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師敏廣西德保縣委黨?!V西德保 533700
?
“六業融合”共促德保旅游業大發展
黃師敏
廣西德保縣委黨校廣西德保533700
【摘要】德保要尋求新的經濟增長點,就必須融入區域經濟圈,將農業、工業、民俗文化、服務、城鎮化建設等五大產業融入到旅游業中,形成“六業融合”。以此作為經濟增長新常態的突破口,保持環境清潔美麗,才能使德??h經濟,特別是旅游業得到可持續快速發展。
【關鍵詞】產業融合;旅游經濟;大發展
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強調,“實現‘十三五’時期發展目標,必須牢固樹立并切實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五大發展理念?!钡卤?h地處珠三角經濟圈、西南經濟圈與中國—東盟經濟圈的邊沿地帶,偏離經濟圈的中心。如何樹立“五大發展理念”做大做強德保經濟?筆者認為,首先借力和融入三大經濟圈的建設,利用本地資源,進行產業融合,以旅游業發展作為撬動德保經濟發展的新支點,這樣才能確保到2020年與全國全區同步實現小康社會。
(一)德保氣候特點
德??h聚居著壯漢苗瑤等多個民族,其中壯族人口占98%以上,擁有豐富的民族文化遺產。境內氣候四季如春,享有“天然空調,養生圣地”之美譽,是避暑養生、休閑旅游的最佳去處之一。特別是,春天,花香山綠;夏天,綠樹成茵;秋天,果黃滿地;冬天,紅楓醉人。
(二)經濟現狀
當前,德保工業經濟剛起步,發展狀態良好,工業園區內項目總投資超過150億元。特別鋁、錳、銅、保健酒、石材等優勢產業不斷發展壯大,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占GDP比重超過50%。但近年來由于世界經濟下行壓力加大,氧化鋁項目發展市場不被看好,價格偏低,德??h工業經濟大發展遇到瓶頸。
(三)旅游現狀
這幾年的德保旅游業發展狀態良好,成功推出了國家AAAA級景點——紅葉森林公園和吉星巖景區,打造鑒河國家水利、巴頭多勾、曼貝儂小西湖、金谷景點、那溫生態景點等特色景區,連續獲得“中國最具特色鄉村旅游目的地”、“中國十佳生態休閑文化旅游縣”和“中國魅力文化生態旅游目的地”等殊榮,成為桂西南發展最快的生態旅游城市之一。2015年接待游客超過12萬人次,實現旅游綜合收入達9億元以上。
德??h旅游利用率不高,筆者稱之為“冬季旅游”,原因是一年四季當中只有冬季才有游客到來,其他三個季節都很少能吸引人游。主要還存在以下的一些問題。
(一)還處在“門票經濟”階段
“門票經濟”一直是德??h旅游經濟的支撐點。不變的景點使游客到過后不再重游。還沒有能通過旅游紀念品開發來支撐旅游經濟,旅游產業鏈條短。
(二)民俗文化還未融入旅游業中
旅游特色優勢不明顯,缺乏融入當地壯族文化的大型旅游娛樂項目。
(三)經多年來的毛草房改造
具有壯族文化特色的欄桿建筑已基本被拆除盡,壯族特色文化建筑不明顯。
(四)現代農業與旅游業的融合度低
還未能將現代農業開發融入旅游業中。四季中除冬季,其余三個季度還未形成旅游季節。
(五)服務行業有待提高。
(六)景點單一
除兩個四A級景點(吉星巖景區、紅葉森林公園),其他文化、民族風情未融入旅游業中,新發現的景點多但分散,因資金問題未得到開發。
(一)旅游業工業化程度不高
多年來,德保重視旅游經濟的發展,但其他產業未能與旅游業相融合,還沒有超越“門票”旅游的界限,甚至淪落為旅游大縣的陪寸,旅游業工業化不高。一是德保各類經濟獨自發展,如鋁、鐵合金、酒、錳等產業的發展,不能互相融合提升。二是旅游紀念品稀缺。當前德保旅游紀念品只開發出除酒類系列產品。富含德保壯族文化的紀念品更是聞所未聞。
(二)壯族文化建筑已成為新的旅游景點,但未得到保護
隨著居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人們對住房要求越來越高,磚混結構房子已成為小康生活的標致之一。當年老一輩居住的純桿欄建筑已無法滿足人們要求,于是人們都建起磚混結構新房?,F在農村已很少見到壯族文化特色的純桿欄房子。這就使在社會發展中形成的純桿欄建筑成為人們旅游的新目標之一。但純桿欄建筑群除那雷屯還有幾十座連片之外已不復存在。
