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學軍
(遼寧中醫藥大學軍事體育部 遼寧沈陽 110847)
全民健身視域下社區體育志愿者資源的開發與利用①
唐學軍
(遼寧中醫藥大學軍事體育部 遼寧沈陽 110847)
社區體育志愿者資源的匱乏,會對我國群眾性體育運動的可持續發展產生嚴重的影響與制約作用。基于此,確立正確的社區體育志愿者資源的開發原則,探討具有實效性的志愿者資源的利用途徑,對于有效改善當前我國社區體育活動的開展現狀,推進社區體育的組織化、規模化以及常態化的開展,具有重要的實用價值。
社區體育 志愿者 資源 開發 利用
目前,人力資源的匱乏是影響與制約我國社區體育發展的主要原因。具體體現在社區體育活動的設計、組織以及社區居民體育健身技能培養等諸多方面所需的人才嚴重缺失,由此導致了全民健身背景下的社區體育活動無法實現有組織、有計劃、有規模的常態化發展。鑒于此,組織社區體育志愿者服務團隊,實現對社區體育人力資源匱乏現狀的緩解與改善,具有重要的實用價值。而組建社區體育志愿者團隊的關鍵在于對相關資源的合理開發、有效整合以及高效利用,因此,積極探討社區體育志愿者資源的開發原則以及科學有效的利用途徑,就成為組建高素質的社區體育志愿者服務團隊的先決條件。
社區體育志愿者是指從事與參與社區體育活動的設計、組織與開展工作,并承擔對社區居民進行體育健身技能傳授責任的義務工作者。他們本著自愿、無私的原則,為社區體育運動的發展無償地貢獻自己的力量,是我國社會體育領域中重要的人力資源。為了切實發揮志愿者群體的社會職能,規范志愿者團隊的組織與發展,2015年9月14日,由中央文明辦、民政部以及共青團中央聯合頒布實施了《志愿服務信息系統基本規范》,標志著我國社區體育志愿者團隊的組織與發展,進入了規范化的階段。伴隨著全民健身運動的深入普及,對于社區體育的發展提出了全新的要求,社區體育志愿者的作用愈加凸顯,因而,對我國社區體育志愿者的職能進行理性的定位,具有必要性。首先,社區體育志愿者的首要職能在于促進社區體育多元化發展體系的建立和完善;其次,以大眾體育輔導員的身份積極參與社區體育活動的設計、組織、輔導與促進工作,改善全民健身背景下我國社區體育發展現狀,普及體育健身的理論知識,傳授體育健身技能,提高社區居民的體育建設能力,為構建健康、和諧的社區環境,提供保障;最后,通過組織與開展豐富多彩的社區體育活動,來豐富廣大社區居民的業余文化生活,推動社區精神文明建設的發展。
2.1 遵循實用性原則,提高社區體育志愿者資源的開發效率
社區體育資源是指社區內部所擁有的用以開展體育活動的物力、財力以及人力等物質要素的總稱。其中,人力資源在整個資源體系中占主導地位,是決定社區體育實現組織化、規范化、常態化發展的必要條件。因此,為了有效緩解社區體育人力資源匱乏的現狀,確保社區體育活動的開展步入組織化、規范化的發展軌道,要求在對社區體育志愿者資源開發的過程中,必須要遵循實用性原則,針對社區體育活動的發展現狀以及具體的發展需求,有針對性實施志愿者資源的開發與整合,以便于為提高志愿者資源開發的效率提供必要保障。
2.2 堅持規范性原則,避免因開發操作不當而引發的資源浪費
實施社區體育志愿者資源開發的目的在于:緩解社區居民參與社區體育活動的迫切需求與人力資源匱乏之間所產生的矛盾,通過對志愿者資源的開發、整合與利用,來有效改善我國社區體育的發展現狀。這就要求在具體的開發過程中,應堅持規范性原則,在開發目標的設定、開發手段的采用、開發保障體系的構建以及開發程序的設計等諸多方面,嚴格遵循《志愿服務信息系統基本規范》的要求,既要滿足當前我國社區體育對于人力資源的迫切需求,又要確保資源開發的高效性。從而有效避免在志愿者資源開發過程中,因缺乏必要的規范性而導致資源浪費的現象產生。
3.1 注重內部挖潛,鼓勵與號召社區內具有一定體育運動素養的居民參與志愿者活動
