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顯平
【關鍵詞】中學 英語寫作 技巧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6)10A-0095-02
在《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實驗)》中,要求初中畢業生在寫作方面達到五級語言技能:1.能根據寫作要求,收集準備素材;2.能獨立起草短文、短信等,并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修改;3.能使用常見的連詞表示順序和邏輯關系;4.能簡單描述人物或事件;5.能根據圖示或表格寫出簡單的段落或操作說明。
然而,在農村中學,初中畢業生要達到五級語言技能目標絕非易事。在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調查后筆者發現,學生在英語寫作方面遇到相當大的困難,表現在習作主題不貼切、要點不全面、層次不清楚、句式雜糅和行文不流暢等。對此,筆者對學生進行了為期兩個月的訓練,以便能在一定程度上幫助學生解決寫作時出現的問題。
一、實驗前測試與分析
筆者在今年2月底對學生進行了一次書面表達的測試,并分析了本次測試情況。測試的具體情況及分析如下:
(一)測試情況
1.測試對象:2013(1)班和2013(2)班學生,共96人。2013(1)班是實驗班,2013(2)班是對比班。兩個班級均由筆者執教。
2.測試題目:一篇關于說明圖書館的位置、內部環境與圖書館的功能(滿分15分)。
3.測試時間:兩個班級同時進行,歷時30分鐘。
4.閱卷:按照中考的要求和評分標準,由本人統一閱卷并對96篇習作進行了問題記錄、歸納與統計分析。
(二)測試結果分析
在本次測試中,2013(1)班的平均分是7.8分,2013(2)班的平均分是8.2分。筆者通過統計發現學生的測試中存在如下六個突出問題:
1.主題不貼切。本次的題目主要是要求學生從兩幅畫中說明圖書館的位置、內部環境及圖書館的功能。本來是一篇很容易找到主題的英語寫作,但有56名同學在這方面做得不夠。
2.要點不全面。按參考答案的陳述,這篇寫作有五個要點,但就本次測試,有85名同學少了一到兩個要點。
3.層次不清楚。很大一部分學生寫出來的作文沒有層次性,本來應先表達圖書館在學校的位置,然后再說前后左右的情況,但有近一半的同學不是這樣寫的。
4.句式雜糅。有81名同學的書面表達存在句式雜糅的情況,也就是說一句話出現兩種結構形式,造成結構混亂,形成病句。
5.行文不流暢。絕大部分同學的作文沒有注意邏輯銜接,沒有關聯詞或過渡句,行文欠流暢。
6.“中國式英語”較嚴重。在本次測試中,筆者發現有89篇作文存在著不同程度的“中國式英語”的問題。原因是學生受到母語的干擾和影響,硬套漢語規則和習慣。有的雖沒有語法錯誤,但不合乎英語文化習慣。
二、寫作技巧探究
(一)寫作技巧探究的理論依據
1.信息加工理論(information processing theory)
信息加工理論是加涅在20世紀提出的,他認為,學習是一個有始有終的過程,這一過程可分成若干階段,每一階段需進行不同的信息加工。
從寫作的角度來說,寫作過程就是一個信息加工的過程,要求學生關注材料,并對之進行整合,然后根據作文要求,準確地利用相關材料進行寫作。在寫作時可對信息進行“序化”加工、“重組”加工或“轉換”加工等。
2.三級轉換理論
北京師范大學劉淼老師提出“作文心理轉換理論”。他認為,作文是由思維到表達的心理過程,從思維到外部書面言語表達,經過三級轉換。第一級轉換是從思維到內部言語的轉換;第二級轉換是從內部言語到外部書面言語表達的轉換;而內部言語到外部書面言語表達的轉換要經過二級轉換過程并進入到三級轉換。他的理論如圖所示:
3.銜接理論(Cohesion Theory)
英國語言學家韓禮德(Halliday)首次提出“語篇銜接”的概念,在和夫人哈桑(Hasan)合著的《語篇的銜接》(2001)中指出語篇并不是互不相關的句子的簡單累積,而是一些意義相聯系的句子為達到一定的交際目的,通過各種銜接手段而實現的有機結合。銜接分為:語法銜接(grammatical cohesion),包括照應、替代、省略和連接;詞匯銜接(lexical cohesion),包括重復、同義反義、局部整體關系和搭配。在英語寫作教學中,可運用銜接理論使行文流暢自然。
(二)寫作技巧探究
1.寫作技巧實驗過程
筆者在本校2013(1)班作實驗,用2013(2)班作對比班;實驗時間從2015年3月至4月;實驗班與對比班一樣,每周都是一節課,每周兩篇作文。在做實驗時兩個班的學生都不知悉該實驗。
2.寫作技巧的運用
在實驗過程中,筆者圍繞英語書面表達,運用了“信息加工理論”“三級轉換理論”和“銜接理論”,對學生進行寫作技巧訓練。總結起來,主要是實施“六字”技巧:
(1)“抓”——抓住主題。有很多學生在寫作時會寫一些與主題無關的句子,所以在學生動筆之前筆者要求他們根據書面表達的題目與提示,確定文章的主題,力求避免偏離主題的現象發生。如這樣的一篇書面表達:“假定你是李華,計劃星期天去上海旅游,互聯網上某旅行社的一則廣告引起了你的注意,但一些具體信息不明確(箭頭所指內容)。請給該旅行社發一封電子郵件,詢問有關情況。”這篇作文的主題是詢問有關旅游的情況,主要是表達不明確的事項,而不是廣告上的內容。
(2)“列”——羅列要點。在明白主題之后,要求學生列出要點。根據題目與提示,書面表達一般有3至5個要點,因此,學生在進行寫作之前,必須把要點列全面,確保無遺漏。列清楚了要點,之后的寫作就有框架了。
(3)“合”——合并要點。一篇文章也許有幾個要點,有時可以把兩三個要點合并起來,使表達更為貼切。
(4)“分”——拆分要點。中考書面表達的提示總是很簡潔的,有時把某一點提示分拆成若干個分點,可能會更容易表達。
(5)轉”——轉換表達方式。對于簡潔的中文提示,學生有時很難用英文來表達清楚,這時就應該教給學生相關的語言轉換技巧,使學生對某一個要點進行表達方式的轉換,達到言辭達意的目的。
(6)“連”——連句、段。根據銜接理論,在句與句、段與段之間加一些表轉折、遞進或因果等關系的關聯詞或過渡詞,能使文章前后照應,行文流暢。比如:He didnt study hard.He failed in the exam last term.這兩句話可以用as a result連起來,變成這樣的一句話:He didnt study hard,as a result,he failed in the exam last term.
三、后測情況
2015年5月,筆者對上述兩個班級進行了一次書面表達測試(采用與前測一樣的操作方式),結果發現:實驗班的平均分比對比班高了3.6分(實驗班的平均分是13.8分,對比班的平均分是10.2分)。實驗班同學的習作有如下的幾點改進:主題更貼切了,沒有多余的句子;要點更為全面了,減少了遺漏現象;能更靈活表達各個要點的內容;有了更多的關聯詞和過渡詞,行文比較流暢。
由此可見,“六字”寫作技巧訓練法對于提高學生的書面表達能力有一定的促進作用。在接下來的教學中,筆者會更深入地學習有關的理論,不斷對學生的寫作技巧進行訓練,讓學生能更快地提高英文寫作能力。
(責編 黎雪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