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逸群
中國新興建設開發總公司,北京 100089
GPS定位技術在海外長路線公路測量中的應用前景
全逸群
中國新興建設開發總公司,北京 100089
貝寧共和國阿博公路改造項目起于阿拉達市(K45+760)至祖省的博伊貢(K117+865.612)終止,全長72.105 612km。在工程測量中用GPS進行測量控制、橫斷面測量、水溝涵洞等等的施工測量工作,產生了較為理想的效果,GPS的工程測量技術在以后的海外長路線公路工程測量中應用前景廣闊。
GPS定位;靜態觀測;工程測量;RTK實時動態測量
測站之間須相互通視的問題一直是傳統測量的難題,特別是在進行控制點測量時,傳統測量中無論是使用全站儀、經緯儀、水準儀等測量儀器,都要求測點之間能夠相互通視。貝寧共和國地處非洲西部,臨近赤道,屬于高溫多雨地帶,草木茂盛。清表前的阿博公路兩側植被稠密,導致我小組在公路測量過程中,要在高過人的草地里行走,在陡峭的土坡兩側難以布設相互通視的點位。并且點位也要根據地形要求來埋設,一般地段每千米要2~3個點,對于環境復雜的改線段,每公里要布置6~8個點才能滿足測量需要。由于全站儀測量速度緩慢,所以每天難測1km,轉站和搬站占用了大部分時間。
針對以上傳統測量方式存在的問題,阿博公路第三標段項目部經過研討,決定采用水準儀配合GPS定位技術進行測量,以提高長路線公路工程的測量效率,節省測量作業時間,保證施工順利進行。
在使用GPS進行靜態、動態測量過程中,我們具體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實施。
2.1利用GPS靜態測量技術進行控制網復核、加密
在進行GPS外業靜態測量時,直接將GPS接收機架設在所測控制點上接收衛星數據,在內業數據處理時,利用接收到的衛星數據的變化來求得待定點的坐標。利用GPS靜態測量技術對控制點進行復核、加密的優點在于即保證了觀測數據的準確性,又避免了因路線過長導致的頻繁轉站,從而極大地提高了測量效率,加快了測量進度。
2.1.1GPS靜態觀測步驟
1)制定觀測計劃。在施測前,根據控制網的布設方案、規模的大小、精度的要求、參與作業的GPS數量以及后勤保障條件(交通、通信)等,制定靜態觀測工作的進程表及接收機的調度計劃,以便順利地實現預定的觀測任務。
2)安置及啟動儀器。(1)在遠離反射源,避開電磁場干擾的觀測站點上安放三腳架;(2)打開儀器箱,取出基座及對中器,將其安放在腳架上,在控制點上對中、整平基座;(3)從儀器箱中取出接收機,將其安放在基座上,并將其鎖緊;(4)多次量取儀器高,間隔測量的差值少于3mm,計算平均值作為最終控制點標石至GPS儀器的最終高度;(5)將主機調節至靜態觀測模式,待衛星指示燈閃爍,即為搜索衛星過程,若主機衛星燈進入長亮狀態說明已鎖定衛星,直至指示燈按照固定間隔時間閃爍,即為收集衛星數據中;(6)在設計院點位復核無誤的基礎上對加密點位進行靜態定位測量工作,一般是在三個以上的連續的控制點上安置GPS,并同時接收衛星信號。
3)記錄外業觀測數據。包括主機以及控制點的數據信息,為后期的內業數據處理做好準備工作。
4)觀察接收狀態。在接收機工作期間,不定時察看接收機狀態是否正常。在數據采集過程中,防止無關人員及牲畜在儀器附近走動。
5)關機。到達預計觀測時間后,在收到小組長的結束觀測指示后,先關閉接收機電源,然后再次量取天線高。將關機時間及測后天線高填入觀測手簿后收儀器。
6)根據預定觀測計劃轉站。在靜態觀測過程中,由多臺GPS主機在不同的測站同時進行同步觀測,時間由40分鐘到幾小時不等。測量結束后直接移動儀器至下個相鄰控制點,不需通過頻繁轉站才能觀測至下一控制點,為此大大節省了測量時間。
