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涵
大學生黨員藝術修養的培養研究
李曉涵
黨和國家的宏偉大業需要青年學生發揮主觀能動性,肩負起實現“中國夢”的歷史使命。因此,造就一支高素質的大學生黨員隊伍,是高校學生黨建工作的一項重點工程,不斷探索學生黨員培養的新模式具有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
大學生 黨員 藝術修養
(一)新形勢下,高校黨建工作的要求
新形勢下,高校黨建工作面臨新的局面,要求黨建工作不斷轉變新思路、開拓新方法、搭建新平臺。多途徑作用的發揮,提升了大學生黨員隊伍的整體形象及綜合素質,使大學生黨員在價值觀念、政治思想和個人修養上對青年學生起到良好的模范帶頭作用,突出大學生黨員的先進性,推動高校黨建工作健康、有序、和諧的發展。
(二)大學生黨員提升自身黨性修養的需求
“黨性修養”是指黨員在思想上、行動上自覺地按黨性原則辦事,是黨員的自我教育、自我改造、自我完善。大學生黨員的自我教育不僅包括對黨的性質、綱領、指導思想以及黨的宗旨的學習,也要對思維的拓展、人格的養成以及情感的培養不斷歷練。
(三)當前大學生黨員藝術修養的缺失
當前高校藝術教育相對薄弱,大學生黨員的藝術修養普遍偏低,這種狀況不僅影響大學生認識事物、分析問題能力的提高,也制約了大學生黨員自身綜合素質的發展。大學生黨員藝術修養偏低,對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也是顯而易見的。
(一)以系學生會為依托,成立“藝術團”,搭建黨員藝術修養培訓基地
會計學系以系學生會為依托,成立“會計學系藝術團”和合唱團,為學生提供的學習和展示的舞臺,搭建學生黨員藝術修養培訓基地。藝術團邀請經驗豐富的藝術學院校友擔任系藝術團藝術指導教師,定期開展藝術培訓,如聲樂、舞蹈、戲劇表演等課程,通過課程體驗,提高對藝術修養認識。同時,藝術團面向各院系開展藝術活動,學生學以致用,通過舞臺展示,增強藝術體驗,培養學生對藝術的興趣。
(二)開展“第二課堂”,對大學生黨員進行專業藝術培訓
開展“第二課堂”,加深大學生黨員對藝術知識的學習。在會計學系學生黨支部開展了主題為“音樂欣賞”的藝術課程,從音樂的概念、音樂的表現手法、音樂的分類以及如何進行音樂欣賞四個方面闡述的音樂欣賞的知識內容。通過學生最感興趣的音樂藝術形式為切入點,促使學生通過自身體驗,提高欣賞能力,提升自我藝術修養水平。
(三)利用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感受傳統藝術魅力
響應團委號召,積極開展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為更好的讓學生在實踐中體驗藝術的魅力,2015年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特別選擇以傳統藝術為主題,探尋傳統藝術的魅力及文化傳播,如何通過“互聯網+”帶動傳統藝術的發展。
(四)開展“相片傳情情滿青大”攝影比賽
以學生會為依托,開展了“相片傳情情滿青大”攝影活動,鼓勵同學們發現身邊的美。同學們積極響應,所交幾百幅作品中,同學們從各個角度展示著自己眼中對美的定位,通過自己的體驗,提升對美的鑒賞力,在空間感上提升美的認知。
(五)舉辦“會意青春戲迎未來”會計學系話劇節
話劇節是會計學系品牌活動,為充分調動學生黨員積極性,從前期籌備到劇本設計再到劇目編排及舞臺搭建,都由學生獨立完成。以“會語青春、戲迎未來”為主題,以班級為單位,全體同學參與表演,每位同學都能體驗戲劇藝術帶來的魅力。
(一)提高思想認識、重視藝術課程設置
目前,高校黨員培訓往往側重政治理論、形式政治與政策學習,針對大學生藝術修養設置的教育課程缺乏一定的專業性和針對性。可以在通識教育選修課中,適當增加對大學生藝術修養提高的藝術課程,同時在入黨積極分子,院、校級黨課培訓中,加入對入黨積極分子藝術修養提升的專題培訓。
(二)拓展校園文化,營造藝術氛圍
大學生黨員藝術修養的培養是一個長期的、積累的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高校要把藝術修養的培養納入學校德育的整體規劃。藝術修養的培養不應只局限于大學生黨員范圍,應該作為校園文化的一部分,把藝術修養的培養與大學生美育、思想政治教育緊密結合,與高校校園文化無縫對接。
(三)搭建網絡平臺,構筑藝術修養培養系統
網絡作為傳統教育的補充,可以在高校官方平臺、院系級官方微信公眾號、黨建網絡平臺上開設藝術專欄,同時,利用重大節日,如七一黨的生日、十一國慶節等,通過網絡新媒體平臺,以藝術形式向大學生滲透一些優秀藝術作品,能夠更好的起到引導和培養的作用。
[1]侯金超.新時期大學生黨員黨性修養問題探析[J].中共鄭州市委黨校學報,2006(1).
[2]王利群.大學生藝術素養現狀調研[J].吉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2(2):156~157.
(作者單位:青島大學)
李曉涵(1985-),女,山東青島人,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生,青島大學商學院輔導員,會計學系本科生第一黨支部書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