(三)農業產業還不能滿融入旅游業中
探索特色農業與生態旅游、鄉村旅游、養生旅游有機結合不足。如各鄉鎮都有特色種植園、特色養殖園,但卻很少建成特色農產品加工園和特色農業觀光園。沒有能夠將牛、羊、鴿子、林下養雞、林下養豬等特色養殖業和特色種植業融入到旅游當中,特別是德保最具特色的綜合型矮馬產業未能融入,使農業與旅游業未能互相融合提高。
(四)文化元素與旅游業融合不足
近年來,德保縣旅游業取得一定的發展,具備自己的一些特點。但通過分析我們發現,當前德??h的各旅游景點都屬自然景點,融入民族文化元素不多。究其原因,開發無新意,沒有融入本地文化元素,沒能讓游客參與,特點不突出。旅游業的種類不能滿足旅游者多樣性需求,晚上供消遣的旅游娛樂不豐富,還不能適應游客的需求。
(五)服務業與旅游業未能融合發展
當前德保還未建立旅游電子商務平臺,境內的各景點旅及旅游企業還未入住旅游電子商務平臺,在平臺上銷售產品。電子商務服務旅游業還未形成。另一些景點開發力度不足,基礎設施跟隨不上,一到旅游旺季,賓館、停車場地無法滿足旅客需求,這種狀況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旅游業的發展。
(六)人們的生活娛樂不豐富
這幾年來,經濟發展很快,收入大有提高。很多人根據自己收入和承受能力,理性對待旅游。城鎮居民的收入能滿足一年一到兩次的“觀光旅游”、“中短距離旅游”和自由游,周末度假更不在話下。縣城附近的景點開發較少,如那溫生態旅游點未開發。由于平時工作忙,大部分人選擇在縣內或市內附近旅游,這一愿望也未能實現。很多人只能選擇蝸居在家,散步、喝茶、喝酒、跳廣場舞等。
(七)控宏扶微力度不足
近幾年的旅游資源又出現私人自行開發,如曼貝濃景區等,旅游旺季到來,景區附近居民便開挖河提發展小游輪,造成生態景點嚴重破壞;又如,一些新發現的景點,雖有一些能人自行開發,但畢竟能力有限,沒能突破思維,設計不出創新的觀賞點。一些領導任職時間短,沒能從整個德保的長遠大局出發,布局整個縣域經濟發展的角度考慮,而喜歡短平快、利潤高的項目,而這些項目對環境污染嚴重。
(一)強化“六業融合”的旅游業融合發展之路
強化農業、工業、民俗文化、服務、城鎮化建設與旅游業“六業融合”,共同鑄就整個經濟融合發展的大格局。
1、強化旅游業工業化。德保具備豐富旅游紀念品的條件。政府要積極引導非公企業開發具有民族文化特色、高雅的藝術品位、做工精良、便于攜帶、能留存一定時間的旅游紀念品,充分發揮紀念品在旅游產業中的帶動作用。積極鼓勵中小規模生產企業、個體工商戶自主創新、創建帶有壯族文化特產品牌。通過政府對企業加以引導及資金扶持和獎勵,組織旅游商品展銷、設計大賽等一系列活動來引導、組織、扶持、規范產業的發展。通過打造旅游紀念品的工業基地,售賣紀念品,提升經濟發展來獲得旅游開發回報。
2、城鎮化建設要與旅游業開發相融合。一是推進旅游產業與城鎮化建設融合。加快旅游經濟的發展,必須走城鎮化建設與旅游產業融合之路,發展依托本地特色的山水資源、歷史建筑風貌、民族民俗文化等旅游文化資源,打造具有壯族特點、特色、特征的新型城鎮,助推城鎮建設提質擴容、旅游產業持續增效,使城鎮建設具有德保民族特色文化的旅游宜居城鎮。二是推進旅游與新農村建設融合,促進農村城鎮一體化建設。城鎮化建設,對德保廣大農村依山傍水的吊腳樓、古村落等,實行保護、修整、改造,要注重民族特色,把民族建筑風格和民族文化特色溶入新農村建設進當中,進一步使城鎮化建設、新農村建設增添景觀、色彩。
3、促進農業現代化與旅游業的融合發展。加大力度促使觀光農業的發展。應該充分利用本地特色,發展矮馬文化產業、挖掘壯族美食特色產業、現代農業觀光產業、壯族文化、民俗旅游度假等進行招商引資,進一步圍繞農業旅游觀光進行開發。邀請著名專家與本地土專家組成規劃小組進行科學設計包裝,開發出具有本地旅游特色的矮馬大產業、蛤蚧文化展覽園、壯族文化旅游產品街、紅楓旅游公園、現代農業壯族特色觀賞園、云山(趙翼)文化公園、茶馬古道、壯族文化旅游度假村等,進一步融入和開發出本地特色文化、美食、山水等。推出以“度假、休閑、養生、健體、美容”為主題的旅游產品,使現代農業與旅游業融合促進發展。
