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莉
校企合作環境下的高職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李 莉
校企合作主要是指通過加強學校與企業的合作,針對企業的前景,為企業大力培養優秀人才,以促進學生、企業和學校的共同發展。在校企合作環境下,高職思想政治教育面臨著諸多新問題與挑戰,本文將在分析這些問題的基礎上探索解決問題的措施。
校企合作環境 高職 思想政治教育
(一)校企合作環境的形成
《國務院關于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和《教育部關于全面提高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這兩部教育文獻中都明確指出實施校企合作模式符合當代素質教育的發展,校企合作環境下的教育應該加強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堅持以促進就業和服務社會經濟發展為導向,提高學生的職業能力和師資力量,努力為學校構建校企合作的實踐基地。
(二)校企合作環境對高職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
校企合作環境對高職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第一,高職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受到了沖擊,傳統的教學方法已經不適合校企合作環境下的教育體制;第二,高職思想政治教育內容更加豐富多彩,在原有內容的基礎上增加了大量的職業知識和社會知識;第三,校企合作環境對師資隊伍建設提出了新的要求,高職思想政治教師必須全面了解校企合作的重要意義和校企合作環境下的高職思想政治教學方案,熟悉企業內部機構和職場信息,從而有效加強學生的思想品德修養和職業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職場精神。
(一)校企合作環境下的高職思想政治教育的優勢
校企合作環境下的高職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時效性、靈動性和雙贏性等優勢,所謂的時效性是指在校企合作模式的影響下,教師在開展高職思想政治教育活動時通常會結合時代信息和校企合作教學案例,輔助學生了解職場知識,引導學生在職業生涯規劃中提高自身的思想品德修養,學習社會知識和法律知識,教師可以指導學生認知當代企業的建設方案,讓學生意識到公平競爭與誠信經營的重要意義,幫助學生了解就業維權之道,學習勞動法。靈動性是指校企合作環境下的高職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更為靈活,教師可以為學生設置情境教學模式,組織學生在企業實訓基地學習高職思想政治知識,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懂得誠信經營、恪守社會公德、大力研發優質新產品、依法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的重要性,理解經營企業活動要保證消費者的安全消費權利、知情權和自主權,從而有效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和創新實踐能力。雙贏性主要是指開展校企合作教學模式可以實現學校與企業的雙贏,企業可以為學生提供實習、實踐與就業的平臺,學校能夠為企業培養大量優秀人才,促進了學校和企業的共同發展。
(二)校企合作環境下的高職思想政治教育問題
校企合作環境下的高職思想政治教育可以概括為三點,第一,教材內容不適應校企合作模式,關于企業信息和社會經濟的知識點較少;第二,當前師資力量有待提升,大多數教師對校企合作缺乏足夠的認知,很難靈活運用校企合作模式進行高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第三,從總體上分析,當代高職思想政治教育的實踐性活動偏少,不能有效提高學生的職業能力。
(一)編制適應當代教育的教材
教師應精心編制適應的校企合作環境下的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材,注意更新知識點,為學生補充必要的時代信息和社會知識。
(二)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加強師資隊伍建設首先要引導高職思想政治教師意識到校企合作的重要意義,樹立愛崗敬業精神,恪守職業道德,不斷探索創新型教學模式,提升自己的專業實踐能力。其次,高職院校要做好教師的校本培訓工作,邀請教育專家來為教師進行全員性在職培訓,引導教師全面了解校企合作環境下的高職思想政治教育方案,采用以“按需培訓”為主的方式來提升高職思想政治教師的專業素質,指導高職思想政治教師做好教育工作。
(三)優化教學活動
教師應注意優化教學活動,為學生在教室或者實訓基地舉辦開發企業項目、合并企業、簽訂勞動合同、發布經營廣告、溝通商品貿易等虛擬活動,從而全面提升學生的職業素養。
綜上所述,校企合作主要是指通過加強學校與企業的合作,為企業大力培養優秀人才,以促進學生、企業和學校的共同發展。國家教育部曾經指出校企合作環境下的教育應該加強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堅持以促進就業和服務社會經濟發展為導向,提高學生的職業能力和師資力量,努力為學校構建校企合作的實踐基地。但是,當前高職思想政治教育尚且存在教材內容不適應校企合作模式,師資力量有待提升和教學活動偏少等必須解決的問題,因此,要編制適應當代教育的教材,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優化教學活動,這樣方能充分發揮校企合作的價值,促進高職思想政治教育的發展。
[1]趙慶典,李海鵬.努力建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組織保證和長效機制--高校輔導員、班主任隊伍建設情況調研報告[J].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11(10).
[2]彭娟.新課改背景下初中思想政治課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與對策研究——以江蘇吳江地區部分初中為例[J].考試周刊,2015(10).
(作者單位:吉林鐵道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