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紅梅
(桂林市職教中心 廣西 桂林 541000)
如何讓英語課堂提問更具有效性
韋紅梅
(桂林市職教中心 廣西 桂林 541000)
提問是英語課堂教學的重要手段之一,貫穿于課堂教學的全過程,是師生交流信息的平臺,溝通的紐帶。有效的課堂提問能幫助教師了解和評估學生對所學內容的理解與掌握情況,激發學生的求知欲,促進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
課堂提問存在的主要問題有:對提問難度把握不當;問題的層次性不強;對全體學生提問多,對個別學生提問少;教師提問多、學生提問少;問題一提出就要學生做出回答,留給學生思考的時間不足;對學生的回答缺乏有效的反饋;漠視提問中新的生成;提問的指向性不明確,偏離了教學目標。
如何讓英語課堂提問更具有效性?下面談談自己的一些有效做法及嘗試。
什么是有效的課堂提問?就是采用各種方式和手段提出問題,實現預期的目標。有效的問題應具備以下幾個特征:
(1)要有一定的針對性和目的性,要服務于整節課的教學目標,是經過教師精心設計的,不是隨意提問。
(2)要有一定的認知難度,能激發學生的興趣并促使其積極思考。
(3)呈現問題要有層次、有順序、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討論。
課堂提問能調動學生課堂參與的積極性 ,激活學生的思維,對落實課堂教學目標,實現課堂教學效益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2.1 增強問題設計的科學性
(1) 問題的指向性要明確,要緊緊圍繞教學目標。教學目標是一節課的核心和靈魂所在, 所有的教學活動都應以它為中心。教師的課堂提問應緊扣教學目標。只有這樣才利于學生語言知識的輸入與輸出。
(2) 問題要有一定的難度,能激活學生的思維,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課堂提問不能總停留在“yes or no”?或者通過觀察能直接得出答案的淺易層次上。要有一定的深度,要讓學生通過對已掌握知識的檢索,綜合得出答案。這樣才能促進學生積極思考,從而提升學習興趣。問題要力求新穎,以引起學生的注意和好奇。
【案例1】
筆者在教授中等職業教育課程改革國家規劃新教材《英語》(基礎模塊)第一冊Unit 7 A Healthy Lifestyle導入新課時,向學生們展示了一幅孩子們游泳的圖片。提了3個問題:
①What are they doing ?
②Do you like this sport?
③What do you think of sports?
其中第3個問題既非簡單地用yes or no能回答的,也不是通過觀察圖片能得出答案的,而是要綜合生活閱歷和健康知識做出回答:Sports are good for health.通過學生的深入思考,找出問題的答案來實現本課的教學目標:體育運動和健康飲食是健康的生活方式。
(3)問題要有層次性,富有啟發性,符合學習的漸進性。教師應根據學生的“最近發展區”設計有層次的問題,通過問題的引領,借助教師的啟發,有步驟地達到預期目標。
【案例2】
筆者在教授中等職業教育課程改革國家規劃新教材《英語》(基礎模塊)第一冊Unit 7 A Healthy Lifestyle——Reading and Writing時,向學生們呈現了課本上的這幅圖片(一位胖女士和一位胖女孩在一邊看電視一邊吃東西)后,提出了以下問題:
①What are they doing?
②Are they fat?
③Why are they fat?
通過問題的逐級遞進,使學生明白圖片中的人物之所以肥胖是因為他們長時間地坐在電視機前一邊看電視,一邊吃東西,不運動。引導學生得出這是不健康的生活方式這一結論。教育學生要選擇健康的生活方式,突出了本課的主題—健康的生活方式。采用了探究問題的方式,有層次地、有步驟地落實教學目標。
2.2 優化提問策略的方法
(1)提問要面向全體學生,適合不同層次的學生。教師的課堂提問既要提問學優生,也要涉及到中等生及學困生。根據學生的不同的認知水平,學習能力,提出難度各異的問題。最難的問題,讓學優生回答。難度中等的問題,請中等生回答。把最簡單的問題留給學習基礎最薄弱的學生。這樣有助于調動全體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增強課堂參與意識。為全面提高教學質量打下堅實的基礎。
(2)加大個別提問
“對學生集體提問多,個別提問少”的現象在英語課堂上廣泛存在,筆者常常觀察到這樣的課堂場景:教師邊授課邊提問: “是不是?對不對?”學生集體回答:“是!或對!”。表面上課堂看似活躍,實際上許多學生是在濫竽充數,隨大流,教學的實效性令人擔心和置疑。在新課改理念下,教師應加大對學生的個別提問,及時了解學生對教學內容的掌握程度和學生的課堂狀態,適時調整教學節奏和教學方法。同時,也有利于學生的英語輸出。
(3)打破傳統的提問模式,使之多樣化
在英語課堂上我們常常見到的是老師發問,學生回答。新課改形勢下,我們應打破這種以教師為中心的局面,把提問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形成師生互動的良性循環。在教學實踐中,筆者常常采用這樣的做法:在提出問題前,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展開討論,然后以個人為代表提出本組的問題。這樣,使人人都參與,大大地提高了問題的有效性,也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合作學習能力、團隊意識。采用多樣化的提問模式,能使課堂提問受到更大的關注,使課堂更生動。同時,也有利于培養學生靈活思維,發散思維。
2.3 科學、合理地預留候答的時間
候答就是提出問題后停頓,給被提問者思考問題,作出回答的時間。教師應避免提問后立即給出正確答案,要科學合理地預留候答的時間。經過充分的思考后,學生能給出更合理,更詳盡,更有預見性的答案;可避免因學生消極回答問題,而給教學帶來的負面影響;有助于提升學生分析、綜合運用的能力;可以幫助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增強學習自信心,激發學習興趣,從而使教學步入良性循環。
課堂提問是課堂教學的一個重要手段,也是啟發學生思維的主要方式,它的質量直接影響著教學的質量。有效的課堂提問是發展學生語言技能和提高學生語言運用能力的重要途徑,是教學質量的有力支撐和有效保障。
[1] 夏飛華 周寧 《讓課堂提問更具有效性》——中小學外語教學2011.08
[2] 蔡秀盈《提高英語課堂提問有效性的策略》——中小學外語教學2010.11
g642
A
1672-5832(2016)11-013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