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懋煒
外交學院在職研究生
淺析中國現代化中的主要問題和對策
陶懋煒
外交學院在職研究生
新中國成立67年以來,中國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現代化有條不紊地進行,各項事業都得到了蓬勃發展。然而,中國現代化發展的過程中遇到了一系列現實的矛盾和問題,面對這些全新的課題,我們怎樣能夠理出一些頭緒呢?我認為中國現代化面臨的問題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第一,我國人口、資源和環境問題嚴峻。第二,經濟結構急需要調整。第三,中國政治改革需要進一步深化。這些問題考驗當政者和學者的智慧,是我們需要共同研究的問題。
中國;現代化;問題;對策
羅榮渠在其著作《現代化新論》中提到:“日新月異的新技術革命,全球規模的經濟發展,戰后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所特有的發展趨勢,以及由此而引起的世界上貧富不均的加劇,人口增長的失控,資源與能源危機,生態平衡失調,等等,使工業社會的發展前景和人類社會變革的趨勢第一次成為真正關系著人類共同命運的、具有日益逼近的現實性的全新課題?!雹傩轮袊闪?7年以來,中國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現代化有條不紊地進行,各項事業都得到了蓬勃發展。然而,中國現代化發展的過程中遇到了一系列現實的矛盾和問題,面對這些全新的課題,我們試圖抓住其主要方面,并有針對性地提出對策。
(一)人口、資源和環境問題嚴峻。中國是一個人口大國、環境大國和資源大國,也是一個存在人口膨脹問題、環境污染問題和資源緊缺問題的國家。進入20世紀70年代以后,這些問題已經不再是孤立的問題,而是名副其實的“綜合癥”。
以往傳統的非持續性發展模式造成的資源匱乏、環境污染、生態失衡等現象日趨嚴重。以城市為中心的環境惡化范圍仍在擴大;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程度不斷加重;資源破壞和浪費現象普遍存在,一些重要資源的缺口正逐步拉大。人口問題也是長期困擾我國的難題。通過多年實施計劃生育的基本國策,中國的人口控制已經取得了較為顯著的成效。但目前面臨的人口形勢依然嚴峻,由人口問題引發的社會總供給與總需求之間的矛盾還將長期存在。人口過多、素質偏低以及老齡化加快是我國在人口與環境發展過程中出現的獨特現象,有學者形象地稱之為“三癥齊發”。一方面給我國土地、能源、住房、就業和社會保障等增加了巨大壓力,拖累了我國經濟發展的步伐;另一方面制約了我國的可持續發展,降低了發展質量。因此,對我國這樣的人口大國來說,人口與環境問題是可持續發展面臨的首要挑戰。
(二)經濟結構不盡合理。經濟結構不合理是長期困擾我國經濟發展的難題。消費、投資和出口被稱為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在國際金融危機的沖擊下,外需急劇萎縮使我國經濟結構存在的問題更加突出,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居民儲蓄率,投資率過高,消費率過低;第二,經濟增長過度依賴第二產業,第三產業發展滯后;第三,經濟增長主要增加環境資源消耗和勞動力優勢,自主創新不足。從產業結構看,我國經濟增長長期過多依賴第二產業特別是工業,在國際金融危機中受到沖擊最大、降幅最深的是工業,已成為經濟增長速度回落的直接原因。另一方面,我國農業現代化水平仍需進一步提高。另外,第三產業發展滯后,造成就業矛盾突出,制約經濟發展。在自主創新方面,中國擅長于對技術的引進吸收和完善,也就是對于原創技術的再創造。而只有原創技術才能占領市場的最高地,獲得最高的利潤額。
(三)經濟政治改革需要協調推進。改革開放30多年來,中國的政治體制發生了深刻的變化,政治體制改革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同時面臨著不小的挑戰。其面臨的主要問題有:
第一,民主法治進程須進一步推進。人民代表大會作為我國的立法機關,其立法的及時有效性需要進一步提高。首先是及時性,面臨經濟發展中層出不窮的矛盾和問題,只有迅速反應,制定切實有效地法律法規才能趕上經濟發展的步伐。其次是有效性,人民代表大會的權力有待進一步充分運用的機構,一旦人大充分行使合法權力,其作用將非同尋常。從這個意義上講,人民代表大會是中國民主化的重要體制內資源,可以成為中國民主政治發展的基本生長點。②
第二,公民的政治素質有待提高,廣大的人民群眾是政治改革的基礎和源泉,只有提高了公民的認識水平和政治素質,充分調動政治參與的積極性,充分利用中國人民的勤勞和智慧,中國的政治體制才能獲得快速健康發展的不竭動力。同時好的政策和機制能否及時有效地實施也和廣大人民群眾的整體素質密切相關。
(一)利用科學技術促進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依靠科技進步,轉變增長方式,推進結構調整,真正走出一條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人力資源優勢得到充分發揮的新型工業化道路,是我國現代化的必然選擇。大量事實說明,科學技術對節約資源、保護環境有著關鍵的作用。需要強調的是,我們要把促進人的發展作為科學技術的重要任務。人口眾多是我國的最大國情。要堅持不懈地普及教育、普及科學技術,大幅度地提高人民群眾的科學素養,提高人民群眾獲取知識和應用知識的能力,力爭在較短的時間里實現勞動力資源優勢向人力資源優勢的轉化,實現從人口大國向人力資源大國轉變。
