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玉嬋
深圳市中級人民法院 518043
關于勞動爭議訴訟證明責任制度的研究
徐玉嬋
深圳市中級人民法院 518043
證明責任制度在我國法律范圍內被著重探討,法學家認為證明責任的規范對民事訴訟及其下的勞動爭議訴訟都發揮著重要的作用。證明是每個訴訟案件中不可缺少的。無論是訴訟人還是被訴人都關注著證明責任制度的具體規定,因為這項制度關系著訴訟案件人的成敗,是訴訟案件判決的重要影響因素。本文基于當前勞動爭議訴訟證明責任制度現狀,提出幾點完善勞動爭議訴訟證明責任制度的意見和思考。
勞動爭議;訴訟證明;責任制度
訴訟案件中離不開證明環節,這是訴訟案件中的重要步驟,在基于勞動關系中的勞動訴訟案件中,證明責任也起著重要的作用。我國的勞動爭議訴訟證明責任制度在向前發展過程中仍然存在問題,是需要合理對其進行思考,并逐漸完善我國的勞動爭議訴訟證明責任制度。以此來保障勞動者的合法權益,促進社會勞動生產的健康發展。
“證明責任是訴訟的脊梁”,一句話突出了證明責任制度在勞動爭議訴訟案件中的重要性,然而我國的勞動爭議訴訟中缺乏專項的制度規定,這是我國在勞動法研究范圍內存在遺漏的地方。當然,法學家們始終堅持對于勞動爭議訴訟的研究,并且通過民事訴訟中的相關學說,例如法律要件分類說,舉證責任倒置說來對我國的實務過程中遇到的勞動爭議問題進行了合理的分析,并從中獲取資料信息逐漸完善我國的相關制度理論,不過這將是一項長期的工程。
(一)缺乏責任分配理論的指導
我國有關勞動爭議責任證明的規定并不具備專項的法律法規,一些責任證明的條款都是散見于于《證據規定》、《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一些司法解釋等其他法律法規之中。這些證據規定多是以民事訴訟為主要的研討范圍,而明確對勞動爭議的證明責任提出規定的最重要的就是《證據規定》里的第六條,在這一條規定中存在了具體的針對六種勞動爭議的證明責任,但是這些規定并不能完全的解決勞動爭議訴訟中的問題,其中很多的規定都只是籠統的敘述,并不具備實用性。我國的《勞動法》和《勞動法合同法》是勞動關系中最為重要的法律依據,然而在這兩種法律中卻缺乏專門針對勞動爭議證明責任分配的規定,這是十分需要注意的。當前我國的民事訴訟證明責任的分配原則,重要是采用羅森貝克法律要件分類說,所以在以后進行勞動爭議訴訟證明責任的分配時,也應該將這一學說考慮進去,但是是否照搬民事訴訟證明責任分配原則還是需要再深入研究的。
(二)司法解釋中的責任證明分配與法律要件分類說不相符
民事訴訟責任證明分配原則采用羅森的法律要件分類說,是要求訴訟的當事人針對訴訟中所要提出的主張負有舉證證明和承擔證明結果的責任,而對于反駁對方當事人提出主張的一方,是需要提供證明并承擔具體的證明責任的。這種法律要件分類說是讓提出權利請求的一方對自己的主張進行舉證,但是我國勞動爭議訴訟中的有關證明責任的規定,并沒有明確的在各個法律法規或者是司法解釋中進行明確的規定,只是籠統的在法律規定中標明,而這種規定也只是針對極少的勞動爭議訴訟證明責任而言的。在《證據規定》中的有關勞動爭議證明責任的六項規定中,我國主張的是有用人單位來承擔勞動關系訴訟中的舉證責任,這種規定單一方面的提到了勞動單位,而沒有對勞動者的舉證責任進行任何的闡述,那么按照這些法律中的有關規定針對勞動爭議問題的訴訟是否都由勞動單位承擔起舉證責任。如果是這樣,那么與羅森主張的法律要件分類說就產生了矛盾,也不利于我國勞動爭議問題的解決。
(三)舉證責任倒置制度使用模糊,與勞動爭議證明責任不相符
舉證責任倒置的本質是當發生訴訟案件后,依照法律要件分類說確定了舉證責任人,并且其對自己的主張提供了證明,之后轉變成對方當事人針對該主張提出反向證明。我國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釋中有關勞動爭議舉證責任分配并不適用舉證責任倒置。舉證責任倒置這一規定經常應用于侵權案件之中,在訴訟案件尤其是勞動爭議訴訟案件中,更多的是圍繞了勞動合同中的相關內容進行訴訟,而很少是對勞動單位和勞動者之間的侵權問題進行審判,這種情況下對我國勞動爭議訴訟案件中是否適用舉證責任倒置的規定還不具備統一的法理基礎。而且,在勞動爭議訴訟案件的實務過程中,我們也無法通過舉證責任倒置規定來分配具體的舉證責任,因為對于勞動關系的糾紛內容,我們無法確定哪些應該由勞動單位來進行倒置,或者勞動者應該針對什么問題進行倒置。
(一)證明責任分配以法律要件分類說作為基礎