社區體育志愿者參與社區體育活動的主要身份是大眾體育輔導員,肩負著社區體育活動的設計、組織與開展,同時,還肩負著對社區居民體育健身技能的傳授與培養。社區是居民生活與居住的場所,由于社區居民的素質能力、對于體育活動的興趣取向以及所從事的職業具有多樣性,因此,在社區中存在著一定數量比例的、具備了成為社區大眾體育輔導員潛質的居民。例如:專業體育運動員、教練員、業余體育愛好者、體育院校的學生,接受過較為系統的體育教育的普通高校學生等。如若能對這些居民的運動專長以及綜合性體育素養加以有效利用,使之以志愿者的身份參與社區體育活動的組織與開展,勢必會對社區體育運動的發展起到積極推動作用。這就要求社區的相關人員應積極發揮政府的職能作用,加強對社區內部志愿者資源的調查統計,并采取科學有效的手段,對該群體成員的積極性以及社會責任感進行有效激發與調動,進而在促進社區體育活動健康、活躍、和諧以及持續的發展中,發揮出積極作用。
3.2 加強外部引入,借助于社會力量實現對社區體育志愿者資源的不斷充實
外部引入也是改善社區體育人力資源匱乏現狀的有效手段,是實現社區體育志愿者資源合理開發與有效利用的重要途徑。志愿者資源的外部引入主要包括以下兩個途徑。
第一是在社會上召集有志于推動我國社區群體性健身活動健康發展的相關人員。在全民健身運動蓬勃發展的社會背景下,廣大民眾參與體育健身活動熱情日漸高漲,因而引發了對社會體育人才的迫切需求。諸多具有一定體育運動特長的人士積極主動扮演起群眾體育運動的組織者以及運動技能傳授者的角色,形成了一個具有一定規模的趣緣群體。尤其是在《志愿服務信息系統基本規范》頒布與實施以來,從事公益性的大眾體育健身服務的人員逐漸增加,成為較為充實的大眾體育志愿者資源。因此,相對于社區體育而言,采用外部引入的手段來實現對社區體育志愿者資源的開發,這個具有一定規模的大眾體育輔導員群體就成為其首選的目標。
第二是與高校建立“聯姻機制”,在高校組織大學生社會體育志愿者服務團隊,一方面有效改善社區體育人力資源匱乏的現狀;另一方面為大學生的社會體育實踐活動提供便利的條件,搭建理想的平臺。這不僅有助于社區體育運動的健康發展,同時,還能夠為推動高校體育社會化發展目標的實現,提供必要保障。因此,組建高校大學生社區體育志愿者服務團隊,是一項具有多元化社會功效的重要舉措。
4.1 理性開發與有效利用相結合,確保社區體育志愿者職能的最優化發揮
開發社區體育志愿者的目的在于修正我國社區體育因人力資源的匱乏而呈現出的組織性與規范性欠缺的弊端,改善其發展狀態,確保全民健身運動視域下的社區體育活動的蓬勃發展。因此,為了確保資源開發的實效性,要求在利用志愿者資源的過程中,應堅持理性開發與合理有效利用的基本策略。理性開發是指要依據該社區的實際狀況以及居民的體育健身需求,來對志愿者資源進行科學有效開發。例如:有些社區的居民對廣場舞獨有獨有情鐘,那么在志愿者資源的利用就應對此加以側重;再如,有的社區具備了開展以家庭為單位的體育游戲活動的條件,那么在志愿者資源的利用時應注重對具有此方面經驗與能力的人員的引入。這不僅有助于社區體育活動的組織與開展更具針對性、適應性與滿足性,同時,更有效利于實現志愿者社會職能發揮的最優化。
4.2 建立健全社區體育志愿者常態化的服務機制,確保社區體育健康與持續的發展
鑒于全民健身運動所具有可持續發展的基本特征,要求社區體育在對志愿者資源的利用要彰顯長效性。因此,建立健全具有常態化功效的社區體育志愿者服務機制,就成為必然的發展趨勢。因而要求政府職能部門應制定具有指導意義的發展規劃,用以指導社區在組織與開展群眾性體育活動時,對于志愿者資源的有效利用。從而為促進社區體育活動的健康與持續發展,提供必要保障。
[1]徐暉.試述我國群眾體育的現狀與發展途徑[J].體育文化導刊,2005(9):8-9.
[2]宋杰,吳波,任保國.對當前社區體育設施配置若干問題的思考[J].體育與科學,2007,28(5):49-52.
[3]肖林鵬,唐立慧,張欣,等.中國群眾體育資源現狀調查與研究[J].沈陽體育學院學報,2005,24(3):4-7.
G807
A
2095-2813(2016)10(a)-0164-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6.28.164
①2014年遼寧省社科基金項目:課題名稱:遼寧省社區體育志愿者發展的長效機制研究課題編號:L14BTY004。
唐學軍(1967—),女,遼寧沈陽人,本科,副教授,研究方向:體育教學與體育教學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