(二)加快經濟結構調整。通過對于經濟結構不合理之處的分析,我們認識到,為了加快實現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大戰略,需要重點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擴大內需,提高居民消費率,降低投資率,增強消費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調整產業結構,加快第三產業發展,使產業結構相協調;優化要素結構,以自主創新帶動產業升級。在第三產業中,嚴重落后的有三個方面:一是研發、物流等生產性服務業發展滯后。在發達國家,圍繞科技研發形成了包括知識產權市場、人才市場、信息市場、風險投資市場、技術培訓市場的技術進步服務體系,為企業技術研發提供全方位服務。我國技術市場盡管發展較快,但遠遠滿足不了企業需要,與建設創新型國家的還有不小的差距。二是現代服務業發展滯后。在發達國家,會計、審計、法律、咨詢、監理、征信、認證、價格評估、招標投標等市場中介服務組織比較完善,從業人員眾多,在許多方面代替了政府的一些職能,對規范市場秩序、促進公平競爭發揮著重要作用。三是社區服務業發展滯后。在發達國家,社區服務是吸納勞動力就業的重要領域。社區服務的內容很廣,包括教育、醫療、家政、體育、健身、心理咨詢等。我國社區服務業剛剛起步,居民的許多服務需求得不到滿足,而大量勞動力就業困難,這個矛盾可以通過發展社區服務業來解決。
(三)進一步深化政治體制改革。高新技術的迅猛發展給中國的政治改革帶來了新的思路和新機遇,以互聯網為例,其對中國政治改革的作用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第一、通過輿論監督推進民主法治。輿論,顧名思義,就是群眾已經公開表示出來的意見。③互聯網如今已經成為中國民眾公開發表意見的重要場所?;ヂ摼W的發展增加了社會的透明度,也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對權力的有效制約。按美國民主理論,傳播媒介是為公眾而不是政府服務的。新聞媒體起著監督行政、立法、司法三個部門過分行為和不端行為的“政府第四部門”的作用。④在中國,傳媒對政府權力的監督作用也越來越受到重視,而作為重要的傳播媒介,互聯網的監督作用日益明顯,從政府官員收入的曝光,到對于腐敗問題的揭露,再到監督法律的制定執行是否公平有效等原來傳統傳媒做不到的事情都在通過互聯網的發展成為現實。第二、通過暢通信息渠道提升公民政治素質和政治參與度?;ヂ摼W具有以往傳統傳播媒體無法比擬的優越性。其傳播形式包括了文字,音頻,視頻等,可以說是以往傳統傳媒的綜合體,提高了資訊的更新速度,擴大了資訊的覆蓋范圍。廣大群眾可以隨時了解世界各地發生的要事,關注國際國內的局勢發展,獲取知識和信息。不僅如此,互聯網實現了從單向的信息傳遞到雙向互動的過跨越。通過互聯網,普通民眾可以在及時了解大量信息的同時發表自己的看法??梢允够鶎用褚饧皶r傳達給政府機構。這同時推進了政治社會化效率和公民的政治參與。正如李道奎先生說的:“一個政府在制定或改變其政策時,都不能不考慮輿論。否則,政策就會因得不到公眾支持而難以執行和繼續。政府不只是被動地把輿論作為其政策的一個重要依據,也反過來影響輿論乃至制造輿論使公眾支持其政策,特別是在它提出新政策或改變行之已久的政策的時候?!雹?/p>
中國在現代化的道路上已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與此同時也遇到了新的嚴峻的問題和挑戰,中國正在經歷一個“化蛹成蝶”的過程。我相信,憑著中國人民的勤勞和智慧,一定能找到應對這些嚴峻挑戰的恰當方法,最終成功。雖然每次破蛹的過程都是極其痛苦的,但是其結果是無比美好的。萬事開頭難,中國已經走上了現代化的正確道路,中國人擁有克難奮進的勇氣和決心,我們會以自己的勤勞和智慧創造更為美好的明天。
注釋
①羅榮渠,《現代化新論》,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3年10月版,第50頁。
②唐曉 楊帆,《政治科學基礎》,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2007年版,第366頁。
③李道奎,《美國政府》,北京,商務印書館,1999年版,第73頁。
④李道奎,《美國政府》,北京,商務印書館,1999年版,第149頁。
⑤李道奎,《美國政府》,北京,商務印書館,1999年版,第95頁。
[1]羅榮渠. 現代化新論[M]. 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3
[2]李道奎. 美國政府[M]. 北京,商務印書館,1999
[3]馬凱. 在應對國際金融危機中加快經濟結構調整[J]. 中國有色建設,2009
[4]周毅. 跨世紀國略:人口與環境的可持續發展[J]. 經濟師,1996
[5]周毅. 人口與環境可持續發展[J]. 唐山師專學報,2000
[6]張坤民. 可持續發展論[M]. 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