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靖悅
(作者單位:吉林經濟貿易學校)
?
中職藝術設計學科中積極心理品質培養的實踐研究
于靖悅
中職學校專業眾多,藝術設計學科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門學科,大學的藝術設計專業學生在入學前需要參加專業課術科考試,也就是具備一定的專業基礎,而中職院校的藝術設計學生不需要參見任何專業考試即可入學,這也使得中職藝術設計學生在學習一段時間課程后才會明白自己是否適合學習藝術設計,也就導致部分藝術設計學生對專業學習失去興趣,但此時多數學生不會改變專業,這就對教師們提出了問題,怎樣才能提升中職藝術設計學科中學生積極心理品質的培養呢?通過對本校專業平面藝術設計學生的時間研究得出適合藝術設計學科的積極心理品質培養方法。
中職學校 藝術設計 積極心理 研究
社會是不斷進步的,社會中的人也是在不斷進步的,不管城市與農村,家長的心理都是不盡相同的!他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一技之長,將來可以自己養活自己,這是我在與很多學生家長交流后得出的,他們最認可的選擇學習院校和學習專業原因之一。中等職業教育是目前我國職業教育的主體,作為普通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為我國的社會主義建設事業培養了大量的專業人才和管理人才,為我國的教育事業做出了杰出的貢獻。
有人說職教的學生多數是社會的底層,職教中的孩子的確存在文化素養不高,心理素質有待提升的種種問題,但職教的孩子也是社會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他(她)們從事的職業往往起著承上啟下的重要作用,中職藝術設計專業的學生是這支大軍中的重要部分,中職藝術設計學科產生至今已不再是一個新興專業,但社會對藝術設計學科學生需求并不減少,這要求藝術設計學科的學生必須扎實地掌握藝術設計專業技能并具備良好的職業素養,而藝術設計學科要求學生具備良好的設計理念和持之以恒吃苦耐勞的精神。但中職學生普遍的厭學情況越來越重,他們對自我人生沒有明確的目標,缺少積極進取的心理品質、缺乏良好的職業素養,以致很多學生因技能不符合工作單位要求而無法對口就業,混沌度日。這要求必須改善中職學生學習現狀,尋求培養計算機平面設計專業藝術設計學科學生良好審美情趣和持之以恒的心理品質,以使之健康成長。
(一)藝術學科特點分析
高校的藝術設計學科是一門獨立的藝術學科,它的研究內容和服務對象有別于傳統的藝術門類,在藝術設計學科中的專業是很多的,分為平面設計(視覺傳達)、廣告設計、環境藝術設計等專業。中職藝術設計學科類似于高校的同類學科,從字面上區分以上兩者的差距并不大,但實際在課程的詳細設計、課程難易程度的設置、設計案例的選擇和就業方向的指導中都有著較多的不同,總的來說,中職的課程設置、案例設計較高校的深度要淺些,就業方向也多為制圖員和基礎設計崗位。
(二)中職藝術設計學科學生心理素質分析
心理素質是人的整體素質的組成部分,以自然素質為基礎,在后天環境、教育、實踐活動等因素的影響下逐步發生、發展起來的。中職學生入學時年齡為17歲,正是自我意識強、持久能力差、心理素質脆弱階段。
積極心理學是美國心理學界于二十世紀末興起的一個新的研究領域,它致力于研究人的發展潛力和美德,其研究重點放在人自身的積極因素方面,主張心理學要以人固有的、實際的、潛在的具有建設性的力量、美德和善端為出發點,提倡用一種積極的心態來對人的許多心理現象(包括心理問題)做出新的解讀,從而激發人自身內在的積極力量和優秀品質,并利用這些積極力量和優秀品質來幫助普通人或具有一定天賦的人最大限度地挖掘自己的潛力并過上良好的生活。積極心理學認為“積極”是指主觀上的感受,是指個人選擇一個最能適應的環境和發揮了最高潛能的行為。中職生此時對設計理念的理解深度也較淺顯。此時對學生積極心理品質的培養恰是最需要的階段!教師需要通過各種方法和手段提升學生正面的、積極的心理品質,由主觀幸福感、樂觀、快樂和自信。