在民事訴訟案件中,法律要件分類說作為證明責任的一個具體依據學說,對我國的民事訴訟案件起著重要的影響作用。《民事訴訟法》中提到了當事人要想訴訟提出自己的合理請求,必須自行舉證提供證據。在2001年12月份頒布的《關于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中,含有對訴訟案件中當事人承擔證明責任的敘述,規定第2條明確指出民事訴訟當事人如果要對自己的相關主張進行請求或者是對對方的訴訟內容進行反駁必須由當事人一方出具證明,負有舉證責任。這項規定使得民事訴訟當事人要承擔誰主張誰舉證的責任,如果提出主張的當事人不能夠提供充分的證據,就會承擔不利的訴訟判決結果。
我國的司法實務實踐過程中,對于仲裁和訴訟兩類案件都經常適用這種證明分配方式,其在案件的使用過程中顯示了一定的合理性,并且這種以證明責任制度分配方式是眾多學說中比較成熟的理論,在大陸法系國家的法律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因此,要想對訴訟案件中的證明責任制度進行研究就需要將這種法律要件類學說作為基礎。勞動爭議糾紛是基于勞動關系之間的爭議出現的訴訟糾紛案件,這種案件在訴訟過程中也要尋找符合法律事實和規范的依據,在發生具體的案件時,查看在法律中是否有適用其的訴訟,如果存在法律具體規定的事實,那么有關勞動爭議的仲裁和訴訟程序才會展開。在具體的勞動爭議案件審判過程中,當事人可以依據自己查詢到的有利于自身的實體規范,按照規范將自己的合理主張提出。
(二)堅持平等原則,不分先后保護當事人雙方合法權益
有關勞動爭議的責任證明制度,很多學者在研究過程中都提倡采取舉證責任的倒置。這種制度提倡的背景是,在勞動關系中,勞動者之中被認為是勢力薄弱的一方,其處于勞動關系主體的不平等性和隸屬性影響之下,所以學者們認為為了防止用人單位剝奪勞動者的合法權益,需要嚴格的監督、管控用人單位,要求用人單位必須依法辦事,承擔勞動糾紛引起的各種后果。然而,舉證責任的倒置制度并不合理,其存在著一定的片面性,因為在勞動關系中,雖然勞動者大多都處于弱勢地位,但是在個別情況之中,企業也同樣是處于弱勢地位之中,相較于勞動者的強硬,企業也會受到各種影響,損害自身的合法權益。比如說,在一些科技型企業之中,企業高級管理人員和技術員都是掌握企業核心技術和核心資料的主要人員,這些人雖然是作為企業員工存在的,但是他們與企業的關系并不完全是隸屬關系,在企業的重大發展項目上,這些員工與企業是處于同等的位置之上,存在著協商的關系。如果技術人員出現問題,臨時辭職或者跳槽到其他企業之中,就會給原有企業造成重大損失,因此在勞動爭議訴訟中必須堅持平等原則,將勞動雙方當時人的合法權益都納入保護之中。
勞動爭議糾紛是市場運行中存在的必然現象,因此在仲裁程序和訴訟程序中都應該將消除糾紛,促進雙方的和諧勞動關系作為訴訟考慮的一個要點。法律途徑是為保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更是要促進社會的穩定和健康、持續發展,勞動關系的和諧在一定方面上是需要法律制度給予保障的。誠然,我們多認為勞動關系出現糾紛,很大程度上是勞動者的合法權益遭受侵害,因此在法律法規中設定了許多有利于勞動者的條款,例如薪酬福利、工作時間和休息時間、勞動合同期限、社會保險等,這些內容都是法律為維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來進行規定的,要求企業不能侵害勞動者的所有權利。此外,對于勞動單位必須為勞動者提供勞動安全和勞動衛生的有關規定,法律上強調由勞動單位自行出具證明,證明企業在勞動者工作過程中享受到了企業為其提供的有關勞動安全和衛生的工作環境。這種責任證明的分配,也不是因為證明責任的倒置,而是法律上根據合理分配而向勞動單位提出的。
勞動關系是最重要的社會關系之一,解決勞動糾紛是促進社會和諧,向前發展的重要手段,這就要求完善勞動爭議訴訟案件的相關規定,提高勞動爭議訴訟的解決效率。而證明責任制度的明確,是有效提高勞動爭議訴訟案件解決效率的關鍵,因此法律部門和相關法學家要對有關勞動爭議訴訟證明責任制度進行研究,完善證明責任分配制度,提高勞動爭議解決效率,促進社會和諧。
[1]楊冰.證明責任倒置與證明標準降低的契合——論我國勞動爭議訴訟證明責任制度的完善路徑[J].西部法學評論,2012,04:73-80.
[2]黃建兵.我國勞動爭議訴訟證明責任分配問題初探[D].華東政法大學,2012.
[3]繆婷婷.勞動爭議中證明責任分配的應用[D].華東政法大學,2008.
[4]李萬超.勞動爭議舉證責任案例研究[D].黑龍江大學,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