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蓬葉
(河北大學教育學院 河北 保定 071000)
從心理學的視角看懷舊風
張蓬葉
(河北大學教育學院 河北 保定 071000)
本世紀初,國內掀起一陣濃郁的懷舊風。懷舊已成為諸多學者探究的熱點。本文通過列舉一系列懷舊現象,從心理學這一角度,對懷舊進行了闡述,以期為懷舊這一話題的探究提供一些參考。
懷舊風;心理學;歸屬感
人們漸漸開始渴望回歸田園的粗茶淡飯生活方式,復古風格盛行,如古樸風格的建筑和家居裝修,復古典雅設計感的服飾,“中國風”風格的音樂,越來越受到青睞。“黑白藝術”、“老照片”、“難忘金曲、流金歲月”、建筑界的“老房子”系列、文學界的“懷舊系列叢書”、影視界的“經典老片新拍”,這些都體現了現代人的懷舊心理。懷舊不僅是一種情緒,也成了一種哲學,一種生活態度。
懷舊一詞最初是17世紀由瑞士的內科醫生Johaness Hofer (1688)提出,他對異鄉的士兵進行了觀察,發現他們精神低迷,并將這些癥狀解釋思鄉病。懷舊被定義為一種生理疾病,直至19世紀。20世紀中葉之前,懷舊被列在精神紊亂的范圍內。到了20世紀初,將懷舊和思鄉病區分開來。懷舊是對一個人、一件事、一個地方的回憶,它更多與溫暖的過去時光、快樂的童年相聯系(Davis,1979)。還有一些學者將懷舊描述成苦樂參半的情感,既讓人傷感又令人向往(Barrett et al,2010)。從懷舊概念的演變可看出,懷舊曾與思鄉的消極狀態聯系在一起,被看做心理疾病,而現在被視為一種自我意識的情緒,是思念過去時復雜的情緒狀態,可以是正面的,也可以是苦樂參半的情緒(薛婧,黃西庭,2011)。
心理學對懷舊有了新的解讀,它不再是別離他鄉的鄉愁,不再是一種感傷的思緒。西方心理學家們揭示了其積極意義,認為懷舊是一種由積極情緒主導之下的喜憂參半的情緒體驗。懷舊的過程是提取過去生動記憶的過程。因此,懷舊體驗能夠強化個體的社會聯系感,修復和滿足歸屬感。情感修復理論認為,個體對現實的懷疑會引發個體的懷舊情緒,而懷舊對這些負面情感有一定的修復補償作用。在懷舊中個體同他人的親密關系得到重新建立并成為自己的一部分。當個體孤獨時,這些具有意義的關系就能為個體提供安全感。Zhou X,Wildschut等人(2012)的研究支持了懷舊增強個體的社會聯系的功能,發現具有懷舊感的被試感到更多歸屬感,有更強的人際交往能力。
具體來看,學生在懷舊的熱潮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服飾上,對古元素的親睞;娛樂活動上,對青春懷舊電影的熱衷;消費觀上,對復古系列工藝品的喜愛等。因此探討學生的懷舊心理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而Zhou X等人的研究也已經發現了懷舊與歸屬感有一定聯系。
學生的學校歸屬感尤為重要,包克冰和徐琴美(2006)認為,學校歸屬感是學生對自己所就讀的學校在思想上、感情上和心理上的認同,愿意承擔作為學校一員的各項責任和義務,及樂于參與學校活動。學校歸屬感體現了學生與學校中的人和事之間產生的情感維系和價值認同,反映了學生學校生活的質量和學校生態系統對學生影響的結果(杜好強,2010)。Bailey(2005)研究發現有尋找歸屬感的動機的人會更多和他人一起參與體育鍛煉,而如果真正感到一種歸屬感的人則有助于他的心理健康。個體通過歸屬感可以找到一個穩定的人際支持,依據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在團體中,個體體會到自身的價值。當人們體驗到歸屬感時,則會感到快樂健康;相反,歸屬感沒有得到滿足則會產生消極的情緒體驗。
綜上來看,懷舊體驗能夠強化個體的社會聯系感,滿足其歸屬感,對個體的有積極調節作用。同時,懷舊對過去記憶的良性選擇機制,會使個體重溫過去生活的意義感。從學生心理健康的角度看,應客觀認識懷舊這一現象。后續可對學生懷舊心理與學校歸屬感以及心理健康狀態三者間的關系進行探究。
[1] 包克冰,徐琴美.(2006).學校歸屬感與學生發展的探索研究[J].心理學探新.
[2] 杜好強.(2010).大學生學校歸屬感及其影響因素研究[J].西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6(2),51一54.
[3] 薛婧,黃西庭.懷舊心理述評[J].心理科學進展,2011,19(4):608-616.
[4] Davis, F. (1979). Yearning for yesterday:A sociology of nostalgia. New York:Free Press.
[5] Batcho, K. I., Nave, A. I., & DaRin, M. L. (2010). Aretrospective survey of childhood experiences. Journal of Happiness Study. Retrieved June 5, 2010 from http://www.springerlink.com Psychological Bulletin,117,497-529.
[6] Bailey,M.,McLaren,5.(2005).Physical activity alone and with others as predietors of sense of belonging and mental health in retiree’s.Aging and Mental Health,9(1),82-90.
[7] Zhou X,Widschut T,Sedikides C,et al.Heartwarming memories:Nostalgia maintains physiological comfort[J].Emotion,2012,12(4):678.
張蓬葉(1989—),女,漢族,河北保定人,心理學碩士,河北大學教育學院心理學專業,研究方向:發展與教育心理學。
B8421
A
1672-5832(2016)11-025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