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炎立 肖群
(武漢大學珞珈學院,湖北 武漢 430000)
?
淺析武漢大學珞珈學院體育教學管理現狀
蔡炎立 肖群
(武漢大學珞珈學院,湖北 武漢 430000)
摘要:為更好完成體育教學任務,保證體育教學的質量,本研究以武漢大學珞珈學院為研究對象,通過對體育教學中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評價和師生關系等進行分析和研究,并結合體育管理學的相關知識,列舉若干在實際教學中存在的管理問題,為體育課程與教學管理改革提供了新的理論依據,為體育教師教學提供了教學策略。以求發揮管理的職能,合理調控資源,最大限度地發揮學校體育資源的效用,去實現學校體育的總目標和各級具體目標。如果遵循管理學原理來管理學校體育,能為學校體育管理的全過程提供科學依據,更好的做好體育管理工作,不斷強化學校體育管理工作,從而提高管理工作的效率與效益。
關鍵詞:學校體育;教學管理;現狀
武漢大學珞珈學院成立于2006年,是由百年名校武漢大學申辦,經國家教育部批準設立的一所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學院現設英語系、新聞系、信息管理系、經濟與管理學系、電氣工程與自動化系、計算機科學系、電子信息科學系、公共課部等8個系(部);開辦23個本科專業,5個專科專業。在校學生人數達到一萬人。
體育是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是素質教育不可缺少的內容與手段。體育課程是高校體育工作的中心,是高等學校計劃所規定的必修課,在學生的身體、心理、社會適應能力以及個性上有其他學科無法取代的作用。為滿足學生的就業需求,民辦高校培養的人才不僅要有高超的技能,還要有健康的體魄,良好的心理素質和適應激烈競爭社會的能力以及高尚的職業道德和勇于創新的精神,那么通過體育教學的管理工作,促進學生全面健康發展就顯得非常重要。在新的《全國普通高校體育課程教學指導綱要》的引導下,隨著體育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和發展,過去傳統的體育教學模式不能完全適應高校人才的培養需要,特別針對民辦高校的學生特點,這種傳統模式難以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結合我院的實際情況,在學校發展的過程中,開設了兩個學年,四個學期的必修課程,目前我們開設的體育課項目有:籃球、排球、足球、乒乓保健科、羽毛球、健美操、跆拳道、武術等。現有專職體育教師12人,兼職體育教師17人。
1.學院領導層對于體育工作不重視。學院設有體育教研室,有負責體育工作的校級領導,多數教師認為校領導對體育課程建設重視程度不夠,組織機構不健全,教學管理文件和教師考核檔案不太完備,體育教師的薪金低于同級別的其他學科老師。
2.學院對于體育教學工作的指導思想與體育教學工作有阻礙。從學院的發展來分析,學院的指導思想上仍是重智育、輕體育,忽視了學生自身的身心需要,使得學校體育具有較大的強制性;學生有興趣要學,沒興趣也要學,重視培養學生刻苦鍛煉,不怕困難的頑強意志,而忽略讓學生在體育鍛煉中得到愉快和成功的情感體驗,這在一定程度上打擊了學生上體育課的積極性。
3.學生自身不重視體育。作為一所新興的民辦高校,我院大多數學生能夠認識到開設體育課程的重要性,但學生普遍對體育課程的重視程度不夠;部分學生并不喜歡現行的以競技體育項目為主的體育課教學內容,特別是學生性別比例中女生多于男生,大多數女生沒有經常參與課外體育鍛煉的習慣。且因為學校的客觀辦學條件,對于室外活動課缺乏積極性,大多數學生喜歡參加體育課外活動或者呆在寢室玩電腦游戲,導致當前體育課的教學內容與學生的興趣存在脫節現象。
4.體育教學及學生體育活動場地不足。學院目前的教學場地僅為10片籃球場,所有教學科目和課外活動基本都在這10片場地上進行,所以教學的硬件設施十分匱乏。體育場館設施配置嚴重不足,與國家文件要求的標準相差甚遠。大多數師生認為體育場館器材不足是影響體育課程學習的首要因素。體育聲像資料嚴重缺少,電子圖書、期刊數據庫沒有儲備,多媒體教室等信息化教學設備不能滿足體育教學需要。
5.體育教學工作存在問題。教學大綱是依據本校實際制定,教學目標和指導思想適當,但在教學沒有得到很好落實,部分教師授課班級學生人數過多不符合標準要求,實踐課和理論課使用現代化教學手段不多,學生自評體育與健康知識掌握缺乏,理論課時不足。現行大綱中的規定教材,大都是競技體育內容,把競技體育項目看成是體育鍛煉的基本方法和手段,忽視了那些場地、器材及相關條件建設提高。按照高校體育大綱規定的教材和學時分配來看,再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要在規定的學時內完成教學任務是比較困難的,要達到動作標準很難做到。此外,大綱的內容上與中學教材內容也有不必要的重復,使得教材廣度有余,深度不足。其教學結果是:學生被動地接受大量的競技訓練,體育課成了“運動訓練課”,這種枯燥乏味的模式教學,一定程度上成了學生的心理和生理上的負擔,導致學生喜歡體育,但不喜歡上體育課的局面。