4、民俗文化與旅游資源的融合發展。德保是國家四十八個貧困縣之一,“老、少、邊、山、窮”五“味”具全,以壯族為主體的多種少數民族聚居區,他們各自的語言、服飾、建筑、生活習慣、風土人情、喜慶節日、民間藝術、工藝特產、烹調技術等,構成了多姿多彩的民俗風情,為民俗風情觀光旅游提供了良好的條件。發展旅游業,要結合本地山水自然風光、民族民俗文化、民族建筑風貌等優勢資源,通過規劃、布點、保護和改造,促進旅游點的建設與自然景觀、歷史風貌、民俗風情的有機融合,產生化學反應,構建一個具有少數民族文化、別具一格的民俗風情,讓游客一路品味壯文化特色。
5、促進服務業與旅游業的融合發展。一是要利用自然景觀、田園風光、村居民舍、飲食文化、民俗文化、鄉土文化、民俗風情、農家生活等地方特味,開發出體驗式“農家樂”、“兒童樂”、“壯家樂”、“唱跳樂”。要使人游客回歸大自然,觀賞原生態環境,品嘗壯族原生態食品,參與壯民族文化歌舞,讓游客參與“樂”游。二是要建立旅游電子商務服務平臺,設置配套相應的運營模式促進旅游企業和電子商務企業主動融合。促和旅游企業與電子商務企業搭橋,促進在線旅游經濟增長,帶動了整個旅游產業的發展。
(二)強化管理,保障旅游業持續快速發展
德保要做大做強德保經濟,應傾全縣之力,借力經濟圈建設,以旅游業作為經濟發展的新支點,共促德保經濟大發展。
1、做好旅游產業科學發展的長遠規劃。要設計好長期戰略規劃,通過盤點旅游資源家底,各產業與旅游業的相互融合,立足現實,著眼未來,為德保旅游產業今后的發展制定科學、系統的長期戰略規劃和近期的行動計劃,做好宏觀發展戰略構想和戰略定位。
2、加入旅游同盟,實現多地聯動。德保旅游東接百色紅色之旅及樂業縣天坑,西聯靖西通靈大峽谷、大新德天瀑布等名勝,已成為桂西南精品旅游環線的重要組織部分,要提高德保旅游價值及知名度,構筑德保與其他縣市旅游業的互動共贏模式。
3、強化政府控宏扶微力度。一是主抓宏觀調控。由原來的直接管理轉向間接管理,通過宏觀調控方式,要抓細節更要抓全局。特別是與旅游業關聯較強的產業,政府要主抓大格局,通過建立相關聯的數據平臺,分析得出本縣旅游發展所必須的各項數據,形成合理管理分工,明確權責和管理范圍。二是管理調控手段現代化。政府要建立現代化的管控平臺,加強處理來自于公眾、媒體和商家的咨詢,反饋在各環節中存在不足及應對手段,及時引導旅游業的靈活轉變,發現和改進各環節中存在的不足。三是對形成和發現的一些新景點,要幫助投資人融資,通過扶持、減免稅費等方式,使其盡快建成并融入旅游大家庭,產生效益。
4、加強挖掘、引進和培養旅游業人才。由于缺乏高層次的規劃、管理、開發人才,德保的旅游資源未能得到很好的開發利用。廣西高等院校有這方面的優勢和潛力,德??山枇璧嘏嘤柸瞬?,擴大覆蓋面,特別是高素質旅游開發人才的培養,同時要重視在本地挖掘熟悉本地風土人情人才。加強與外地和境外旅游企業間旅游人力資源的開發合作,加強培養國際性旅游人才,使德保旅游開發管理質量得到進一步的提升。
5、做生態文明建設,保障旅游業的大發展。要準確抓住生態文明建設的重點,讓經濟建設持續增長,逐步淘汰污染企業,生態持續改善,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讓“山清水秀地干凈”成為德保生態優勢品牌,走一條特色的旅游業發展之路,實現德保旅游業和生態效益的和諧統一,確保德保成為“天藍地綠水清美麗中國”示范地。
對居住在經濟圈邊緣地帶的德??h來說,要溶入區域發展,建立具有本地特色的經濟和發展方式。通過旅游業切入點,開發出了具有當地特色的旅游紀念品,融入各地旅游資源,并從游、行、住、吃、購、娛等方面實現全方位的整合,通過旅游業與其他行業的融合發展,從而進一步促進工業經濟的大發展。
參考文獻
[1]德保縣十五屆人大七次會議:政府工作報告. [2]德??h旅游局2015年度工作總結.
作者簡介
黃師敏,男,廣西德保人,現供職于德??h委黨校,研究方向:城鎮化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