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 姝
?
校企合作下的高職院校學生工作的探索與實踐
舒 姝
【摘 要】本文主要針對校企合作下的高職院校學生工作進行分析和探索,從轉變工作理念、學生隊伍建設、完善相關制度、建立考評體系,建設校園文化等幾方面入手,促進就業市場和教育培養緊密結合,加強兩者之間的合作關系,使其成為一個有機的整體。
【關鍵詞】校企合作 高職院校 學生工作 分析 對策
當前,以培養應用型、技術型人才的高職教育已經獲得社會的高度重視,校企合作不斷進行深入,以往的教學模式發生了很大轉變,傳統的高職學生教學模式已經不能適應社會對人才的要求,成為制約人才培養的枷鎖,對學生的創業和就業帶來負面影響。校企合作模式對高職院校開展學生工作提出要求和挑戰,因此,一定要構建全新的學生工作模式來滿足校企合作新要求。
當前,世界各國職業教育通過校企合作模式開展人才培養的側重點都不同,大致分為兩種模式:第一,以企業需要為主開展校企合作,其中主要代表為日本的“產學模式”以及英國的“工讀模式”;第二,以學校為主開展校企合作,其中代表為美國的“校企合作教育”。
我國職業教育當前采用的校企合作模式主要以學校為主,但是學生工作依然沿用傳統模式,缺少科學的管理辦法,同時,企業的規章制度以及文化也不能充分融入學生工作,不能滿足當前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的需要。
(一)教育主體產生變化
在校企合作下,學校教師轉變為實習指導教師,而企業人員則轉變為教育者。指導教師和教師在培訓方式和教育方式方面存在差異,指導教師更加靈活,對學生實行實習管理也更加方便。
(二)教育客體產生變化
學生在進入企業后,由學生身份轉變為員工和學生的雙重身份,企業對待學生像員工一樣要求,會導致學生出現不適應的情況,例如心理不適應、身體不適應、環境不適應以及專業不對口等。
(三)教育環境產生變化
教育環境從校園環境轉變為企業和校園的雙重教育環境。學生進入企業后,脫離了校園環境,處于企業環境下,由于企業和學校屬于不同的兩個機構,其追求目標和運行規律也不相同,企業以實現經濟效益為目標,而學校則是以培養人才為目標,企業嚴格的管理制度、勞動強度以及人際關系都會讓學生出現不適應的情況,甚至導致矛盾心理的產生。
(一)建設工作團隊
首先,要加強班主任以及輔導員團隊建設,高職院校要分批分期的安排班主任以及輔導員到企業實習,每位班主任以及輔導員要聯系一個企業,班主任以及輔導員每年要走訪一次企業,實現班主任和輔導員團隊建設與企業深度合作;其次,院校要聘請企業人才到學校為學生開展思想教育工作,為學生提供咨詢和輔導,與學生工作團隊進行優勢互補,促進學生管理工作水平的提高;再次,院校要聘請企業管理者擔任班主任工作,隨著校企合作的持續深入,學生在企業中的實習工作也越加頻繁,院校可以聘請企業管理者擔任企業班主任,參與到學生管理工作中,將企業文化融入到管理工作中,讓學生盡快地感受企業文化,提高競爭力。最后,要建立企業實習基地,班主任和輔導員要與企業進行長期合作和交流,進而促進校企合作的持續深入。
(二)建立管理制度
為了有效增強校企合作的實效性以及針對性,一定要建立一套適合校企合作的學生工作管理制度。第一,要完善頂崗實習制度,學生在頂崗實習中具有雙重角色,即員工和學生,針對這種特殊的角色,實習企業和職業院校要共同制定管理制度,其中具體包括考勤制度、例會制度、干部制度以及編班制度等。通過科學完善的實習制度,可以規范學生的工作行為,避免學生在實習階段出現管理盲區;第二,完善安全制度,學生在沒有進入工作崗位之前,企業和學校要開展安全教育,讓學生充分熟悉工作環境和防護設施,開展心理健康、自救自護、安全生產以及勞動紀律等教育,全面提高學生的自護意識和自護能力,避免學生在實習期間出現身心傷害,防止出現安全事故;第三,完善考核制度,院校要結合教學方案制定學分管理制度,根據學生實習的相關項目,完善考核制度,將實習折算成學分,進而促進學生的管理和學習。同時,還要積極建立企業學籍和院校學籍的管理制度;第四,要建立定期溝通制度,當學生到企業進行實習后,企業要提供詳細的實習名單,方便指導教師和班主任對學生實習情況進行全程跟蹤檢查,避免實現形式化;第五,要建立登記制度,在開展校企合作的同時,要將企業名單、學生名單、管理辦法以及工作時間進行登記,方便院校對學生實習進行檢查和監督,確保管理工作有序開展。
(三)建立評價體系
隨著高職教育的不斷深化改革,對學生進行評價是改革的關鍵內容,高職院校的辦學基礎是教學質量,而學生的綜合能力評價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手段和方式。當前,我國高職院校在學生評價方面存在一些弊端,主要有:第一,評價內容不全,不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第二,偏重結果,對過程不重視;第三,難以發揮評價的功能;第四,評價趨向形式化。
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是高職院校的教學目標,同時也是教學質量的最終體現,而考核評價則是人才培養的關鍵內容,因此,建立科學合理的評價體系對實現教學目標具有推動作用。院校要從行業角度出發,構建評價體系,發揮校企合作的育人功能,由指導教師、企業人員、思政人員以及專業教師共同組成的評價機制,對學生在企業實習中的表現進行科學評價。同時,還要建立面向企業以及院校所有人員的獎勵制度,通過成果展覽、擇優聘用、發放獎金、評優等形式,表彰在校企合作中做出突出貢獻的人員。在校企合作中對學生開展評價工作,一定要保證以企業評價為主,班主任、輔導員以及企業人員進行密切配合,共同建立科學完善的評價體系。
(四)建設校園文化
校園文化是各個高職院校開展競爭的軟實力,因此,建設校企合作的校園文化是高職院校未來發趨勢和建設特色。校園文化不是靠資金投入就可以解決的問題,高職院校一定要在校園文化以及人文教育方面下苦功,積極滋養和培育,經過長期的發展、傳承、積淀、深化、提煉以及挖掘,形成深厚的校園文化底蘊,生成精神動力和文化基因,為高職院校的發展帶來活力和生機。
當前,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下,高職院校學生的就業壓力也越來越大,通過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可以有效整合教學資源,創新培養模式,讓學生提前適應企業的工作環境。同時,以校企合作為平臺,充分發揮學生工作的管理職能,更好地為學生服務,緩解學生的就業壓力,進而實現學生的自我價值。
參考文獻:
[1]張建華.校企合作下的高職院校學生工作的探索與實踐[J].教育與職業,2011,(26):40~41.
[2]郭娟.校企合作下的高職院校學生工作的探索與實踐[J].新課程研究(中旬-雙),2013,(5):179~180,186.
[3]孫海波,皮連根.淺析“校中廠”校企合作背景下學生職業素質的培養[J].九江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3(3):61-62.
[4]吳妮.校企合作下的學生工作管理探討[J].劍南文學:經典閱讀,2012,(2):309~309.
[5]高云崇.“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下高職心理健康教育策略[J].學理論,2014,(6):293~294.
[6]楊育宏,王紅艷.高職院校學生學習質量”三維一體”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與實踐[J].教育與職業,2010,(32):105~106.
作者單位:(四川職業技術學院)
作者簡介:舒姝(1983-),女,四川樂至人,本科,實習研究員,研究方向:漢語言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