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仕強
【摘要】在小學數學的教學過程中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引導學生開展觀察、操作、猜想、交流等活動,有助于激發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
【關鍵詞】數學 創設 學習興趣
對于正處在成長與發育的初級階段,愛玩、好動的小學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容易感到枯燥,乏味,產生畏懼,失去學習興趣。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注重教學方法的調整,注意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學習的熱情。在經過多年的小學數學教學工作,我認為在數學的教學過程中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己有知識出發,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引導學生開展觀察、操作、猜想、交流等活動,有助于激發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
現就自己在教學過程中創設教學情境的做法作簡要介紹:
一、創設與生活緊密聯系的情境
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在教學中必須重視學生的生活體驗,教師應充分利用生活場景,讓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系,讓數學生活化、生活數學化。例如:在講授人民幣時,給學生列出一些生活用品和零食、玩具,讓學生課前到商店收集這些商品的價格,記錄下來。上課時,讓學生拿出自己的記錄本,說一說商品的價格。學生很喜歡這樣的活動,課堂氣氛活躍,后面的人民幣知識學得也快。課程中我又設計了一個文具店購物的情境。于是我安排學生輪流當營業員,其他小朋友每人發人民幣學具,安排他們去購買自己需要的文具,由營業員找錢。這樣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增強,并在無形中學習了數學知識。
二、創設美的數學情境
數學知識不是枯燥乏味的,數學中也蘊涵著“美”的元素,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利用各種數學的美學因素。例如挖掘數學符號之美、圖形之美、感受數學文化之美、數學情境之美,培養學生的審美觀、鑒賞力和創造美的能力。審美化的教學情境是情境創設的最高境界,也是最具激勵作用的情境。例如在講軸對稱圖形時,提前準備好一幅幅美麗的軸對稱圖形的圖片,美麗的糊蝶、漂亮的樹葉、鮮艷的花朵等。學生異口同聲的發出贊嘆:“好美呀!真漂亮!”學生的積極性被充分調動了起來。老師適時讓學生觀察這些圖形的共同點,引出軸對稱的概念,學生在這樣的狀態下學習,真是一種享受。
三、創設有意義的問題情境
興趣和問題是相輔相成的,一方面問題可以激發興趣,另一方面興趣引導發現問題。數學家陳景潤對哥德巴赫猜想感興趣,就是由他中學時的數學老師的提問激發出來的。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教師應善于創設有趣的問題情境,誘發學生大膽思維、提問、猜想、探索,從而發掘學生思維的創造性。上課伊始,學生此時注意力最集中,老師如果此時用有趣的問題情境,抓住孩子的心,會收到良好的學習效果。
例如在學習質量單位噸的時候,我用課件出示一座小橋,有一些小動物要過橋,他們的體重不同,問學生這些小動物可以一起過橋嗎?學生對此問題很感興趣,后面的學習也更加主動、積極。創設問題情境后,還要在課程的最后解答這個問題,前后呼應,幫助學生養成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習慣。
四、創設動手操作的情境
低年級學生特別好動,讓他們堅持一整節課專注不動,確實有一定的困難,所以我們在教學中,應設計一些動手操作的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主動探索和發現知識,加深對知識理解,發展思維,開發智力水平。開發智力、培養能力、獲得知識。動手操作活動的組織,應做到要有目的性;適時、適量和適度;把操作與思維活動過程、語言表達有機結合起來。
例如在講長度單位的時候,學生對于厘米和米沒有概念,對于自己的步長、教室的寬度、桌子的高度、操場的長度等不知道該用厘米還是米作單位,這時可設計讓學生動手的情境。讓學生自己親自測一測自己以及身邊一些物體的長度或寬度,并記錄下來,在操作、記錄、討論的過程中認識長度的單位,弄清楚厘米和米的區別。學生自己操作完成,興趣盎然,學習積極性高,課堂氣氛也非?;钴S,教學效果好。
總之,情境教學培養了學生的主動性、創造性,為學生的思維探索創造了條件。讓學生學會在數學學習過程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尋找方法、解決問題。引導學生經歷學習的過程,激發學生探索數學知識的興趣,體驗數學的神奇。但是教師水平的高低也直接影響學生的發展和成長。因此,教師要加強學習,努力提高教學基本功,及時反思,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教師可以利用小學生對學習內容容易厭煩的特點,巧妙的運用適當的教學方法、教學組織形式、教學媒體等,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
參考文獻:
[1]白曉林.情境教學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運用[J].學周刊,2013,(06).
[2]張坤.巧設問題情景激發學生數學興趣[J].學周刊,2013,(06).
[3] 江鶴.提高小學生數學學習興趣的方法探析[J].神州,201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