中職藝術設計課堂不良行為的產生原因有學生、教師、家庭和社會等多個方面,但大部分的課堂不良行為是由學生自身的因素引起的。且大部分的不良行為是經過長時間的累積而形成,已經成為了壞習慣,它不是一朝一夕能輕易改變的。因此,學生是學習和就業的主體,所有的教學方法只有通過學生自身的“再創造”活動,才能納入其認知結構中,才可能成為有效的技能。要尊重學生,以學生的基礎和年齡特征出發,使他們主動地得到發展。
(一)學生專業基礎差
以我校平面藝術設計專業學生為例,學生來自初中應屆畢業生,多為農村學生,基本對于設計的概念為零,對于選擇此專業的學生,常常大部分學生來自貧困的鄉村,在此之前很少接觸計算機,基本的操作技能與應用能力幾乎為零;城里的學生倒是經常使用計算機,卻是沉迷網絡、游戲的“高手”;面對這樣的生源狀況,如何開展平面藝術機專業的教學,培養出合格的平面設計人才,給我們提出了嚴峻的考驗。
(二)就業企業對人才的需求及定位
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與外界接觸的機會相對甚少,缺乏實踐動手能力。從目前的就業的現狀來看,中職平面藝術設計專業學生就業的專業對口率較低,背離了專業的定位和人才培養的初衷。另外,平面藝術設計專業學生就業率低也與學校對培養目標定位不準確有關。學校及專業教師對行業及職業的變化敏感度不高,缺乏市場調研、考察;對學生的就業教育準備不足;對畢業生的工作的態度、心態、責任感、吃苦耐勞的精神、愛勞動的品質培養的重要性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
(三)學生缺乏實踐意識
實踐能力和實踐經驗是用人單位挑選人才的重要標尺,但許多平面設計專業畢業的學生根本達不到這個標準,或者是勉強被用人單位錄用了,但也要先進行崗前實踐性的培訓。這都源于現如今的平面設計專業的學生沒有強烈的市場意識和實踐意識,在進行作品設計的時候幾乎不考慮市場因素和實際需要,只是單純地從主觀意識出發,而且中職學生課余對本專業的了解程度極低,對設計的時代感感應極低。
第一,從學生的目的來看,學習目的多數并不在于學生的興趣需求,主要是家長認為可以有一技之長,家庭因素的影響很大,我們不能左右一個家庭的生活,但我們可以影響家長的一定想法,改變家長認為的學校教育是主陣地的傳統觀念,而應把教育的主陣地放在家庭教育上,教育孩子成材,家長不僅有責任,而且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對孩子的學習不聞不問,就是家長失職;提升家長對學生積極性引導。
第二,平面設計專業學生中個別學生因專業理解力不足,短時間無法提升專業技能,通過教師專業針對性指導與鍛煉是學生自信心逐步提升。
第三,目標養成是非常艱難的事情,尤其國家集體觀念的意識淡薄,文化歷史知識極度匱乏,對中國的傳統的認同感沒有,加強傳統文化知識及專業修養的傳播十分必要,因此在日常學習當中開展了傳統文化的教育與教學。
第四,積極心理的品質首先需要使學生自信心提升,提升自信后學生在思想、行為、心理、生活習慣上都有較明顯改善,通過在學校的工作室工作學生對專業學習與活動有了一個正確的思想認識,促進其養成良好的積極的行為與生活習慣。
第五,就業是學生積極心理的推動力之一,也是最為重要的部分,定期與已就業學生和就業單位近距離接觸,在校期間接觸并了解將來工作;讓學生明白就業不難,難在無想法、不積極、不向前,借用已就業學生幫助學生確立正確的職業觀、價值觀、發掘學生學習的潛能、培養創造、創新能力。
同濟大學出版社培養藝術設計學科學生的積極心理品質,需要教師有足夠的耐心,以積極的心態,采用積極的方法,不斷培育學生的積極行為和增強自我控制能力,從而抑制課堂不良行為,實現有效的藝術設計課堂管理。
[1]林國君.中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M].上海:同濟大學出版社,2015.
[2]宋偉偉,吳莉莉.高校藝術類大學生積極心理品質發展現狀及教育對策研究[J].中國特殊教育,2013(04).
(作者單位:吉林經濟貿易學校)
于靖悅(1980-),女,漢族,黑龍江綏化人,本科,吉林經濟貿易學校中專講師,研究方向:藝術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