7)下載靜態文件、內業處理數據。
2.2提高GPS靜態數據可靠性的方法
2.2.1增加靜態觀測的獨立基線數
對預計的GPS網進行布設時,適當增加觀測期數可以有效的提高靜態數據的可靠性。原因是由于觀測時間段的增加,可增加靜態觀測的獨立基線數,為后期數據處理提供更多的分析依據,從而提高觀測數據的可靠性。
2.2.2確保測站點的重復觀測數
通過多次觀測同一設站點,有利于觀測者及時發現設站、對中、整平、等人為原因造成的錯誤。當在同一測站上多次使用同一臺GPS主機進行多個時段的觀測時,需要測量人員重新安置儀器,避免產生各種操作誤差和錯誤。確保在每個設站點上有三條以上的獨立基線相連,有利于提高測站數據的可靠性。
2.2.3利用GPS-RTK定位技術克服地形復雜,無法通視的困難
在進行完控制網的加密測量工作后,就可以直接用GPS-RTK動態測量技術進行公路測量工作。無需測站點間相互通視,這是傳統測量儀器不能企及的。GPS只要架一次基站,就可以完成4km左右的全部測量工作。在坐標數據采集、放樣等測量工作中,可以完全代替全站儀,并且測量精度能夠得到保證。
GPS-RTK技術外業的操作方法:
步驟一:室外架設基準站。
選擇視野開闊且地勢較高的地方架設基站,基站附近不應有高樓或成片密林(衛星接收不好)、大面積水塘(多路徑效應嚴重)、高壓輸電線或變壓器(有干擾)。基站可以架設在未知點和已知點上。
步驟二:GPS和移動站主機連接
GPS手簿與移動站GPS主機通過藍牙連接,在使用UHF電臺時,將差分天線連接在移動站GPS主機上。設置移動站,使之與基準站電臺頻道一致。
步驟三:采集控制點數據信息
在兩個及兩個以上的控制點上收集衛星數據,將采集的源坐標儲存至記錄點庫。
步驟四:求解轉換參數和高程擬合參數
在四參數解算的軟件中,在源坐標中輸入通過衛星采集的數據坐標,對應的在目標點庫輸入當地的坐標,加載完數據后進行解算。四參數縮放比例越接近于1越可靠。
步驟五:碎部測量
為提高碎布測量和數據放樣的效率,可將相關的數據信息提前錄入GPS手簿中,外業測量中,打開線路放樣功能界面,快速的進行測設點的放樣。也可進行縱橫斷面的數據信息的采集,通過格式轉換即可進行原地貌數據計算。
由檢查效果可以看出,GPS定位技術應用相對于傳統的測量方法來講,具有如下突出優點:
1)觀測不需要通視,測量時選點靈活。不需要建立瞻標,這樣可以大大減少測量觀測時間。比傳統測量方法適應性更強,并且作業不受環境和距離限制。
2)觀測時間短,采用GPS技術布設控制網,因其圖形強度系數高,能夠有效地提高點位趨近速度。布設控制網時,每個測站上的靜態觀測時間一般在1個小時左右,且根據施工需要進行任意布設。測量放樣時,每個點位所需的測量時間不到半分鐘。
3)抗干擾能力強,保密性好,可以實現全天候連續測量定位。GPS定位技術性能穩定,可在任何地點進行全天候工作,一般不受天氣狀況的影響,大大方便了測量作業。
4)自動化程度高,操作簡便。定位系統可具有自動記錄數據、自動平差計算、跟蹤觀測等功能,操作簡單,提高了工作效率。
5)采用GPS定位技術進行測量工作與傳統的測量方式相比,效率可提高一倍以上,并能大幅度降低測量工作人員數量及相應測量工作的勞動強度。
[1]汪燈林.GPS定位技術在工程測量中的應用[J].中國高新技術企業,2009(22).
[2]徐紹銓,張華海,楊志強,等.GPS測量原理及應用[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13.
TP3
A
1674-6708(2016)171-0128-02
全逸群,中國新興建設開發總公司技術員,研究方向為公路工程測量。