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國琴 (浙江省嘉興市南湖區新豐鎮中學,314015)
預則立 不預則廢—例析場地器材的安全性
陳國琴 (浙江省嘉興市南湖區新豐鎮中學,314015)
案例呈現:在《技巧:多種形式的直體滾動練習方法》課中,教師安排了四大組、八小組以分組輪換的形式在四個區域內進行多種形式的直體滾動的游戲練習,其中在”V”字形的直體滾動練習中,部分學生在滾動過程中會出現:為了避免同伴間頭與頭等身體部位的碰撞,停下來等前面學生過去后才繼續練習。上課教師由于在各個區域巡視,并未發現,每一組都出現了上述現象。
分析:教師在利用器材進行布置場地時,應避免學生在練習中出現不必要的身體碰撞。案例中的“V”字直體滾動,從字面上來看字母“V”的兩條直線從上至下呈現的是由遠及近的距離,所以學生在直體滾動至字母底端時,勢必會出現距離偏小,無法容納兩個學生在底端的兩條線上同時做練習的情況,且絕大部分學生選擇頭部朝著字母中間做練習,學生在滾動中無法顧及周圍情況,容易造成頭部之間的碰撞,是比較大的安全隱患。
建議:器材的擺放應充分考慮到學生的身高、體重特點,擺放器材時應注意要有合理的間距,既能確保練習的有效性,更能確保練習中學生的安全。本案例中的“V”字開口可以更大一點,確保在“V”字底部可以容納兩個學生順利完成練習的距離,以確保既能有效完成練習,同時練習流暢、安全。
案例呈現:在《跑:直線跑的練習方法》一課中,教師在基本部分的第二部分安排了“洞”(直臂支撐)的練習,其中安排了兩名學生一組,一人做俯臥直臂支撐身體呈“山洞”,另一學生穿過“山洞”的練習;而后是全組穿越“山洞”練習。所有學生穿著運動短褲跪在室內籃球場上爬行,練習結束后,很多學生的膝蓋上紅紅的一片。筆者采訪了其中一位學生,問他膝蓋是否疼?在問第二遍時他快速點了點頭并輕聲回答“嗯”。
分析:初夏的天氣是悶熱的,一般學生的夏裝校服是以短裝為主的,而室內籃球場的地面是堅硬的,小學生的皮膚是比較嬌嫩的,長時間的讓嬌嫩的皮膚與堅硬的地面接觸,很容易出現膝蓋擦傷。同時,這個練習是需要學生用膝蓋爬行的,并且教師還安排了接力賽,小學生們為了團隊的勝利,也定是竭盡全力地去練習,可想而知練習過后膝蓋的疼痛程度。要知道膝蓋是人體的重要關節,一旦形成傷害,后果是嚴重的。
建議:體育教師在選擇場地和設計教學過程中要有換位思考的意識,多站在學生的立場和位置上客觀地理解學生的直觀感受及內心世界。在教育教學中,每次在備課、設計活動及處理問題前都要先從自我角色中跳出來,把自己當成學生來考慮一下,看看自己在練習中會出現什么問題?自己會愿意進行這樣的練習嗎?然后才開始教學,相信會有更好的練習形式和方法。教師可以在前期向承辦單位了解當天學生的穿著情況和器材情況,做到早了解、早預防;也可以通過增加保護性器械來進行練習,如像上一節課一樣鋪上軟墊,這樣學生的安全受到了保障。
案例呈現:在二年級的《排球:身體各種狀態下的拍(擊)球練習方法》課中,教師在布置場時采用了排球和小體操墊的結合。在學生自拋自擊落地彈起球并接住、自拋轉體360度自擊落地彈起球并接住等練習中,小體操墊始終放在學生的腳前,學生在接球過程中,需要不斷地低頭看是否會踩到小墊子上。
分析:在案例中發現,排球的拍(擊)球和體操墊沒有必然的聯系,體操墊對于排球拍擊球的練習沒有明顯的促進作用,似乎是為了后期的素質練習強行加入進來的;此外,由于排球在拍(擊)球過程中的不可控性,會產生球往各個方向飛的現象,學生既要觀察球的飛行軌跡跑動過去接住球,又要觀察地上的墊子是否會被踩到等,其實對于學生來說心理是恐懼的,一不小心會踩到墊子摔倒或者受傷,是一個較大的安全隱患。
建議:體育教師在技術與器材的選擇中,應該注重器材與所教技術的橫向聯系,也就是說選擇器材是為了對教學起到輔助作用。
所以,可以把體操墊舍棄,因為在案例中體操墊在后期的素質練習中,只是起到固定位置的輔助作用,而針對學生設計的練習并沒有危險性,因此,只需要使用室內籃球場這個空曠的場地即可,這樣學生在練習中就不需要一心二用,而輔助學生可以直接在地面上采用坐、跪等靜止動作固定位置,安全性就比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