6.學生考核的方式不合理。體育大綱上的教材內容,在考核上考統一動作,訂同一標準。這忽視了學生的個體生理和心理上的差異必須區別對待的原則。對學生的體育成績考核缺乏客觀的有針對性的評價,脫離了學生實際,使體育教學形成了為達標而教學,很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得課堂教學沉悶無活力。
7.師資結構不合理。教師職稱結構明顯不合理,低職稱居多;在校師生比與相關要求有很大差距,沒有達到合格的標準要求;從班級授課人數和周課時數來看,體育教師工作任務相當繁重;體育教師的科研水平較低,而且培訓進修的機會也太少;高水平高學歷的教師流失率高,人員引進困難。學校體育的發展,離不開體育老師辛勤的工作。體育具有體育的特殊性,學生的身體鍛煉與思維發展在體育教學中,過高的師生比,無疑會讓體育教師的教學精力分散,繁重的教學任務也會降低教師的工作激情,最嚴重的是體育教師的工資待遇處于學校的最低層,嚴重的打擊著體育教師的工作積極性。
1.從領導層面開始,提高學院領導對于體育教學工作的重視程度。領導確立一個良好的學院體育概念,正確認識學校的體育工作與學校的建設是密不可分的整體,而不是一個邊緣化的科目。體育學科的建設和其他學科一樣是學校發展的需要,是助力不是負擔。為引起重視,可以先在高校體育運動會上取得一些成績,然后在一些傳統的體育項目上進行推廣,讓高校的體育活動在學生中產生積極影響,提高體育在領導和學生心中的地位。當然這是一個較為長期的過程,需要智慧與耐心,但可以分批次分時間段的制定一些目標,一步一步的完成。
2.學院對于體育教學工作的指導思想要確立一個正確的目標定位。針對現階段學生的主要特點,以滿足學生身心需求為出發點,結合學校實際情況,確定的學校體育工作重心。做到以學生為本,服務學生需求,促進學生健康發展。以這此大前提,在幫助學生健康成長的同時,培養學生的體育精神,提高學生自信心,在通過體育學習后,能夠掌握一項體育項目的基本知識和了解一些體育項目的特點,而不僅僅只是為了滿足學生通過體育考核為目的。
3.提高學生對于體育的認識。體育不僅僅是大學生活中的一門課,而是通過體育課,讓學生學到一些正確的生活態度。讓體育成為學生生活中的一個組成部分,在獲得良好身體素質的同時也能有一個積極健康的生活態度。除了良好的體育教學工作外,在學生的課余活動中推廣一些學生興趣較高,觀賞性較強的體育活動,滿足學生的興趣愛好,同時讓體育課堂的教學內容與課外活動能有機的結合,相互促進。改變現階段的體育課學競技,課外活動玩電腦的尷尬情況。
4.體育教學及學生體育活動場地不足的問題。這是一個學校發展中都會遇到的,較為先進的教學設備在體育課教學中的運用目前只能是一個美好的愿望。解決場地問題除了積極加快場館的建設外,可以合理利用現有的條件,秉著投資少見效快的原則,改造一些較易改造的場地。還能結合現有條件,一場多用,錯位安排活動時間,提高場地的利用率。
5.體育教學工作存在問題,首先要確保體育課的教學學時能達到要求,其次在制定教學目標的時候確定合理的教學目標,然后教學監督要到位,確保上課時間,保證課堂教學的質量,每節課的教學目標能基本完成。最后是對每個體育教師的工作提出要求,不能單純的按照教學大綱簡單上課,將體育課中的內容適當擴展,讓學生在日常生活中也能用到所學的知識。
6.學生考核方式確定。針對不同項目,制定實用的考核標準。不以單純的量化標準去評定學生的成績,而是以學生對運動項目的技術掌握判斷為依據,綜合評定一個學生的體育成績。例如:排球的考核,將單純的個人計數自傳自墊變換為兩兩一隊的互傳互墊,評分的標準也由原來簡單的計數改為學生在配合中對技術的掌握程度。
7.針對體育教師面臨的困難,可以在業務上能定期的組織進行集體業務鍛煉,總結個人在工作中的得失,學習他人的優秀工作方法,取長補短。也可以學習其他學校較為先進的教學方法,結合自身情況來發展運用。提高體育教師的工作待遇,提高年輕教師對于學校的歸屬感,讓年輕教師在工作之余不用為生活發愁,能夠專心工作,形成穩定良好的工作環境,這樣也可以吸引高水平高學歷的教師,促進學院體育事業的發展。
結論
在學院的發展建設中,學校需要正確對待包括體育學科在內的所有教學工作,公正公平的對待每一位體育教師的工作和發展。同時,體育教師在學校的體育教學工作中,一定要解放思想,從實際出發,優化課程結構;要提高認識,理解高校體育教學的精神實質,不斷更新觀念,改變習慣的思維定式,體育教學決不是單純的技能傳授,體育課更不是運動訓練課,而應該在體育教學過程中賦予學生更廣泛的心理和文化內涵;在教學過程中要以人為本,淡競技,重健康,培養大學生的終身體育意識和能力;要承認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區別對待,因材施教,合理運用客觀條件,使體育教育真正為培養身心全面發展的合格人才服務。
參考文獻:
[1]龔正偉.學校體育改革與發展論 [M]: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2.87.
1.蔡炎立:男(1985-11)。職稱:助教。工作單位:武漢大學珞珈學院。籍貫:湖北武漢。
2.肖群:女(1986-10)。工作單位:武漢大學珞珈學院。籍貫:湖南長沙。學歷: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體育產業與經濟。
作者簡介:
中圖分類號:G807.4;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6)01-015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