黨政干部將會被問責?
讀者龔瑞問:黨政干部履職不當將會受到問責,請問按照規定哪幾類黨政干部將會被問責?
本刊編輯部答:根據《關于實行黨政領導干部問責的暫行規定》第五條和《推進領導干部能上能下若干規定(試行)》第七條相關要求,以下十二類黨政干部將會被問責:(一)決策嚴重失誤,造成重大損失或者惡劣影響的;(二)因工作失職,致使本地區、本部門、本系統或者本單位發生特別重大事故、事件、案件,或者在較短時間內連續發生重大事故、事件、案件,造成重大損失或者惡劣影響的;(三)政府職能部門管理、監督不力,在其職責范圍內發生特別重大事故、事件、案件,或者在較短時間內連續發生重大事故、事件、案件,造成重大損失或者惡劣影響的;(四)在行政活動中濫用職權,強令、授意實施違法行政行為,或者不作為,引發群體性事件或者其他重大事件的;(五)對群體性、突發性事件處置失當,導致事態惡化,造成惡劣影響的;(六)違反干部選拔任用工作有關規定,導致用人失察、失誤,造成惡劣影響的;(七)其他給國家利益、人民生命財產、公共財產造成重大損失或者惡劣影響等失職行為的;(八)落實從嚴治黨責任不力,貫徹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不到位,本地區本部門本單位或者分管領域在較短時間內連續出現違紀違法問題的;(九)法治觀念淡薄,不依法辦事,不按法定程序決策,或者依法應當及時作出決策但久拖不決,造成不良影響和后果的;(十)抓作風建設不力,本地區本部門本單位或者分管領域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比較突出的;(十一)在干部選拔任用工作中任人唯親、營私舞弊,本地區本部門本單位或者分管領域用人上不正之風比較突出的;(十二)對配偶、子女及其配偶和身邊工作人員教育管理不嚴、約束不力,甚至默許其利用自身職權或者職務上的影響謀取不正當利益的。
老板死了,他所拖欠的工資該怎么討要?
讀者魯絳問:我是老板雇請的勤雜工,老板曾拖欠我兩個月的工資共計4000元。去年老板因交通事故死亡,留下大筆遺產。當我向老板的繼承人即其妻子和兒子索要被拖欠的工資時,老板的妻子和兒子以他們不知道拖欠工資的事為由,拒絕支付我的工資。請問人死所拖欠的工資該怎么討要?
本刊編輯部答:繼承法第三十三條規定:“繼承遺產應當清償被繼承人依法應當繳納的稅款和債務,繳納稅款和清償債務以他的遺產實際價值為限。超過遺產實際價值部分,繼承人自愿償還的不在此限。繼承人放棄繼承的,對被繼承人依法應當繳納的稅款和債務可以不負償還責任。”由于老板的妻子和兒子未放棄對老板的巨額遺產繼承,所以必須對你的債務進行清償,你可向有關部門出示有關證據,幫助你進行追償,也可以直接到法院進行起訴。
“房屋產權”和“土地使用權”有什么區別?
王懷亮問:“房屋產權”和“土地使用權”有什么區別?
本刊編輯部答:房屋產權由“房屋所有權”和“土地使用權”兩部分組成,“房屋所有權”是私有財產權的一種,受憲法和物權法保護,期限為永久;而“土地使用權”期限則根據1990年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鎮國有使用權出讓和轉讓暫行條例》規定,分為40年、50年或70年不等。需要注意的是,“土地使用權”并不是從買房之日開始計算,而是土地被拍賣后就開始計算了。
(責編:郭寧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